車銑鏜鑽 嚴苛加工
車銑鏜鑽 嚴(yan) 苛加工(工匠絕活)
工作17年來,盧鋒承擔了神舟、天宮、嫦娥、北鬥等20多個(ge) 型號的大型艙體(ti) 、結構部件及高精度組合加工主崗工作,實現了產(chan) 品“零缺陷”,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站在高達7米的大型高速五軸車銑加工中心操作台裏,盧鋒(見圖,陳袁攝)目光緊緊盯著電腦屏幕上的一行行程序代碼,側(ce) 耳傾(qing) 聽切削的聲響,不時來到加工台邊,俯身查看切屑的形態……
“如果鑽頭切削時發出尖銳的聲音,或者產(chan) 生的切屑不對稱,就說明加工狀態不正常,必須立即排查原因。”盧鋒說,“生產(chan) 航天產(chan) 品不能有一絲(si) 馬虎,任何一個(ge) 細小的偏差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隻有做到加工過程零失誤,才能保證產(chan) 品零缺陷。”
“當一名技術能手”,這是盧鋒很早就定下的目標。他出生在湖北十堰,父親(qin) 開了一家機械修理鋪。耳濡目染下,盧鋒從(cong) 小就愛擺弄機器零件,漸漸對機械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2002年,盡管高考分數比一本線高出22分,盧鋒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武漢職業(ye) 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在校3年,他一有時間就跑到實訓車間練手藝,東(dong) 湖、黃鶴樓等知名景點都沒空去逛一逛。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4年,盧鋒在首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因為(wei) 這次比賽,第二年8月他被特招進了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成為(wei) “王連友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一員;他的師傅正是“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連友。
“盧鋒總是問問題最多的那一個(ge) ”,王連友說,除了幹好自己手頭的工作,盧鋒每每看到其他加工重要產(chan) 品的設備,就利用午休時間向當班的師傅請教,學習(xi) 新的加工技術。多年積累,盧鋒把車銑鏜鑽等工種幹了個(ge) 遍,所有產(chan) 品種類都能上手。
529廠承擔了許多重要航天產(chan) 品的工作任務。“我們(men) 的產(chan) 品有3個(ge) 典型特點:產(chan) 品價(jia) 值高、加工難度高、質量風險高,製造工藝極為(wei) 嚴(yan) 苛。”盧鋒說。每一次測量前必須做量具校驗,圖紙上標示的數據要從(cong) 正向去測量、反向去推算。每次切削加工前,至少要由3個(ge) 人提出不同方案,反複討論後優(you) 中選優(you) 。所有加工方案都要經過自檢和互檢,再三確認沒有問題之後,才能進行加工。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產(chan) 品也隨著任務的需求不同,其結構、材料不斷發生變化,基本每一次都是挑戰。”在天宮一號艙段的預研階段,盧鋒不斷地進行切削試驗,力求找到一個(ge) 最優(you) 的加工方案。有時吃飯時琢磨出一個(ge) 切削參數,他趕緊扔下飯碗去做試驗……
最終,他確定了一個(ge) 理想的參數,用對稱切削替代傳(chuan) 統的順序切削,使一節艙段連接框的加工時間由傳(chuan) 統加工的27天縮短至9天,實現了大型框類零件的高速高效加工,同時解決(jue) 了大量切削熱易導致產(chan) 品變形的問題,產(chan) 品的表麵光潔度也提升了一個(ge) 量級。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大底中有一個(ge) 部件為(wei) 鈦合金材料球形鏤空骨架結構,產(chan) 品整體(ti) 剛性差,加工難度極大。盧鋒靈活運用組合夾具輔助支撐,增加局部強度,改變傳(chuan) 統加工方法,用銑削代替車削,即從(cong) 刀具不動產(chan) 品轉動變為(wei) 刀具轉動產(chan) 品不動,有效避免車削方式下空刀及車刀片損傷(shang) 缺點,也使加工周期從(cong) 80小時減少到10小時,同時提高了產(chan) 品的精度。
“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團隊強才是真的強。”盧鋒這些年總共寫(xie) 了二三十本工作記錄,除了產(chan) 品的狀態、加工方案、參數等,還標出每一個(ge) 生產(chan) 過程的風險點以及後續改進之處。他樂(le) 於(yu) 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先後培養(yang) 了12名徒弟,其中1名高級技師、4名技師,均已成長為(wei) 生產(chan) 骨幹。
“三、二、一, 點火!”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火箭托舉(ju) 著衛星穩穩地飛向太空!這是盧鋒在西昌觀看衛星發射時目睹的場景……當親(qin) 眼見證自己加工的產(chan) 品遨遊太空,他內(nei) 心無比激動,“能從(cong) 事航天事業(ye) ,把個(ge) 人興(xing) 趣與(yu) 祖國需要結合在一起,我感到特別自豪!”他說。
本報記者 施 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