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公園裏,健完身還有“運動處方”
市區體(ti) 育部門聯手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個(ge) 公園裏,健完身還有“運動處方”
在江夏的每天早晨和傍晚,無論是在公園、街心遊樂(le) 園,還是在廣場、社區、農(nong) 村,都可以看到運動健身的人群。近日,長江日報記者連續探訪江夏譚鑫培公園、紙坊街林港村、鄭店街廖橋吉星小區,看到江夏區體(ti) 育局因地製宜,在推進體(ti) 育公園、文體(ti) 廣場的建設上卓有成效,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健身去哪兒(er) ”的問題。
■ 譚鑫培公園裏 隨時可以開“運動處方”
從(cong) 武漢主城區坐地鐵7號線即可抵達位於(yu) 江夏區紙坊城區以北,世紀大街與(yu) 文化北路交會(hui) 處的譚鑫培公園。譚鑫培公園是為(wei) 紀念京劇譚派的創立者譚鑫培而建,公園規劃占地麵積3000餘(yu) 畝(mu) ,其中水麵占三分之二,目前園中有國內(nei) 最大的仿古宮廷式戲樓譚鑫培戲樓。
進入公園,厚重的曆史感撲麵而來。去年12月份,公園新建了戶外健身及兒(er) 童遊樂(le) 區,讓這裏成為(wei) 孩子們(men) 的美妙樂(le) 園,同時也是成年人的活動基地。每到周末,孩子們(men) 在飛機、熊貓、熱氣球三大童趣主題的滑滑梯上玩得不亦樂(le) 乎,家長們(men) 則在全民健身體(ti) 測艙裏忙著做身體(ti) 檢測。
“這裏真是孩子的樂(le) 園,我們(men) 家孩子每次來都是盡興(xing) 而歸。”家住紙坊街的李女士說。3月17日,記者看到園中有很多適合小孩子玩的遊樂(le) 設施,譬如網洞攀爬和滑滑梯組合、呆萌小動物造型的卡通搖搖樂(le) 和蹺蹺板、小輪車賽道,以及適合青少年群體(ti) 帶有太陽能裝置能夠計分的趣味籃球架。
在一片兒(er) 童遊樂(le) 設施中,外觀為(wei) 藍色的全民健身體(ti) 測艙和橙色的全民健身活力艙格外引人注目。全民健身體(ti) 測艙內(nei) 包含了身高、體(ti) 重、BMI(指數)、單腳閉眼站立、握力、縱跳、俯臥撐、仰臥起坐、男/女台階測試及選擇反應等多個(ge) 測試項目,支持多人同時測試。測試結果會(hui) 通過語音播報和數字顯示的方式呈現出來,並根據體(ti) 測結果給予體(ti) 測者合理的“運動處方”。記者體(ti) 驗一番後,感歎“真的太智能了!”而在全民健身活力艙內(nei) ,有自發電健身車、自發電上肢活動器、油缸式踏步機、指關(guan) 節訓練器、腕關(guan) 節訓練器等健身設施,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園區中還有集健身休閑、景觀照明於(yu) 一體(ti) 的自發電發光自行車;運用風能及太陽能兩(liang) 套蓄電供電係統的智能健身路徑,包括騎馬機、健身車、智能扭腰器、智能太空漫步機、智能劃船機、智能推舉(ju) 訓練器等,將手心握在心率感應器上還可以邊運動邊測心率;基於(yu) 使用者互動健身的綜合式路徑即力量組合訓練器材,可鍛煉上肢及背肌力量,增強雙手抓握能力和手指肌肉力量,從(cong) 而提高身體(ti) 素質。經常來譚鑫培公園的徐先生說:“我每周都要來鍛煉3到5次,既鍛煉身體(ti) ,又親(qin) 近自然。”
■ “荒地”變“運動場” 村民個(ge) 個(ge) 誇好
“現在我們(men) 不僅(jin) 有地方鍛煉,村裏的文體(ti) 活動也逐漸豐(feng) 富起來。”居住在江夏區紙坊街林港村的沈先生笑著說。3月17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江夏區紙坊街林港村看到,一塊占地麵積3200平方米的“運動健身中心”,包括五人製籠式足球場、籠式排球羽毛球場、籠式門球場,以及可以進行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多項運動的籠式多功能運動場。記者看到,該中心已被授予湖北省全民健身示範工程。
在籠式排羽球場、籠式多功能運動場鋪設的是懸浮地板;五人製籠式足球場是綠茵人工草坪,上麵還有環保顆粒可以起到緩衝(chong) 的作用,籠式門球場則鋪設阻力小的門球草。“這裏以前是一片長滿草的荒地,去年12月份運動健身中心開始投入使用,村民個(ge) 個(ge) 誇好,也為(wei) 村裏、街道開展文體(ti) 活動提供了場地。對於(yu) 江夏區紙坊街和烏(wu) 龍泉街的運動愛好者來說,又多了一個(ge) 好去處。”江夏區紙坊街林港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王維說。
近年來,江夏區群眾(zhong) 體(ti) 育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無論是在公園、街心遊樂(le) 園,還是在廣場、社區、農(nong) 村,都安裝了大量健身器材供群眾(zhong) 使用。記者在鄭店街廖橋吉星小區看到一排健身器材順著圍牆一字排開,旁邊是一片620平方米的籠式多功能運動場。據該小區張先生介紹:“以前這裏是一片坡地,現在把這片坡地利用起來,不僅(jin) 有了器材,還有運動場,老人有了地方鍛煉,小孩有了地方玩耍,旁邊的空地還可以跳廣場舞,其樂(le) 融融。”
江夏區體(ti) 育局負責人介紹,目前江夏區基層體(ti) 育健身工程已經達到全覆蓋。全區體(ti) 育場地數量為(wei) 2858處,總體(ti) 育場地麵積240.23萬(wan) 平方米,江夏區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達到2.46平方米/人,高於(yu) 2.08平方米/人的國家平均水平。自2019年軍(jun) 運會(hui) 以來,江夏區先後建成健身路徑1234套,建設貧困村健身驛站53座,新建多功能運動場17個(ge) ,籃球場819座,乒乓球桌498張,健身房141個(ge) ,羽毛球場241個(ge) ,同時完成大花山智慧體(ti) 育公園、廟山健身圈健身場地等場地建設。
■ 三年行動計劃 打造220個(ge) 村級文體(ti) 廣場
在解決(jue) 群眾(zhong) “健身去哪兒(er) ”的問題上,江夏區文旅局因地製宜,統籌城鄉(xiang) ,按照本地區居民的運動習(xi) 慣布局多元健身設施,提高智慧化水平,方便城鄉(xiang) 居民就近就便參與(yu) 體(ti) 育鍛煉。
市體(ti) 育局群體(ti) 處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在江夏,我們(men) 既可以看到智能化的健身設施,讓市民享受高科技帶來的健身快樂(le) ,也可以看到體(ti) 育場地及健身設施正在助力美麗(li) 鄉(xiang) 村的建設,我們(men) 希望通過體(ti) 旅融合的方式來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強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
該負責人介紹,武漢市體(ti) 育局還將建設15處兒(er) 童青少年戶外無動力健身設施,改造10個(ge) 青少年戶外體(ti) 育活動中心設施,複合利用公園綠地建設體(ti) 育設施100處,以此解決(jue) 群眾(zhong) 健身難問題,滿足群眾(zhong) 健身需求,讓群眾(zhong) 在各種體(ti) 育活動中享受體(ti) 育鍛煉帶來的健康體(ti) 魄和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長江日報記者範雅琴 通訊員袁水敏 李東(dong) 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