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城市建設重“麵子”更要重“裏子”

發布時間:2022-03-23 10:58:00來源: 光明日報

  城市建設重“麵子”更要重“裏子”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任務》提出,深入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堅持把推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wei) 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重點針對存量未落戶人口深化戶籍製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製度,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

  今年我國將如何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在加快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推進城鎮公共服務向鄉(xiang) 村覆蓋等方麵,有哪些新任務、新舉(ju) 措?

  加快改造城鎮老舊小區

  “我家住的是老舊小區,沒有物業(ye) ,以前到處長滿了雜草,垃圾特別多。老舊小區改造時,光是拔掉、運走的雜草就有100多車。”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大關(guan) 街道德勝新村居民周學明告訴記者。

  周學明稱,改造後,小區裏全部鋪了柏油路,小區廣場上還有滑梯、健身器材等設施,居民們(men) 經常在這裏活動,十分熱鬧。

  放眼全國,新裝的電梯讓許多居民告別了每天爬樓的日子,新栽的花草樹木讓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21年,我國居民居住條件持續改善,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6萬(wan) 個(ge) ,40個(ge) 城市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近100萬(wan) 套;市政公用設施不斷完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超過7000公裏,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和汙水處理率均超過97%,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9%。

  同時,公共服務供給更為(wei) 充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出台實施,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啟動建設,優(you) 質公共服務資源惠及更多群眾(zhong) ;省、市、縣三級疾控中心建設穩步推進,街道(鄉(xiang) 鎮)社會(hui) 工作站超過1.5萬(wan) 個(ge) ,社會(hui) 治安防控逐步完善。

  “目前,我國生活在城鎮的人口已達9億(yi) 多人,今後還將繼續增加。”該負責人說,城市建設要重視“麵子”,更要注重“裏子”。隻有“裏子”基礎更加牢固,“麵子”才能更加靚麗(li) 。要優(you) 化城市發展理念,建設宜居宜業(ye) 城市,打造人民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對此,《任務》明確了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強住房供應保障、健全便民服務設施、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等9方麵任務。其中,在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方麵,《任務》要求,加快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推進水電路氣信等配套設施建設及小區內(nei) 建築物屋麵、外牆、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力爭(zheng) 改善840萬(wan) 戶居民基本居住條件。

  暢通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舉(ju) 家進城落戶渠道

  “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取得新成效。”該負責人說,我國戶籍製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城市落戶門檻繼續降低,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以下城市的落戶限製基本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以上城市的落戶條件有序放寬。

  同時,常住人口享有更多更好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居住證製度全麵實施,隨遷子女在常住地接受義(yi) 務教育的要求全麵落實,90.9%的義(yi) 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mai) 學位服務。

  《任務》提出,持續深化戶籍製度改革。各類城市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實際需求,暢通在本地穩定就業(ye) 生活的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舉(ju) 家進城落戶渠道。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以下城市落實全麵取消落戶限製政策。實行積分落戶政策的城市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該負責人表示,2022年,要提高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促進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農(nong) 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yi) 務教育,以新生代農(nong) 民工為(wei) 重點推動參保擴麵;加強農(nong) 民工就業(ye) 服務和技能培訓,開展農(nong) 民工補貼性培訓600萬(wan) 人次;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市民化獎勵資金支持力度,推動省級財政建立市民化獎勵資金,重點支持吸納跨市域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多的城市。

  以縣域為(wei) 基本單元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2021年,我國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鄉(xiang) 村生產(chan) 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城鄉(xiang) 統一的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製度基本建立,絕大多數縣實現縣域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組建縣域醫共體(ti) 超過4000個(ge) ,鄉(xiang) 村兩(liang) 級醫療機構和人員“空白點”基本消除。

  “我國即使基本實現城鎮化,仍將有4億(yi) 左右的人口生活在農(nong) 村。”該負責人認為(wei) ,縮小城鄉(xiang) 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需要在促進城鄉(xiang) 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方麵,下大氣力改革探索,以工補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提供製度保障。

  《任務》明確,以縣域為(wei) 基本單元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xiang) 村延伸、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事業(ye) 向鄉(xiang) 村覆蓋。

  該負責人表示,要促進縣域內(nei) 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因地製宜推動供水供氣供熱管網向城郊鄉(xiang) 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建設聯結城鄉(xiang) 的冷鏈物流、電商平台和農(nong) 貿市場網絡;推進11個(ge) 國家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試驗區加快改革探索,適時推廣一批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典型模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本報記者 劉坤)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