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房企252天在港零上市背後:地產行業信用遭擔憂
本報記者 李正
見習(xi) 記者 袁傳(chuan) 璽
距離三巽集團2021年7月19日登陸港交所,已過去252天,之後再沒有中資房企赴港闖關(guan) 成功。
放眼全球資本市場,中資房企似乎尤其熱衷港股。
“赴港上市可以打通中國香港資本市場,進而拓寬企業(ye) 股權融資、海外債(zhai) 等融資途徑。”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關(guan) 榮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同時,赴港上市對於(yu) 企業(ye) 品牌影響力也有較大的提升作用,企業(ye) 展示與(yu) 發揮的平台更大,市場機會(hui) 隨之增多。
中資房企赴港上市啞火
伴隨著房地產(chan) 行業(ye) 的發展,中資房企曾掀起過三波登陸港交所的熱潮。2005年至2007年,受益於(yu) 股市和房地產(chan) 市場向好,房企估值普遍較高,也正得益於(yu) 此,第一波登陸港交所的綠城中國、遠洋集團、中國金茂等房企實現發展壯大;2009年至2010年,房企估值再度高企,第二波中資房企抓住時機成功上市,其中頗具代表的有龍湖集團、中國恒大、寶龍地產(chan) 等。2018年至2020年,盡管房地產(chan) 市場發生周期性波動,但快速成長起來的中小型房企還是掀起了第三波赴港上市的熱潮。
在第三波浪潮過後,中資房企成功赴港上市數量銳減。截至2022年3月28日,中資房企已有252天未能登陸港交所實現融資。
針對252天裏,中資房企赴港上市全麵啞火,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chong) 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首先是由於(yu) 房企在港股的估值進一步降低,且投資人對2021年下半年以來的地產(chan) 行業(ye) 表現心有餘(yu) 悸,導致地產(chan) 企業(ye) 在港股發行股票,往往會(hui) 遭遇認購不足;第二,新力控股等房企上市不久後就發生違約,促使監管審批更加謹慎,同時,房企整體(ti) 經營指標下滑,也顯著增加了獲批難度。
“從(cong) 大環境來看,受新冠肺炎疫情、通貨膨脹等多重因素影響,港股大盤震蕩走弱,港交所整體(ti) 新股上市數量也有所回落。”中指研究院企業(ye) 事業(ye) 部研究負責人劉水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同時,當前遞表企業(ye) 多數是規模較小、經營穩定性不足的中小房企,其中不少存在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過高、布局集中度較高、融資成本高、盈利性較弱等問題,因此通過港交所材料審核難度較高。
此外,黃立衝(chong) 認為(wei) ,各行業(ye) 往往處在上升期時,所屬企業(ye) 才能享有獲得相對高估值並更容易上市融資的窗口期。而目前的地產(chan) 行業(ye) 尚未恢複元氣。加之去年10月份以來,多家“千億(yi) 元級房企”接連出現債(zhai) 務違約,國際評級機構紛紛下調中資房企信用評級,這一影響較為(wei) 深遠,並不會(hui) 短期扭轉。
劉水也表示,多起債(zhai) 務違約事件不僅(jin) 動搖了境內(nei) 外債(zhai) 券市場的信心,觸發了海外評級機構下調房企信用評級和展望,還對其他同類企業(ye) 債(zhai) 券價(jia) 格產(chan) 生了影響,而這也拖累了一些房企的再融資能力,加劇了其流動性風險。
經營狀況決(jue) 定IPO成敗
也應看到,目前樓市基本麵有望恢複後,那麽(me) ,中資房企赴港上市的熱情能否重燃?而港股市場對中資房企又是否會(hui) 重拾信心?
對此,受訪業(ye) 內(nei) 人士觀點各有不同。黃立衝(chong) 認為(wei) ,雖然去年以來多部門陸續推出穩定樓市政策,但考慮今年疫情反彈等因素,地產(chan) 行業(ye) 麵臨(lin) 的潛在風險仍亟待化解。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範圍內(nei) 已有超過50個(ge) 城市或地區發布了有關(guan) 樓市新政,其中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貸款額度上限、取消認房又認貸等維護樓市健康發展的內(nei) 容。
“穩定樓市政策會(hui) 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或許能給樓市帶來一個(ge) 小陽春。”黃立衝(chong) 進一步表示,但房地產(chan) 行業(ye) 真正全麵回暖,還需要房地產(chan) 公司業(ye) 績明顯改善、投資者重拾信心等基本麵的支撐。“屆時。相信港股市場將再度敞開懷抱,歡迎中資房企赴港IPO。”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同樣表示,在地產(chan) 調控的大背景下,房企赴港上市仍然會(hui) 麵臨(lin) 不小的壓力,這一切的根本扭轉,還需行業(ye) 環境整體(ti) 轉好。
劉水認為(wei) ,當前地產(chan) 行業(ye) 處於(yu) 加速出清、優(you) 勝劣汰階段,本輪洗牌後,行業(ye) 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雖然目前中小房企發展不易,但其中的佼佼者仍有機會(hui) 脫穎而出,實現上市。”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則直言,目前來看,中資房企很難闖關(guan) 上市,原因在於(yu) 行業(ye) 環境和融資環境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不過,雖然大型開發類房企赴港上市較為(wei) 困難,一些積極布局業(ye) 務轉型,比如以物管、保障性住房等細分業(ye) 務見長的房企,仍然有機會(hui) 贏得市場青睞。”(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