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水利部:構築“三道防線” 確保粵港灣大灣區供水安全

發布時間:2022-03-29 16:06: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餘(yu) 璐)“今年3月份以來,旱區多次出現降雨過程,骨幹水庫蓄水形勢向好,珠江流域旱情基本解除,抗旱保供水工作取得了全麵勝利。”在3月28日下午水利部召開的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上,水利部副部長劉偉(wei) 平如是說。

  劉偉(wei) 平表示,2021年以來,珠江流域降雨持續偏少、江河來水持續偏枯,部分骨幹水庫蓄水嚴(yan) 重不足,廣東(dong) 、福建、廣西等地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別是廣東(dong) 東(dong) 部東(dong) 江和韓江流域遭遇60年來最嚴(yan) 重旱情,加之珠江口鹹潮上溯加劇,旱情呈現“秋冬春連旱、旱上加鹹”的不利局麵。麵對嚴(yan) 峻的抗旱保供水形勢,水利部和流域各方采取節約用水、水係連通、遠程調水、壓鹹補淡等措施,構築“三道防線”,確保粵港灣大灣區供水安全。

  鹹潮是由太陽和月亮對地表海水的引力變化引起的海洋潮汐活動,在漲潮時,當上遊徑流動力不足,海水隨漲潮流沿著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進,海水倒灌,鹹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體(ti) 變鹹。鹹潮對居民生活、工業(ye) 生產(chan) 及農(nong) 業(ye) 用水都有較大影響。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司長姚文廣表示,水利部高度重視珠江流域抗旱工作,針對珠江三角洲鹹潮影響,堅持“預”字當先、“實”字托底,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加強雨情、水情、旱情、鹹情“四情”監測,及時發布幹旱預警,啟動抗旱IV級應急響應,開展抗旱調度預演,滾動優(you) 化調度預案方案,打好主動仗、下好先手棋,全力做好抗旱壓鹹保供水工作。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hui) 主任王寶恩表示,按照水利部部署,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hui) 會(hui) 同廣東(dong) 、福建、廣西等省(自治區)水利廳製定水量應急調度方案,科學調度骨幹水利工程,構築了當地水庫搶抓時機蓄水補庫、近地水庫適時調水壓鹹、遠地水庫儲(chu) 備水源持續補水的西江、東(dong) 江、韓江供水保障“三道防線”。

  “‘三道防線’的建立,成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及粵東(dong) 地區抗旱保供水的堅實屏障。”王寶恩介紹道,“第一道防線”是本地水庫群通過蓄水補庫調度,實現“灌滿門前水缸”;“第二道防線”是近地水庫通過提高蓄水位,實施壓鹹補淡應急補水調度;“第三道防線”是流域遠端水庫群持續向下遊補水,精打細算用好每一立方米水。

  據了解,從(cong) 2005年初首次實施珠江壓鹹補淡應急調水以來,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hui) 已連續18年成功組織實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累計向澳門、珠海供水約18億(yi) 立方米,保障了珠江三角洲等地城鄉(xiang) 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成效顯著,但是幹旱應對過程中也暴露出珠江流域在防禦旱災方麵還存在著明顯的短板和不足。”劉偉(wei) 平表示,針對珠江流域將重點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全麵提高流域區域水資源配置能力,按照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的要求,立足於(yu) 全流域乃至於(yu) 跨流域,從(cong) 更廣的空間、更大的尺度上統籌規劃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的格局。二是加快骨幹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設,加快形成流域、區域水資源配置的主骨架和大動脈。三是提高區域水資源引水和調蓄能力。

  “水利部將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放在第一位,立足防大汛、抗大旱,針對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迅速查漏補缺,補好災害預警監測短板,補好防災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構建抵禦水旱災害防線,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確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劉偉(wei) 平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