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股債兩市持續調整 年內超九成“固收+”產品虧損

發布時間:2022-04-07 14:10: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昌校宇

  進入2022年以來,權益市場寬幅震蕩、可轉債(zhai) 市場麵臨(lin) 高溢價(jia) 風險,曾因穩定回報預期而受市場追捧的“固收+”產(chan) 品也表現欠佳,引發市場質疑聲四起。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近一年股票平均倉(cang) 位低於(yu) 20%的“固收+”產(chan) 品共有901隻(僅(jin) 統計基金主代碼),今年以來(截至4月1日)的平均收益率為(wei) -3.02%,其中92.67%產(chan) 品收益為(wei) 負,可以說“固收+”產(chan) 品表現低於(yu) 投資者預期。如果統計股票倉(cang) 位和可轉債(zhai) 倉(cang) 位合計不超過20%的“固收+”產(chan) 品,今年表現則略好,其平均收益率為(wei) -1.51%,其中74.78%產(chan) 品收益為(wei) 負。

  對於(yu) “固收+”產(chan) 品業(ye) 績低迷的主因,上海證券基金評價(jia) 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博士孫桂平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今年以來,股債(zhai) 兩(liang) 市表現均欠佳,尤其是股票市場持續調整,債(zhai) 市雖然今年收益為(wei) 正,但2月份開始也經曆了明顯調整,使得“固收+”產(chan) 品中基礎收益部分較少,無法抵禦權益市場大幅調整的影響。此外,“固收+”產(chan) 品經常配置用於(yu) 增強收益的可轉債(zhai) 資產(chan) ,去年表現亮眼,整體(ti) 提升了“固收+”產(chan) 品收益;而今年以來也不及預期,調整幅度較大,拉低了“固收+”產(chan) 品收益。

  事實上,在資管新規淨值化轉型、利率水平下行等多重因素下,近年來,“固收+”產(chan) 品因其低回撤、低波動等特性受到追求穩健的投資者青睞,規模快速擴容。但今年以來,A股市場“畫風突變”,此前被市場譽為(wei) 攻守兼備的“固收+”產(chan) 品淨值也明顯回撤,甚至被市場戲稱為(wei) “固收-”。

  說好的“固收+”成了“固收-”,是否與(yu) “固收+”的本質相差甚遠?孫桂平認為(wei) :“今年以來‘固收+’產(chan) 品的表現並未違背其本質,如果拉長期限來看,‘固收+’產(chan) 品的收益率明顯仍然大於(yu) 純固收產(chan) 品。”

  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群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wei) ,“固收+”產(chan) 品的本質包括兩(liang) 部分,一是資產(chan) 配置;二是在固收收益類產(chan) 品相對較為(wei) 穩健的收益基礎上,再略微增加一些投資權益類資產(chan) 的收益。雖然 “固收+”產(chan) 品的近期業(ye) 績受到市場一些批評,但此情況的背後是從(cong) 短期業(ye) 績的角度出發,對於(yu) 短期業(ye) 績的波動,投資者其實不必過度擔憂。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當前可以把“固收+”產(chan) 品理解為(wei) 特定時期滿足投資者需求的產(chan) 品,由於(yu) 其並非所謂一般意義(yi) 上的某一類型基金,所以包含的範圍跨度較大。就本質而言,投資一直是“盈虧(kui) 同源”,“固收+”產(chan) 品所產(chan) 生“+”收益的部分,在麵臨(lin) 市場不確定性加大或普跌時,自然會(hui) 成為(wei) 虧(kui) 損的因素之一,即過去產(chan) 生超額收益的部分現在成為(wei) 超額虧(kui) 損的部分,或是跑輸一般平均基準指數的一個(ge) 重要原因。

  對於(yu) 市場較關(guan) 心的“固收+”淪為(wei) “固收-”,是否因基金風格漂移所致?黃大智認為(wei) ,應該存在此方麵的因素,如基金經理操作激進,標榜中低風險的“固收+”,實際投向卻是高風險、高波動產(chan) 品。若基金經理的資產(chan) 配置或策略滿足合同要求的話,就不能斷定其違約,所以投資者在選擇“固收+”產(chan) 品時,應多關(guan) 注基金經理的配置理念和持倉(cang) 屬性,觀察其資產(chan) 配置的能力。(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