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檸檬、冰激淩果、辣椒味荔枝…海南“大溫室”上新了
手指檸檬、冰激淩果、辣椒味荔枝……
海南“大溫室”上新了
【大食物科技麵麵觀】
◎本報記者 王祝華
手指檸檬、冰激淩果、國產(chan) 榴蓮、辣椒味荔枝……海南島,全國人民的“天然大溫室”,又準備給大家的“果盤子”添新品了!
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海南島既是我國熱帶農(nong) 業(ye) 的主要生產(chan) 基地,也是我國最豐(feng) 富的物種基因庫,不僅(jin) 能在寒冬臘月為(wei) 全國人民奉上新鮮常綠的反季節果蔬,在新品種繁育開發利用方麵,同樣具有無可替代的優(you) 勢。
近年來,海南致力於(yu) 用足用好自由貿易港政策,做強做優(you) 熱帶特色高效農(nong) 業(ye) ,通過加大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投入,對水果類作物堅持品種調優(you) 路線,讓全國人民的“果盤子”更加豐(feng) 盛、甜蜜和安全。
無可替代的反季節瓜果
每年10月到來年3月,北方冷風蕭瑟,大地蕭條,瓊州大地則依然沉浸在紅、綠、青、黃、紫片片相連瓜果豐(feng) 收的海洋裏。
4月10日,在海南樂(le) 東(dong) 縣佛羅鎮求雨村一眼望不到邊的蜜瓜產(chan) 業(ye) 項目基地,杭州來的采購商開著大卡車又來收瓜了。工人們(men) 緊張采摘、搬運、打包。這批沉甸甸、散發著誘人香氣的蜜瓜從(cong) 這裏出發,2天後將進入商超,送達市民餐桌。
“我們(men) 種植了1000多畝(mu) 蜜瓜,每畝(mu) 平均產(chan) 量可達到5500斤。”種植大戶、海南樂(le) 東(dong) 光伏神農(nong) 農(nong) 業(ye) 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cong) 今年1月份到現在,公司的蜜瓜出園量已經超過13噸。
蜜瓜,又叫甜瓜,在我國西北地區有悠久的種植曆史,以新疆所產(chan) 為(wei) 代表,一直被人們(men) 稱為(wei) “哈密瓜”。海南原本不產(chan) 蜜瓜,近幾年卻帶著“優(you) 秀”的標簽悄悄占領了北方市場。
這個(ge) 緣由可追溯到20多年前,因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nong) 業(ye) 科學院育種專(zhuan) 家吳明珠及其團隊在南繁開展育種工作,就地轉化科研成果,從(cong) 此催生了海南的蜜瓜產(chan) 業(ye) 。隨著政府和民間資本的持續投入,國內(nei) 外生物企業(ye) 紛紛參與(yu) ,海南的蜜瓜產(chan) 業(ye) 從(cong) 種植麵積、種植質量,到種子研發、管理技術、配套農(nong) 資,已經形成區域代表性,發展成為(wei) 藏富於(yu) 民的產(chan) 業(ye) 。
“在海南海沙地上種植的蜜瓜有獨特的鹹甜口感。火龍果、芒果、百香果糖度高、價(jia) 格高、貨架期長,很受北方市場歡迎,尤其是在冬春季節。”收購商陳先生說。
海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海南充分發揮熱帶水果早熟優(you) 勢和地方特色,培育和打造了一批知名區域品牌和地理標誌產(chan) 品,顯著增強果品核心競爭(zheng) 力,同時,通過熱作標準化示範園創建、“三品一標”基地建設,以品質提升為(wei) 著力點,聚焦品種培優(you) 、質量認證、標準建設等關(guan) 鍵環節,持續打造高品質、高質量的農(nong) 業(ye) 品牌。
此外,海南省通過實施化肥農(nong) 藥雙減、綠色高質高效項目、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檢測追溯等,從(cong) 生產(chan) 到流通各環節對熱帶水果農(nong) 藥殘留進行監督,杜絕殘留超標現象出現。
科技支撐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春節期間‘日啖荔枝三百顆’的夢想或在不久的將來就會(hui) 實現。”海南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熱帶果樹研究所副所長胡福初對科技日報記者說,目前最早熟的荔枝品種一般在3月份上市,並且產(chan) 自海南,而在海南省農(nong) 科院試驗基地,荔枝最早成熟的時間點,甚至可以提前到元宵節前後。
海南省農(nong) 科院以熱帶果樹種質資源圃為(wei) 基礎,結合常規方式與(yu) 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在優(you) 稀果樹引種、馴化和優(you) 良品種篩選方麵取得了豐(feng) 碩的成果。以荔枝為(wei) 例,經過3代人近30年的係統性研發,一係列技術成果逐步落地生根,不僅(jin) 破解了係列技術瓶頸,還對市場“零容忍”的荔枝蒂蛀蟲建立精準防禦機製;在品種結構調整方麵,專(zhuan) 家團隊選育出了多個(ge) 適宜種植的特早熟品係,並已開展區域性試驗點,為(wei) 進一步推廣應用打下基礎。
“踐行大食物觀,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科技工作者要在延長食物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供給質量上做文章。”海南省農(nong) 科院黨(dang) 組書(shu) 記周燕華表示,針對百姓的“果盤子”,農(nong) 科院需進一步謀劃研發創新平台,讓基礎研發與(yu) 應用型研發“兩(liang) 條腿走路”。
我國熱帶區域麵積雖不大,但是海南產(chan) 出的水果種類卻多達300餘(yu) 種,除少數為(wei) 中國原產(chan) ,更多的是外來引種、在本地馴化的新品種。
在瓊海市大路鎮的“世界熱帶水果之窗”,建設單位海南盛大現代農(nong) 業(ye) 開發公司總經理王俏告訴記者,公司與(yu) 海南省農(nong) 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10年來累計從(cong) 中美洲、南美洲、東(dong) 南亞(ya) 等地引進熱帶新奇特水果450餘(yu) 種,其中燕窩果、冰激淩果、手指檸檬等150多個(ge) 品種已試種成功。
除了優(you) 稀特色品種,椰子樹是海南最常見、最有代表性的作物,其果實水可喝,肉可吃。多年來,當地政府、企業(ye) 和科研機構共同致力把椰子研究透徹,推動椰子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中國熱帶農(nong) 業(ye) 科學院負責人介紹,熱科院已建成國家棕櫚種質資源圃和組培實驗室,收集保存世界各地椰子種質資源200多份;率先發布海南高種椰子基因組草圖,培育出我國第一個(ge) 椰子雜交種和多個(ge) 高產(chan) 早結矮化品種;研發營養(yang) 診斷、測土施肥等高效栽培技術,並開發出係列專(zhuan) 用肥產(chan) 品;突破了椰花汁高效采集、椰子油濕法加工、椰漿濃縮等深加工技術瓶頸。
這些技術和產(chan) 品在行業(ye) 內(nei) 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順利走出國門,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我國椰子產(chan) 業(ye) 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