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楊寧:把最美好的時光獻給家鄉

發布時間:2022-04-15 15:09:00來源: 人民日報

  廣西柳州市江門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楊寧——

  把最美好的時光獻給家鄉(xiang) (我們(men) 的新時代)

  記者 李縱

  “泉水西瓜的秧苗都種下去了吧?可千萬(wan) 不要耽誤了!”正是春耕時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xiang) 江門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楊寧最近正忙著幫村民平整土地、育苗播種,挨家挨戶督促進度……

  2010年,剛從(cong) 廣西大學畢業(ye) 的楊寧毅然選擇回到家鄉(xiang)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xiang) 江門村。從(cong) 當初的大學生村官到如今的江門村發展“第一責任人”,楊寧把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家鄉(xiang) ,十二載青春年華一路奮鬥,帶領家鄉(xiang) 人民勤勞致富,創造美好生活。

  “但我最終還是選擇回來,堅信一定能做出成績”

  “回到家鄉(xiang) ,是我從(cong) 小就有的想法。在我腦海裏始終刻著這樣一幅畫麵:那時我剛剛考上重點初中,要去縣城裏上學;我和童年的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站在村裏最高的山坡上,望著這個(ge) 寧靜的小村莊約定:將來有機會(hui) 一定回到家鄉(xiang) 來。”楊寧說。

  這樣的想法,與(yu) 楊寧的成長經曆有關(guan) 。江門村位於(yu) 大山深處,位置偏僻、交通落後、土地貧瘠。“從(cong) 小父母就外出打工賺錢養(yang) 家糊口,我是奶奶一手帶大的。”楊寧說,因為(wei) 奶奶身體(ti) 不好,村裏人多有幫襯。

  “其實,當時南寧也有幾家公司給了工作機會(hui) ,工資待遇也不錯,但我最終還是選擇回來,堅信一定能做出成績。”楊寧說。

  然而,真正回到村裏,現實和楊寧的想象大不一樣。當時村裏的辦公條件很簡陋,村委會(hui) 隻有一台老式電腦,還是鄉(xiang) 政府淘汰下來的,所有的辦公文件都靠手工抄寫(xie) 。

  這些沒有難倒楊寧。交通不便,讓她更貼近群眾(zhong) ——每次出山都順路搭乘老鄉(xiang) 的摩托車;村裏電腦不行,就用自己上學時的電腦;到村裏的第一年,楊寧將所有的文件材料都電子化歸檔,讓村委會(hui) 實現無紙化辦公。宣傳(chuan) 防火防盜、幫村民填表格……通過給村民辦的各種小事,村民們(men) 逐漸認可了楊寧。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能夠貢獻一己之力是我的榮幸”

  “過去的江門村很窮。有一次,我到鎮上,看見村裏的阿婆帶著兩(liang) 個(ge) 娃到鎮上賣山貨,三個(ge) 人點了一碗粉吃,吃完後再用粉湯泡著自帶的冷米飯,分著吃才填飽肚子。”楊寧回憶。後來她了解到,阿婆一家每月的生活費隻有100元。

  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更好的生活,是楊寧一直以來的目標。楊寧開始嚐試著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創業(ye) 改善生活。正當此時,脫貧攻堅戰打響,“如同久旱的大地迎來了甘霖。”楊寧說。產(chan) 業(ye) 發展有了希望,政府出台了支持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政策,村民隻要發展產(chan) 業(ye) 就能領到產(chan) 業(ye) 獎補;交通設施有了改善,村裏的泥巴路成了水泥路,以前通摩托車都費勁的村裏能進出汽車了;村委會(hui) 辦公條件有了改善,電腦更新換代,連打印機、複印機都裝上了……

  恰好這個(ge) 時候,楊寧的6年任期到了。“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能夠貢獻一己之力是我的榮幸。我選擇留下。”2016年,楊寧當選村黨(dang) 支部委員,次年當選村委會(hui) 主任。

  脫貧攻堅,產(chan) 業(ye) 發展是突破口,產(chan) 業(ye) 發展起來了,村民們(men) 的口袋才能鼓起來,對此,楊寧思路清晰。“杉木、土雞、高山優(you) 質稻,都是立足我們(men) 大苗山的實際定下來的扶貧產(chan) 業(ye) ,隻要大家跟著幹,不僅(jin) 產(chan) 品包銷售,還能領產(chan) 業(ye) 獎補。”

  可還是有村民不放心,“種不好、養(yang) 不好怎麽(me) 辦?”“到時候突然不回收了怎麽(me) 辦?”……麵對各種疑慮,楊寧決(jue) 定自己帶頭。“我和村裏的黨(dang) 員幹部帶頭,率先發展特色扶貧產(chan) 業(ye) ,並向村民承諾,如果出了問題,損失我們(men) 來兜底。”楊寧說。村民被打動了,選擇跟她一起幹。

  產(chan) 業(ye) 發展有成效。江門村晝夜溫差大,種出的西瓜品質格外好,泉水西瓜成了江門村的招牌。楊寧組織村裏留守婦女成立“苗阿嫂種養(yang)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種西瓜,每畝(mu) 地的收益從(cong) 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帶動十幾戶貧困戶脫貧;她還帶領江門村60多戶農(nong) 戶種植香糯,通過“稻+鴨+魚”共生的模式,每畝(mu) 增收1500多元……2020年,江門村實現94戶326人全部脫貧,楊寧也當選了江門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

  “我無悔當初回鄉(xiang) 的選擇,農(nong) 村廣闊天地真的大有可為(wei) ”

  機器轟鳴,人影晃動,晚上11點多,江門村臘味加工廠二期工程仍在緊張開工……“村裏的臘味加工廠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預計也很快建成。村裏還規劃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示範園區,已完成了選址。”楊寧說。

  “脫貧隻是起點,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新的戰場;我們(men) 要加快推進,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更好、更富足的生活,我要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戰場上繼續貢獻青春力量!”楊寧說。

  “隨著村裏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能力的提升,電商服務中心也會(hui) 進一步升級發展,這個(ge) 平台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楊寧說,2016年起,她聯手融水縣的6個(ge) 大學生村官成立電商服務中心,至今已幫助村民銷售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900多萬(wan) 元。

  從(cong) 窮鄉(xiang) 僻壤的深山苗寨,到如今瓜果飄香的世外桃源……看著家鄉(xiang) 的變化,楊寧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我無悔當初回鄉(xiang) 的選擇,農(nong) 村廣闊天地真的大有可為(wei) 。”楊寧說,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到農(nong) 村來,有人才才有未來。

  “我家是江門村脫貧戶之一,楊書(shu) 記的辛苦付出我們(men) 都看在眼裏。正是受到楊書(shu) 記的影響,當大學畢業(ye) 時,江門村村民合作社聘請我回村,我毫不猶豫同意了。”2021年回到江門村工作的梁櫻林說,“我們(men) 堅信,隻要大家一起努力,江門村的明天一定會(hui) 更美好。”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ge) 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優(you) 秀黨(dang) 務工作者”……工作突出的楊寧,各種榮譽紛至遝來。“這些榮譽既是鼓勵更是鞭策,讓我深感自身背負的職責使命,我要更加腳踏實地,開啟全新征程。”楊寧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