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年內91家上市公司實施定增 “募不足”現象呈多發態勢

發布時間:2022-04-18 11:52: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吳奕萱

  見習(xi) 記者 鄔霽霞

  公開發行、非公開發行(即定增)、配股以及發行可轉債(zhai) 是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要方式。其中,由於(yu) 程序簡單、費用低廉、易於(yu) 成行等特點,定增頗受上市公司青睞。不過,如今定增市場也優(you) 勝劣汰,導致“募不足”現象呈現多發態勢。

  定增數量及規模有所下滑

  東(dong) 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以增發上市日梳理,今年以來共有91家上市公司實施定向增發,累計增發111.08億(yi) 股,增發金額合計1375.98億(yi) 元。

  從(cong) 金額來看,上述91家公司中,定增募資超100億(yi) 元的有2家,50億(yi) 元至100億(yi) 元的有4家,10億(yi) 元至50億(yi) 元的有29家,10億(yi) 元以下的有56家(其中不足5億(yi) 元的有32家)。目前,上海醫藥以139.75億(yi) 元的募資金額暫列榜首,其次為(wei) 東(dong) 方盛虹和柳工,募資金額分別為(wei) 122.71億(yi) 元、74.28億(yi) 元。

  去年同期,A股共有150公司實施定增,募資金額合計2451.47億(yi) 元,其中百億(yi) 元級定增共有3起,且這3起募資金額均在150億(yi) 元以上。由此可見,今年定增在數量和規模上都不及去年同期。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時表示:“今年資本更加青睞中小微企業(ye) 或者成長企業(ye) ,對於(yu) 大型企業(ye) 的青睞度有所下滑,關(guan) 鍵是投資人更加注重企業(ye) 的成長性,導致具備一定規模的大型企業(ye) 融資難度提升。同時,大企業(ye) 融資渠道也在不斷拓寬,諸如優(you) 先股、可轉債(zhai) 、ABS債(zhai) 、公司債(zhai) 等,渠道也更加多元,對於(yu) 股市流動性的依賴也在減弱。”

  高禾投資管理合夥(huo) 人劉盛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cong) 去年底到今年,定增市場的熱度比之前有一定下降,這主要是因為(wei) 資本市場有所調整,有的上市公司麵臨(lin) 定增發行困難,甚至出現了定增破發等情況。基於(yu) 此,今年的定增市場可能會(hui) 進入一個(ge) 調整期,整體(ti) 而言,定增的規模可能會(hui) 跟前兩(liang) 年持平,甚至是略有下滑。”

  趨勢上看,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機械設備、汽車五大申萬(wan) 行業(ye) 正成為(wei) 定增項目的主力軍(jun) 。今年以來,上述五大行業(ye) 共有44家上市公司實施定增,募集金額合計663.42億(yi) 元。

  “計算機、醫藥、機械、汽車、電子等是我國重點發展的領域。我國數字經濟方興(xing) 未艾,由於(yu) 新冠疫情和帶量采購倒逼創新,生物醫藥也成為(wei) 我國重要的科技創新方向。而新能源汽車和高端製造業(ye) 則是近幾年持續火熱的產(chan) 業(ye) 。”盤和林告訴記者,“蒸蒸日上的業(ye) 務促使這些企業(ye) 需要外部資金來擴大規模;而良好的行業(ye) 前景,也吸引資本愈發積極參與(yu) 這些企業(ye) 的定增。”

  定增市場“優(you) 勝劣汰”

  東(dong) 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上述91家公司中,共有22起定增項目出現“募不足”現象,即最終實際募集資金低於(yu) 預計募集資金,占比24.18%。以實際募資金額與(yu) 公司擬募資金額對比,8家公司實際募資比例竟然不足50%。

  其中,實際募資與(yu) 預期募資差額最大的是雪榕生物。根據此前披露的定增預案,雪榕生物擬募資22.5億(yi) 元,但實際募資金額卻差強人意。今年3月份,雪榕生物發布公告稱,截至2022年3月4日,公司已向11名特定對象發行普通股(A股)6567.66萬(wan) 股,發行價(jia) 格6.06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wei) 3.98億(yi) 元,較此前的計劃募資金額縮水超八成。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公司本身並無特別之處,募投項目也無特別亮點,定增缺乏足夠實力的基石投資人加持,而定增條件又吸引力不足,出現定增‘募不足’的現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募不足’除了會(hui) 影響原定增募投計劃的執行,還會(hui) 影響公司的市場形象,對後續融資與(yu) 發展十分不利。”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看來,定增縮水的原因有三:一是時間欠佳,目前市場波動,風險較高,資金不安全感大增,參與(yu) 定增的意願也相對減弱;二是定增項目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吸引力不強;三是定增價(jia) 格或存在爭(zheng) 議。

  劉盛宇認為(wei) ,一級市場機構投資者對於(yu) 上市公司基本麵的關(guan) 注度越來越高,機構更加看中項目的好壞,而不是定增價(jia) 格。有前景的上市公司定增,盡管定增價(jia) 格相對高一些,但投資者也會(hui) 爭(zheng) 先恐後入局。此外,實施定增還要結合資本市場的窗口期,按照現在定增發行的時間周期,有效期是一年,假設上市公司有比較好的發展計劃,需要提前籌備,再擇機發行。(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