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尿辨膀胱癌、微創保功能……精準治療體係提升膀胱癌診治水平
中新網廣州4月18日電 (蔡敏婕 張陽)膀胱癌的發病率居泌尿腫瘤之首,提高膀胱癌診療水平是我國急迫的臨(lin) 床問題和需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林天歆及團隊研發推廣全流程的膀胱癌微創精準診療體(ti) 係,該項目獲2021年度廣東(dong) 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全流程的膀胱癌微創精準診療體(ti) 係的建立,在膀胱癌的精準定性定位診斷、術前精準分期診斷、微創保功能手術機器人、新型靶向藥物治療作出了貢獻。該體(ti) 係最終實現了中國膀胱癌微創精準診療的四個(ge) 提升,其中,早診率從(cong) 32%提升至79%,分期準確率從(cong) 46%提升至88%。
林天歆稱,膀胱癌的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第六,泌尿腫瘤之首。但是存在著早診率低,微小病灶容易漏診的問題,早診率僅(jin) 32%。此外,分期欠準確,淋巴轉移診斷率僅(jin) 50%;手術創傷(shang) 大,開放手術切口大,性功能保存率僅(jin) 10%;中晚期患者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低於(yu) 40%。
“現有尿液診斷方法:誤診、漏診高,而且缺乏有效的無創早診方法。”林天歆說,團隊聯合廣州基準醫療公司在國內(nei) 率先成功開發了尿液DNA甲基化無創診斷膀胱癌的新技術,相比脫落細胞學技術,早期腫瘤敏感性從(cong) 32%提高至79%,在早期、微小、殘留和複發腫瘤診斷上均具有顯著優(you) 勢,同時也能鑒定出高危病人。”
由於(yu) 膀胱癌開始時都是無痛的,導致早診率較低,等患者發現血尿並求診時,有25%已經發展到中晚期。為(wei) 此,團隊將上述無創診斷技術研發並轉化為(wei) 產(chan) 品,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和體(ti) 檢機構應用,被納入中國膀胱癌指南,獲美國FDA“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填補我國早診技術空白。
除了關(guan) 注早期診療,林天歆團隊還建立膀胱癌術前精準腫瘤分期體(ti) 係,準確預判淋巴轉移和肌層浸潤,指導手術切除範圍。
“膀胱癌主要轉移方式是淋巴轉移,如何提高淋巴微小轉移診斷準確率,以往是通過傳(chuan) 統影像學,通過醫生經驗進行肉眼判斷。”林天歆稱,通過創立術前精準預測淋巴轉移和肌層浸潤體(ti) 係,肌層浸潤的準確性由原來的61%提高到82.9%,指導膀胱癌術式選擇和淋巴清掃範圍,“這一係列技術為(wei) 盆腔淋巴轉移個(ge) 體(ti) 化診療提供新標準,避免漏診漏切。”
此外,林天歆團隊聯合深圳精峰醫療公司研發國產(chan) 手術機器人,並且已經完成了臨(lin) 床研究,與(yu) 海外同類產(chan) 品相比,在自由度、圖像延遲等指標上實現了超越,“預計今年6月到7月可以拿到注冊(ce) 證,從(cong) 而可以在市場上銷售。”
2008年至今,該膀胱癌技術體(ti) 係實現了膀胱癌微創精準診療在早診率、分期準確率、保性功能率、五年生存率上的提升,研究成果已經推廣至全國600多家醫院。(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