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短視頻侵權頻發,“剪刀手”“搬運工”該住手了

發布時間:2022-04-27 14:58:00來源: 新華社

  未經許可將他人電影、電視劇等作品“切條”成短視頻使用或傳(chuan) 播;擅自上傳(chuan) 使用他人歌曲錄製的短視頻並傳(chuan) 播……近年來,隨著網絡短視頻爆發式增長,“剪刀手”“搬運工”未經許可,擅自搬運、剪輯、傳(chuan) 播,短視頻侵權行為(wei) 頻發。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chan) 權日,有關(guan) 部門將持續加大短視頻侵權打擊力度,斬斷侵權“黑手”。

  “拿來主義(yi) ”盛行 短視頻侵權案件數量逐年增多

  日前,某視頻App注冊(ce) 用戶“80後挖劇君”將影視劇《奶奶再愛我一次》,通過其賬號傳(chuan) 播該影視劇片段122段,多數為(wei) 10分鍾以內(nei) 的短視頻。上述視頻已包含該影視劇的主要劇情及內(nei) 容,被該劇信息網絡傳(chuan) 播權的專(zhuan) 有使用權人告上法庭。法院判決(jue) ,“80後挖劇君”停止侵權行為(wei) ,並賠償(chang) 經濟損失37000元。

  上述案件中,將他人電影、電視劇作品剪輯成多段短視頻使用且涵蓋主要內(nei) 容,是短視頻製作與(yu) 傳(chuan) 播中常見的“切條”行為(wei) 。如無免責事由,未經許可將長視頻剪輯成短視頻使用或傳(chuan) 播,是一種典型的侵權行為(wei) 。

  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34億(yi) 。隨著短視頻行業(ye) 用戶和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短視頻用戶將影視劇、綜藝節目、體(ti) 育賽事等進行任意剪輯、切條、搬運等行為(wei) 頻發,引發了一係列侵權問題和糾紛。

  《2020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原創短視頻、國家版權局重點作品版權保護預警名單作品及重點影視綜作品的片段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9.52萬(wan) 條疑似侵權短視頻,涉及點擊量高達2.72萬(wan) 億(yi) 次。

  同時,涉短視頻著作權案件收案數量逐年增加、增幅明顯。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薑穎介紹,北京互聯網法院2019年至2021年共受理涉短視頻著作權糾紛案件分別為(wei) 540件、729件、1284件。

  矛盾衝(chong) 突不斷湧現 短視頻侵權為(wei) 何頻發

  2021年12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hui) 發布《網絡短視頻內(nei) 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其中規定,短視頻節目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短視頻短小精悍、內(nei) 容多元,創作門檻低、傳(chuan) 播速度快,短視頻行業(ye) 成為(wei) 我國數字版權及網絡文創產(chan) 業(ye) 新的增長點。”薑穎表示,但短視頻行業(ye) 迅速發展也引發了新的矛盾和衝(chong) 突。

  據介紹,在北京互聯網法院近年來審理的短視頻侵權案件中,被訴侵權行為(wei) 仍以複製型侵權為(wei) 主,共2633件,包括切條長視頻、搬運短視頻、添加背景音樂(le) 等。同時,新類型創作和傳(chuan) 播行為(wei) 引發的訴訟也不斷湧現,如剪輯長視頻畫麵配以文字內(nei) 容製作解說類短視頻,模仿他人短視頻拍攝主題、內(nei) 容及方式製作相似短視頻等。

  直接侵權主體(ti) 分散且隱蔽,權利人傾(qing) 向於(yu) 起訴短視頻平台。薑穎表示,短視頻傳(chuan) 播速度快、範圍廣,且易被反複搬運,導致短視頻侵權主體(ti) 過於(yu) 分散和隱蔽,權利人難以確定直接侵權人。同時,短視頻的傳(chuan) 播和侵權行為(wei) 多發生於(yu) 短視頻平台,對於(yu) 短視頻平台內(nei) 的侵權行為(wei) ,權利人更傾(qing) 向於(yu) 將短視頻平台作為(wei) 起訴對象,主張短視頻平台對侵權內(nei) 容承擔連帶責任。

  短視頻創作者著作權意識不足。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韓冬平表示,部分短視頻製作者的著作權意識不強,利用他人已有作品製作短視頻時,往往不會(hui) 事先征得著作權人的許可,從(cong) 而導致切條、搬運等侵權行為(wei) 頻發。

  遏製侵權行為(wei) 用好監管利劍

  受訪專(zhuan) 家表示,短視頻的侵權行為(wei) ,不僅(jin) 侵害了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還破壞了觀眾(zhong) 對於(yu) 劇集內(nei) 容的觀賞感與(yu) 期待感,極大影響用戶體(ti) 驗。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構建響應及時、保護合理的新興(xing) 領域和特定領域知識產(chan) 權規則體(ti) 係。建立健全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知識產(chan) 權保護規則。探索完善互聯網領域知識產(chan) 權保護製度。

  北京京坤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小樂(le) 指出,著作權法規定了12種“合理使用”情形,包括為(wei) 了介紹評論某一作品而適當引用,但不少影視搬運號經常以“合理使用”為(wei) 名,行牟利之實。這需要短視頻平台進一步加強監管,及時下架侵權視頻,保護好創作者的知識產(chan) 權。

  “對於(yu) 持續、反複侵權的用戶,平台應采取限權、封號等措施,有效避免重複侵權行為(wei) 的發生。”韓冬平表示。

  武漢大學法學院講師李國慶說,相關(guan) 部門應加強對短視頻製作者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宣介,提高創作者知識產(chan) 權保護意識。當自己的短視頻作品被他人複製或改編侵權時,創作者可通知平台要求其停止提供播放侵權作品。若平台不製止此類行為(wei) ,應負連帶責任。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