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合力,滿足多元鍛煉需求
各方合力,滿足多元鍛煉需求(全民健身添彩美好生活)
核心閱讀
近年來,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參與(yu) 程度不斷提高。為(wei) 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健身需求,各地各部門以政府引導、多方參與(yu) 為(wei) 工作原則,完善支持社會(hui) 力量發展全民健身的體(ti) 製機製,讓體(ti) 育社會(hui) 組織成為(wei) 推動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讓社區健身的“毛細血管”更加暢通發達,讓競技體(ti) 育成果惠及全體(ti) 人民。
在四川雅安,名山區乒乓球協會(hui) 的工作人員開創了“跑著辦”的辦賽方式,靠著小三輪運輸球台,一路指導組織比賽,讓乒乓球運動走進室外球台尚未覆蓋的社區、村鎮。
近年來,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參與(yu) 程度不斷提高。如何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健身需求?《關(guan) 於(yu)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政府引導,多方參與(yu) ”的工作原則,提出“完善支持社會(hui) 力量發展全民健身的體(ti) 製機製”。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評價(jia) 說:“讓體(ti) 育社會(hui) 組織成為(wei) 推動全民健身的重要力量,讓社區健身的‘毛細血管’更加暢通發達,讓競技體(ti) 育成果惠及全體(ti) 人民。”
激發體(ti) 育社會(hui) 組織活力
隨著大眾(zhong) 健身意識提升、健身需求多樣化,協會(hui) 、俱樂(le) 部等社會(hui) 體(ti) 育組織的活力正不斷激發。
“把比賽辦到田間地頭,辦到老百姓的家門口,辦到鄉(xiang) 村、社區,才能讓更多人享受乒乓球運動的快樂(le) 。”四川省乒乓球協會(hui) 主席高亞(ya) 翔介紹,協會(hui) 2021年在全省組織乒乓球比賽超過1000場次,覆蓋21個(ge) 市(州)、87個(ge) 縣(市、區)、1350多個(ge) 鄉(xiang) 鎮(街道),同時還“橫向”與(yu) 其他項目協會(hui) 合作,共同助力全民健身推廣。
以賽事活動為(wei) 抓手,協會(hui) 努力打造群眾(zhong) 身邊的乒乓球“運動圈”,拓展全民健身空間,也盤活各方資源。正如《意見》提出,“積極穩妥推進體(ti) 育協會(hui) 與(yu) 體(ti) 育行政部門脫鉤。體(ti) 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體(ti) 育社會(hui) 組織的政策引導和監督管理”,四川省乒乓球協會(hui) 2020年完成脫鉤,在四川省體(ti) 育局的指導和監督下,逐步完善相關(guan) 製度。“我們(men) 製定了會(hui) 員管理辦法、教練員培養(yang) 及管理辦法等一係列基礎性章程,同時不斷完善項目推廣的標準化建設。”高亞(ya) 翔說。
《意見》提出,“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對此,國家體(ti) 育總局群體(ti) 司司長丁東(dong) 認為(wei) ,要理順體(ti) 育行政部門、單項體(ti) 育協會(hui) 、體(ti) 育社會(hui) 組織的關(guan) 係。政府部門在履行好基本公共服務方麵的兜底保障責任的同時,應通過製定完善相關(guan) 法規、政策和標準,為(wei) 協會(hui) 和俱樂(le) 部等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全民健身營造良好的環境。
在去年的第十四屆全運會(hui) 上,廣東(dong) 龍舟隊大放光彩,參加6項比賽均獲金牌。龍舟運動在廣東(dong) 有著深厚基礎,許多俱樂(le) 部經多年探索蹚出一條職業(ye) 化道路,這支廣東(dong) 龍舟隊正是由九江、順德等地龍舟俱樂(le) 部成員為(wei) 基本班底組建而成的。
廣東(dong) 省體(ti) 育局副局長麥良說,依靠社會(hui) 力量辦運動隊,以抓人才、抓能力、抓保障為(wei) 核心,充分激活了省內(nei) 群眾(zhong) 體(ti) 育的基礎力量。“未來,我們(men) 要推進完成30多個(ge) 省級非奧運項目協會(hui) 的脫鉤工作,逐步形成以體(ti) 育部門為(wei) 引領、體(ti) 育總會(hui) 為(wei) 樞紐、單項體(ti) 育協會(hui) 為(wei) 驅動、基層體(ti) 育社會(hui) 組織為(wei) 支撐的新格局。”
發掘社區全民健身潛力
清晨的石家莊西三莊街道匯君城社區,已有熱愛運動的居民在運動角打太極、健步走。在這個(ge) 擁有約1.2萬(wan) 居民的大型社區裏,居民利用公共健身器材鍛煉身體(ti) 的場景時常可見。“社區在規劃建設階段就為(wei) 居民預留了體(ti) 育鍛煉的空間。近些年,大家健身熱情高漲,我們(men) 增修了乒乓球館、健身步道等,以進一步滿足居民運動需求。”社區負責人魏丹說。
社區作為(wei)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神經末梢”,應為(wei) 大眾(zhong) 進行體(ti) 育鍛煉提供便利條件,讓體(ti) 育融入日常生活,讓居民一出家門就能“動起來”。中央財經大學體(ti) 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認為(wei) ,《意見》提出“夯實社區全民健身基礎”,就是要鼓勵相關(guan) 資源向基層延伸、向群眾(zhong) 傾(qing) 斜,以構建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全方位織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絡。
去年,廈門首屆社區運動會(hui) 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的體(ti) 育賽事活動進入100個(ge) 社區,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公益課程、體(ti) 質測試等健身指導也被送到居民身邊,切實增強了群眾(zhong) “科學健身、全民健身”意識,形成了人人參與(yu) 運動、科學運動的良好氛圍。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陳元欣認為(wei) ,活動組織、健身指導等同樣是影響群眾(zhong) 健身“最後一公裏”建設的重要因素,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下沉社區,首先要了解社區居民體(ti) 育運動需求,結合需求、因地製宜,“社區要充分調動社會(hui) 體(ti) 育指導員的積極性,可以采用政府購買(mai) 服務的形式,也要帶動更多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為(wei) 居民健身提供多元化指導和服務,讓社區的體(ti) 育活動開展更規範、可持續”。
注入競技體(ti) 育發展動力
一場麵向全國運動愛好者的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hui) 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在跳繩打卡挑戰賽上,舉(ju) 重選手石智勇、滑雪選手賈宗洋、蹦床選手董棟等奧運名將“秀”出跳繩技巧,分享訓練經驗,收獲廣大運動愛好者好評。
通過“雲(yun) 指導”、下社區等形式,越來越多的國家隊、省隊運動員變身健身教練,分享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帶動了更多人參與(yu) 到體(ti) 育鍛煉中,也在逐步實現《意見》“推動更多競技體(ti) 育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標。
《意見》提出,“建立國家隊、省隊運動員進校園、進社區製度,現役國家隊、省隊運動員每年要在中小學校或社區開展一定時間的健身指導服務。”對此,陳元欣認為(wei) ,一方麵,可以通過一些數字化傳(chuan) 播手段,擴大運動員進社區、進校園的影響力;另一方麵,也要積極推動他們(men) 的訓練方法、康複技巧等進行成果轉化,讓更多人從(cong) 中受益。
《意見》提出,“推動體(ti) 育係統管理的訓練中心、基地、體(ti) 校的健身設施以及運動康複等服務向社會(hui) 開放。促進國家隊訓練方法、日常食譜、康複技巧等實行市場化開發和成果轉化。”對此,丁東(dong) 表示,未來相關(guan) 工作的發力方向,包括推動體(ti) 育係統所屬的訓練基地和體(ti) 校體(ti) 育設施分時段、分類型向社會(hui) 開放,推動競技體(ti) 育訓練、膳食、康複等成果賦能人民群眾(zhong) 科學健身,運用運動損傷(shang) 康複方法和運動訓練新科技打造覆蓋不同人群的健康促進方案等。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是一個(ge) 動態的、漸進的過程。在丁東(dong) 看來,隨著經濟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進步,各級人財物投入力度會(hui) 逐漸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總體(ti) 水平和“含金量”將持續提高。
本報記者 季 芳 李 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