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我國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氣候適應型社會

發布時間:2022-06-14 11:26:00來源: 新華網

  我國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氣候適應型社會(hui)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高敬)記者13日從(cong) 生態環境部獲悉,近日17部門聯合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提出到2035年,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氣候風險管理和防範體(ti) 係基本成熟,重特大氣候相關(guan) 災害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ti) 係和標準體(ti) 係更加完善,全社會(hui) 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顯著提升,氣候適應型社會(hui) 基本建成。

  專(zhuan) 家表示,這是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強化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舉(ju) 措。

  適應和減緩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liang) 大對策。減緩強調溫室氣體(ti) 減排與(yu) 增加碳匯,適應強調防範和降低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與(yu) 風險,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我國位於(yu) 全球氣候敏感區,易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隨著全球氣候進一步變暖,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長期不利影響和突發極端事件,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生產(chan) 生活安全所造成的威脅將日益嚴(yan) 重。

  2013年我國發布《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首次將適應氣候變化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推動重點領域和區域積極探索趨利避害的適應行動,取得了積極進展與(yu) 成效。

  與(yu) 2013年《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相比,《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具有四個(ge) 特征:

  一是更加突出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提出完善氣候變化觀測網絡、強化監測預測預警、加強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強化綜合防災減災等任務舉(ju) 措;

  二是劃分自然生態係統和經濟社會(hui) 係統兩(liang) 個(ge) 維度,分別明確了水資源、陸地生態係統、海洋與(yu) 海岸帶以及農(nong) 業(ye) 與(yu) 糧食安全、健康與(yu) 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與(yu) 重大工程、城市與(yu) 人居環境等重點領域適應任務;

  三是多層麵構建適應氣候變化區域格局,將適應氣候變化與(yu) 國土空間規劃結合,並考慮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和風險的區域差異,提出提升重大戰略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四是更加注重機製建設和部門協調,進一步強化組織實施、財政金融支撐、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國際合作等保障措施。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