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能股份股價連收七漲停 火電行業或迎業績拐點
記者 李春蓮
7月6日,贛能股份再收漲停,這已是該公司連續收出的第7個(ge) 漲停。不僅(jin) 如此,當日其他電力股的表現也不錯,豫能控股漲停,川投能源、申能股份等多隻電力股均大漲。
進入“迎峰度夏”時期,煤炭供應是否充足備受市場關(guan) 注。不久前,發改委召開會(hui) 議,安排部署電煤中長期合同換簽補簽工作,以進一步保證電煤長協供應。
易煤研究院研究員楊潔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要新增3億(yi) 噸產(chan) 能,煤炭供應充足。近期發改委針對電煤中長協履約實施“欠一補三”政策,讓電企的用煤成本得到保障。
如今,電力股股價(jia) 集體(ti) 大漲,無疑是對上述信息的積極回應。
股價(jia) 七漲停難掩業(ye) 績尷尬
繼6月30日、7月5日發布兩(liang) 次股價(jia) 異動公告後,贛能股份於(yu) 7月6日晚間再發公告稱,公司股票於(yu) 7月5日、6日連續兩(liang) 個(ge) 交易日收盤價(jia) 格漲幅累計偏離21.71%,根據相關(guan) 規定,屬於(yu) 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形。自6月28日至7月6日,公司股票區間漲幅為(wei) 95.09%,累計換手率為(wei) 44.50%。
公開信息顯示,贛能股份主營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及新能源發電,公司旗下在運營火電總裝機容量為(wei) 1400MW,在建火電裝機容量2000MW;水電總裝機容量100MW;已建成投運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wei) 78.4MW,在建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為(wei) 67.08MW。據了解,贛能股份作為(wei) 省級能源平台,在“十四五”期間將著力發展新能源發電。
去年以來,由於(yu) 煤價(jia) 高企,火電相關(guan) 企業(ye) 的經營業(ye) 績均不盡如人意。年報顯示,贛能股份2021年實現營業(ye) 收入26.996億(yi) 元,同比增長0.84%;實現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虧(kui) 損2.48億(yi) 元,基本每股收益-0.25元。
進入2022年後,贛能股份仍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ye) 收入7.42億(yi) 元,同比上升25.53%;實現歸母淨利潤-101.5萬(wan) 元,同比下降103.75%;扣非淨利潤-127.8萬(wan) 元,同比下降104.83%。
對於(yu) 虧(kui) 損原因,贛能股份表示,其火電廠燃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長,2021年平均綜合標煤單價(jia) 較上年同期上漲44.28%,發電成本增長導致公司業(ye) 績出現虧(kui) 損。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雙碳”目標下,包括贛能股份在內(nei) 的不少火電企業(ye) 都在積極向新能源轉型。但建設新能源發電項目需要一定周期,短期內(nei) 很難看到轉型效果。
火電行業(ye) 或迎業(ye) 績拐點
為(wei) 防止去年的“拉閘限電”現象重演,在用電旺季,保證電企的煤炭供應至關(guan) 重要。隨著“迎峰度夏”旺季的到來,相關(guan) 部門持續加碼煤炭供應,高煤價(jia) 得到一定控製。
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新聞發言人張宏日前表示,今年前5個(ge) 月,全國煤炭產(chan) 量完成18.1億(yi) 噸,同比增長10.4%;全國原煤日均產(chan) 量超過了1200萬(wan) 噸,創曆史高位,全國煤炭供應保障能力大幅增加。
上述發改委會(hui) 議明確提出,6月份以來發生的長協不履約案例,嚴(yan) 格執行“欠一補三”條款,但7月份新發生的不履約案例,要對所在省份實行“欠一罰十”。全國煤炭交易中心還發布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2022年電煤中長期合同補簽換簽相關(guan) 工作的公告》。
7月6日,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發布的《中國電力行業(ye) 發展報告2022》預計,2022年全社會(hui) 用電量增速在5%至6%之間。
對於(yu) 火電企業(ye) 來說,煤炭供應有了保證,用煤成本日漸趨穩,隨著用電需求的大增,經營業(ye) 績有望改善。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麵,發改委牽頭煤炭市場保供穩價(jia) ,控製住了成本端;另一方麵,今年天氣異常,疊加用電旺季需求大增的因素,火電企業(ye) 的上半年業(ye) 績值得看好。
首創證券在研究報告中表示,“迎峰度夏”期間,電力需求旺盛。國家不斷強調煤電保供,嚴(yan) 控電煤價(jia) 格。另外,市場化交易電量不斷提升,各地出台的政策也有利於(yu) 電價(jia) 上漲,均利好煤電企業(ye) 業(ye) 績反轉。(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