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擴大汽車消費不能靠“浮誇風”式宣傳
一種說法
擴大汽車消費不能靠“浮誇風”式宣傳(chuan)
豐(feng) 收
7月7日,兩(liang) 條與(yu) 汽車有關(guan) 的新聞引發關(guan) 注。一條是商務部等17部門近日印發了《關(guan) 於(yu) 搞活汽車流通 擴大汽車消費若幹措施的通知》,聚焦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mai) 使用、促進汽車更新消費等。另一條是,部分新能源車企負責人的“誇張宣傳(chuan) ”愈演愈烈,律師稱涉嫌違反兩(liang) 部法律。
汽車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chan) 業(ye) ,得到多種政策支持。比如在新車購置稅減半、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等政策推動下,中汽協數據顯示,6月汽車行業(ye) 銷量預計完成244.7萬(wan) 輛,環比增長34.4%,同比增長20.9%。在此基礎上,17部門出台上述文件提出6個(ge) 方麵、12條政策措施,將進一步提升汽車銷量。重視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關(guan) 鍵就是提高新能源汽車的購買(mai) 使用,原因是這類汽車節能環保利國利民。在此次支持措施中,涉及車型備案目錄、購置稅政策到期後延期、深入開展汽車下鄉(xiang) 活動、加快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引導下調充電服務費等,這對車企和消費者都是利好消息。
新能源車企最近也心氣很高,除了推出各自新車型外,在宣傳(chuan) 戰上也異常激烈。比如A車企負責人在發布會(hui) 上宣稱,自家L9的定位是“500萬(wan) 元以內(nei) 最好的家用SUV”。B車企負責人稱,自家G9將會(hui) 是“50萬(wan) 以內(nei) 最好的SUV”。C車企負責人則表示,“(我們(men) )吹下的牛靠什麽(me) 實現呢?業(ye) 界首個(ge) 商用零重力座椅。”
各家新能源車企在新車性價(jia) 比等方麵“試比高”並不是什麽(me) 壞事,因為(wei) 有比較有競爭(zheng) ,才能促進新能源汽車更好發展。但上述車企負責人“浮誇風”式的宣傳(chuan) ,既讓普通消費者難以分辨虛實,也涉嫌觸犯了相關(guan) 法律規定,對於(yu) 擴大汽車消費究竟起到了正麵作用還是反麵作用,是一個(ge) 值得思考的問題。
據悉,某品牌L9“500萬(wan) 以內(nei) 最好的家用SUV”話題關(guan) 注度在該車上市後的72小時內(nei) 不斷躥升,新車預訂量突破3萬(wan) 台。另一品牌汽車因為(wei) 聲稱對標某國外品牌車型,引發大量跟進報道,並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迅速擴散。發布會(hui) 後4個(ge) 小時,新車預訂量就突破了2萬(wan) 台。僅(jin) 從(cong) 結果上看,這類宣傳(chuan) 在短時間內(nei) 確實效果不錯。
不過,這些宣傳(chuan) 中出現的“最好”“首個(ge) ”等用語,被認為(wei) 涉嫌違反《廣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廣告法》第九條中明確規定,廣告不得使用“最佳”等用語。《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第八條也規定,經營者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e) 宣傳(chuan) ,欺騙、誤導消費者。對照法律,相關(guan) 車企的公開宣傳(chuan) 涉嫌違規。
也就是說,部分車企“浮誇風”式的宣傳(chuan) ,不僅(jin) 會(hui) 對消費者造成誤導,還可能因違法受到處罰。一旦購車消費者發現,實際使用體(ti) 驗並不像車企宣傳(chuan) 的那麽(me) 好,就會(hui) 對相關(guan) 車企產(chan) 生不好印象,會(hui) 影響車企口碑。一旦車企因違規被處罰,也會(hui) 影響車企品牌形象。這種“誇張宣傳(chuan) ”看似提升預訂量,實則危機四伏。
顯而易見,擴大汽車消費不能靠“浮誇風”式的宣傳(chuan) ,而是需要各家車企嚴(yan) 格落實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文件,在宣傳(chuan) 推廣等方麵的一言一行都要在法律紅線內(nei) ,如此才能體(ti) 現誠意和規範性。而車企“誇張宣傳(chuan) ”對新能源汽車消費不僅(jin) 不能起到推動作用,還可能會(hui) 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總體(ti) 印象。因此,擴大汽車消費必須規範廣告宣傳(chuan) 等行為(wei) ,這需要車企回歸法治自覺,也需要“守夜人”加強監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