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被延遲的上海高考:你不會因為一場考試錯過整個夏天

發布時間:2022-07-08 10:17:00來源: 新京報

  倒計時上的數字從(cong) 30變為(wei) 60。5月7日,上海決(jue) 定將高考延遲至7月7日至7月9日舉(ju) 行。

  這是一個(ge) 特殊的春天,上海疫情暴發,居家網課、口罩、一米線,成為(wei) 高三學子獨特的備考記憶。

  6月7日,其他省份的同屆考生走上高考考場,上海學子剛剛複課。在某種時間錯位中,他們(men) 得以“觀看”彼此的高考。

  7月4日,趙陽迎來高中生涯的最後一堂線下課。課上,英語老師說了三個(ge) 詞:抱歉(向一些在過去三年裏可能被自己罵過的同學抱歉)、感謝(感謝大家三年來的陪伴和共同學習(xi) )、祝福(祝願大家都有一個(ge) 美好的未來),然後提前下課。

  高考前一天,趙陽做完核酸檢測,又回到了自己的書(shu) 桌前。窗外,是一個(ge) 大好晴天,天藍得比前日柔和,微風挾著縷縷熱氣,耳畔一兩(liang) 聲蟬鳴。在一點點忐忑和緊張中,趙陽有條不紊地回顧錯題,保持做題手感,“有種上戰場前的小興(xing) 奮”。

  而此時,其他省份的同屆高考生,已經查詢完分數,甚至報完了誌願。看到熱搜,很多人突然意識到,原來上海還沒有高考。“同屆看同屆,感覺不一樣。”

  上海學子發帖,“謝謝還有人記得我們(men) ”,“我是萬(wan) 萬(wan) 沒有想到還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同屆考生的祝福。”

  7月7日8點多,趙陽和5萬(wan) 多名上海考生,一同走向高考的課桌,鋪開身份證、準考證,9點鈴響,用黑色簽字筆、2B鉛筆,埋頭寫(xie) 下三年答卷,為(wei) 疫情下特殊的高中生活劃下句號。

  很快,暢想已久的暑假就要來臨(lin) 。趙陽在朋友圈寫(xie) 下,“你不會(hui) 因為(wei) 一場考試而錯過整個(ge) 夏天。”

  開考

  7月7日,上海熱浪滾滾。天氣時陰時晴,開考之後下了一場陣雨。

  早上7點出頭,老師張小見穿著一件紅色T恤,站在了虹口區的一個(ge) 考點門口。她和四個(ge) 班主任、其他任課老師、校領導在一個(ge) 固定區域內(nei) ,迎接考生的到來。

  差不多7點半的時候,同學們(men) 陸陸續續來了,張小見忙著做最後的叮囑:手機有沒有交給家長?準考證身份證帶好了嗎?抗原檢測做了沒有?

  張小見是語文老師,即將要考的是她任課的科目。在這最後時刻,依然有考生在問,《六國論》的作者是誰?賈誼寫(xie) 的是什麽(me) ?

  因為(wei) 家離考場比較遠,楊珮提前一周預訂了酒店,步行走到考場。考前楊珮買(mai) 了一些透明的文件袋,這樣可以杜絕作弊嫌疑,又不怕準考證身份證等重要證件掉落。

  出發前,趙陽完成了一次抗原檢測,她坐著爸爸開的車,途中嚴(yan) 格佩戴N95口罩,拿著打印好的紙質核酸碼,在考點門口完成身份核驗、核酸核驗。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考前三天,所有考生都要完成三天兩(liang) 檢,其中7月6日須有一次。7月6日上午,趙陽在定點專(zhuan) 用核酸檢測點完成檢測,單人單管。張小見在這一天要收集學生的核酸陰性報告。

  此後考試的每一天,考生都要在考點處完成核酸檢測,並且嚴(yan) 格遵循家和學校兩(liang) 點一線往返。

  考前一天,做完核酸檢測,小雨回到了書(shu) 桌前,保持做題手感。“以前看到高三的學長學姐很辛苦很拚命,那時候我們(men) 還開玩笑說他們(men) 在走廊裏背書(shu) 跟念經一樣,輪到自己才發現,時間好像根本不夠用,感覺一直有不明白的地方,甚至到了考試前一天還是感覺會(hui) 不斷出現盲區。”

  趙陽的爸爸提出,要不要一起看個(ge) 電影放鬆下?“被我義(yi) 正詞嚴(yan) 拒絕了。”最近有些吃不下飯,媽媽一直變著花樣做飯。每天晚上一家人會(hui) 一起出去散步,聊得最多的不是考試,而是考後去哪裏玩。

  理想中的假期,推遲了一個(ge) 月到來。回想最後多出來的這一個(ge) 月,時間好像被按了快進鍵,在一路飛奔中流逝。

  “延期”

  5月7日,剛下英語課,趙陽的手機裏突然蹦出一串消息,她有點蒙。當天上午,上海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宣布:上海市的秋季高考統考延期至7月7日至7月9日舉(ju) 行。

  張小見正在備課,備課組的群裏麵也湧動著高考延期的消息,“好像並沒有在同學間掀起很大波瀾,有可能是他們(men) 自己在消化。”

  而實際上,平靜之下暗流湧動。

  一段時間以來,坊間一直在猜測上海高考會(hui) 怎樣安排。趙陽看過幾個(ge) 版本的“教育局高考安排計劃”,“列舉(ju) 了plan A、plan B、plan C,無一例外都把高考延期放在了最後一項。”

  最初一陣的騷動過後,兩(liang) 種情緒彌漫在學生和家長中間。

  已經進入複習(xi) 尾期,準備周全的考生擔心,多一個(ge) 月,戰線太長,狀態不佳。趙陽的複習(xi) 時間表完全按照6月高考來規劃,每一天都安排得很充分,“突然多了一個(ge) 月,反而有些迷茫”。

  不少學生都相當期待暑假的到來,假期裏的安排精彩紛呈,幾乎是最後衝(chong) 刺的動力。“現在延期了一個(ge) 月,大家第一時間都在抱怨假期的縮短。”

  家長則擔心得更遠。很多家長問張小見,“高考的時間是確定了嗎?”他們(men) 害怕再次延期,有同學堅持不了。

  另一類感受則沒有那麽(me) 棱角分明。楊珮心裏喜憂參半,開心的是多出一個(ge) 月的複習(xi) 時間,但也擔心自己沒有足夠強大的毅力再堅持一個(ge) 月。

  無論如何,“你不是一個(ge) 人延期,也不是一個(ge) 人備考”。小雨決(jue) 定接受現實,重新調整課程規劃,延長複習(xi) 時間表,“原本繃緊的弦再繃一會(hui) 兒(er) ”。

  當天,小雨的老師在釘釘上,把倒計時調整為(wei) 7月7日,還剩60天。

  張小見出生於(yu) 1993年,是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這是她帶的第一屆高三學生。五月是她上網課的第三個(ge) 月,早已熟悉設備的操作,也不要求學生開攝像頭,但是一堂課下來,幾乎每個(ge) 人都會(hui) 被點名回答問題,學生不知道什麽(me) 時候輪到自己,反而能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

  這一屆的上海考生,是使用語文新教材的第一屆。同時,他們(men) 也是最後一屆使用數學舊教材的考生。一新一舊,都會(hui) 滋生出不同程度的擔憂和不確定性。

  趙陽的網課經曆中,則多了一些歡樂(le) 。起初,老師們(men) 不會(hui) 調試設備,經常直播到一半時斷線,或者麥克風出問題,學生們(men) 在課堂裏不敢笑,私下在QQ上一起“哈哈哈”。她記得一位老師經常在直播課堂裏喊“沒來上課的同學們(men) 抓緊時間進課堂”,但沒進直播的同學根本聽不到。

  網課為(wei) 這屆學子打上了別樣的烙印。一塊不大的屏幕上,參差百態的真實背景連接起不同的家庭環境,虛擬的背景則彰顯不同的審美,趙陽和同學們(men) 甚至還有一個(ge) 分享背景的群。海綿寶寶的比奇堡海洋、迪士尼公主的大合照、哈利波特的霍格沃茨城堡等各美其美。

  在屏幕上,他們(men) 看到同學上鏡後的模樣,突然麵對40多張正麵的臉孔,不太習(xi) 慣。而這塊屏幕也見證了他們(men) 的學習(xi) 和交流,疲憊或走神,友情以及互助。趙陽在上網課的兩(liang) 個(ge) 多月裏真切地體(ti) 會(hui) 到了友誼的重要性,“一起開自習(xi) 室連麥學習(xi) ,不會(hui) 的題目打電話一起討論。”

  疫情讓每一個(ge) 考生成為(wei) 空間上的“孤島”,屏幕盡力把人心重聚。

  複課

  同學們(men) 重新坐到教室的座位上,是一個(ge) 月以後。

  6月6日上海複課。小雨還清晰地記得,複學第一天,是個(ge) 大晴天。

  趙陽的同學們(men) 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有個(ge) 同學甚至暴瘦30斤,也有人在疫情期間學會(hui) 了做飯。

  從(cong) 線上回到線下,初次見麵那天,楊珮說“大家還有點小害羞”,不過在很短的時間內(nei) ,又重新熟悉熱鬧起來。

  複課之後,張小見的負擔變重了。她每天要統計學生乘坐的交通工具,學生進校要求24小時的核酸陰性報告,以及當天早上一次抗原測試。座位的安排要間隔兩(liang) 米,午間就餐留一半同學在教室,一半去別的地方。

  備考的滋味裏有一味屬於(yu) 消毒水。趙陽的學校給每個(ge) 學生發一個(ge) 透明麵罩,戴著麵罩上課,甚至吃飯的時候也不拿下來,“當時經常會(hui) 上課上到一半看到大家的樣子就笑起來”。學校基本每天中午都要消毒,不願意離開教室的同學,在混雜著油墨書(shu) 香和消毒水的味道裏,發憤圖強。

  總之,人回來了,校園裏一片生機。

  在6月7日全國高考後,上海考生們(men) 不僅(jin) 圍觀了全國的高考,他們(men) 甚至把全國的高考卷做了個(ge) 遍,研究各省份高考作文,“本手、妙手”讓小雨無從(cong) 下手,浙江省的數學題讓楊珮眉頭緊皺。

  趙陽就讀於(yu) 上海一所市屬重點學校的重點班,班上同學的成績都很好,比如數學,班級的均分比普通班高20-30分,在全市排名前10%-20%。而數學一直是趙陽的短板,經過高三一年的努力,勉強能夠達到班級均分。

  多出來的這個(ge) 月,趙陽決(jue) 定把精力集中在數學上。

  每天,趙陽花在數學上的時間不少於(yu) 兩(liang) 個(ge) 半小時,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e) 之外,她還得係統地刷卷子整理題目。而此前,她還因為(wei) 延期有些不耐煩,“從(cong) 第二天開始就拋棄了這個(ge) 念頭轉而好好學數學。當時和朋友聊天還說這是上天冥冥之中給我的機會(hui) ,在暗示我好好學數學還來得及。”

  最後一個(ge) 月,進入狀態之後,在滾動式的考試中,時光飛逝。

  上海高考實行的是“3+3”政策,共計六門。趙陽選的小學科是地理、生物、曆史。複課第一周小學科二模考,第二周小學科等級考,第三周大三門二模考,第四周大三門三模考,第五周就快迎來高考了。學校見縫插針每周一考英語,每周三周五考數學,周四考小學科,周五語文寫(xie) 作,今天考試,明天講試卷,後天繼續考試,循環往複。

  “最後一個(ge) 月把數學硬生生提上來了,每次回想都會(hui) 覺得神奇。幸虧(kui) 當時自己沒有放棄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延期一個(ge) 月可能我的數學還是半死不活。”趙陽說。

  數學成績的提高還得益於(yu) 同窗之情。趙陽會(hui) 和好朋友一起連麥寫(xie) 作業(ye) ,一起自習(xi) ,一起寫(xie) 卷子,“因為(wei) 她的數學很好,我跟著她一點一點把數學提上來了,真的很感謝她。”在自我懷疑的時候,大家會(hui) 互相鼓勵。令趙陽印象深刻的是,六月份有一次數學考試,成績出來後有一個(ge) 女生哭了。班上女生圍上去安慰她,抱抱她,摸摸她的頭,給她遞紙巾幫她擦眼淚,“說沒事,這又不是最後一次考試,結果安慰著安慰著,有兩(liang) 三個(ge) 女生看到她哭了自己也哭了起來,然後大家一起抱頭痛哭,最後一開始哭的女生反過來安慰別人去了。”

  楊珮則更加確切地說出,數學提高了近20分。最後一個(ge) 月她牢牢抓住公式,同時也通過不斷地做題,發現題目的內(nei) 在邏輯和考點,一直處於(yu) 練習(xi) 與(yu) 複習(xi) 錯題的狀態。

  最後這個(ge) 月,小雨的學校,一節課時間增加到一個(ge) 小時,長課是一個(ge) 半小時,對注意力的要求比以前更高。相較於(yu) 網課的二十分鍾休息時間,線下課程休息時間縮短到十分鍾。每個(ge) 人都在奮力“搶救”失去的時間。

  小雨的媽媽為(wei) 了她能安全、正常地上下學,特意向單位提出每天能提前一些下班。“這多出的一個(ge) 月,不僅(jin) 是我自己在努力,我媽每天也一刻不停地送完我趕去上班,下班後趕來接我,回家還要準備晚飯,所以這一個(ge) 月大家都很辛苦。”

  六月全國其他省份的考生已經考完查成績,在出分的那幾天,小雨還替幾個(ge) 外省的朋友緊張,幫著研究了幾輪報誌願,“每天都討論得很激烈,會(hui) 互相出主意,為(wei) 對方介紹自己所在城市的高校情況。”

  深度參與(yu) 到其他人的填報過程中,好像大學就離自己近一些。每次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小雨就告訴自己,“已經那麽(me) 辛苦地讀了十二年書(shu) ,最後一個(ge) 月為(wei) 什麽(me) 不能再衝(chong) 一把呢?”

  值得紀念的三年

  楊珮列了一個(ge) 考後的娛樂(le) 清單:去看漫展,學滑板。同時她還準備把四級詞匯背起來,為(wei) 後麵大學考四六級做準備。

  小雨想要美美地睡大覺,每天睡到自然醒。她還觀察了一下偶像代言的手機,“想到考完試就買(mai) 新手機很激動。”她還想爭(zheng) 取再考個(ge) 駕照。

  趙陽想學攝影,培養(yang) 自己的審美,學習(xi) 入門的攝影知識,“為(wei) 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奉獻時間和精力是這個(ge) 假期裏我最想去完成的事情。”

  高中三年,疫情三年,兩(liang) 個(ge) 時間很大程度上重合在一起,沒有春秋遊,沒有成人儀(yi) 式,沒有正規的畢業(ye) 典禮。

  慶幸的是,高一上半學期疫情還沒開始的時候,張小見帶著學生去了一次東(dong) 方綠舟夏令營,還去參加了一次大學研學活動。

  和所有上海市民一樣,這個(ge) 春天,高考學子也經曆了搶菜、小區出現陽性、成為(wei) 密接、進方艙等各種突發情況。備考加疫情,他們(men) 似乎在三個(ge) 月之間經曆了很多“重大”事件,內(nei) 心的堅韌也在一點一滴生長。

  疫情期間網絡上的一些負麵評價(jia) 他們(men) 都能看到,楊珮也嚐試過辯解,不過後來選擇不再去關(guan) 注,也不再受其影響,她說,“一直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相信這個(ge) 世界很美好,保持一顆善良理性堅定的心,基於(yu) 原則、沉著冷靜地去看待遇到的問題,我想這就是我從(cong) 疫情中學到的。”

  楊珮還是覺得很可惜,因為(wei) 疫情,高中三年被攪擾得有些破碎,甚至隻有高二一個(ge) 完整的學年。“很多人來不及說再見,很多人還不夠深入了解,就這樣匆匆忙忙地畢業(ye) 了。不過無論怎麽(me) 說,這都是一段值得紀念的,有深刻意義(yi) 的三年。”

  最後一課上,楊珮的語文老師跟學生說:“無論高考成績如何,都希望你們(men) 將來有事可做,有人可愛,有所期待。”老師還給每個(ge) 同學送了不同的書(shu) ,送給楊珮的是《論自由》,她很喜歡。

  趙陽喜歡語文,她說如果要讓她總結高中生活,她可能會(hui) 用一些能夠引起人們(men) 共鳴的、積極的語句。比如這樣:我的高中生活主觀上充滿了激情、陪伴、奮鬥和堅持,客觀上充滿了變數和未知,是我由青年走向成年的過渡階段。高中生活也映射出中國在這三年裏的曲折坎坷和螺旋向上。

  趙陽的“畢業(ye) 典禮”在6月末,因為(wei) 疫情原因不能聚集,他們(men) 在班內(nei) 有一個(ge) 簡短的儀(yi) 式。黑板上寫(xie) 著“畢業(ye) 快樂(le) ,金榜題名”。

  大家準備了三包抽紙,但沒有一個(ge) 人哭。

  比起離別的傷(shang) 感,趙陽說,她更向往即將到來的未知和自由,她的朋友圈後半句是:“去擁抱未來的生活吧!希望下一次見麵,可以鮮活又明亮。fly free.”

  那天,教室窗外天正藍。

  (張小見、楊珮、小雨為(wei) 化名)

  新京報記者 朱清華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