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控訴家暴的餘秀華,不該被冷嘲熱諷
控訴家暴的餘(yu) 秀華,不該被冷嘲熱諷
■ 視點
任何一場不被看好的愛情,或者不被祝福的婚姻,從(cong) 來都不是家暴的理由,更不是遭遇家暴後被冷嘲熱諷的原因。
近日,詩人餘(yu) 秀華在微博發文稱,遭小14歲的伴侶(lv) 楊某家暴,曾被抽上百個(ge) 耳光。7日淩晨,她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稱,她害怕楊某天亮來找她,並聲稱“我要出去躲躲,不出去的話會(hui) 被打死。”對此,楊某通過第三方向媒體(ti) 做出了回應,承認動手:“打了,沒有她說的那麽(me) 厲害……”
餘(yu) 秀華自述被家暴的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網友們(men) 的關(guan) 注。自2015年憑借一係列愛情詩成名後,餘(yu) 秀華的名字便伴隨著不少爭(zheng) 議活躍在輿論場上。她發表新詩集、離婚、表白被拒、戀愛等等,都被置於(yu) 公共討論的框架下,一再成為(wei) 輿論焦點。
此次家暴風波中,很多人紛紛表示“心疼餘(yu) 秀華”,並鼓勵支持她拿起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可以看到,網友們(men) 的同情背後,也是在表達對家暴的零容忍態度。網友關(guan) 注餘(yu) 秀華家暴風波,是希望此事能得到一個(ge) 妥善的解決(jue) 。
但在同情聲之外,也有一些質疑餘(yu) 秀華的聲音,甚至以冷眼旁觀的嘲諷態度看待這次的家暴風波。
餘(yu) 秀華的“出場”,確實總是伴隨著不小的爭(zheng) 議。她從(cong) 一個(ge) 行動不便的腦癱患者,到成為(wei) 大眾(zhong) 所關(guan) 注的詩人,身上總是圍繞著關(guan) 於(yu) “愛情與(yu) 欲望”“殘疾人和正常人”的討論。尤其是,今年已經46歲的餘(yu) 秀華,依舊勇敢地、義(yi) 無反顧地追逐愛情。這樣的向往,在部分人眼中成了“另類”。
如今,這個(ge) 追逐愛情的“大齡女人”疑似遭遇家暴,便成了一些人的“笑柄”,好似她的愛情本就是一場可以預料到結局的鬧劇。
一個(ge) 書(shu) 寫(xie) 愛情的詩人,沒有擁有令人豔羨的愛情,這並不可笑,也不是供人閑聊的談資。必須得說明的是,任何一場不被看好的愛情,或者不被祝福的婚姻,從(cong) 來都不是家暴的理由,更不是遭遇家暴後被冷嘲熱諷的原因。
7月6日夜裏,餘(yu) 秀華在微博上說,“我這一生,走得實在辛苦”。她走到今日,個(ge) 中艱辛可想而知。經曆苦難的餘(yu) 秀華,依舊向往愛情的餘(yu) 秀華,實在不該被嘲諷。
目前,當地婦聯回應餘(yu) 秀華家暴風波,稱她情緒穩定,暫無其他訴求,將與(yu) 她保持聯係。家暴是否屬實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調查,但在這件事情中,餘(yu) 秀華理應被尊重。
家暴並不是一個(ge) 私人話題,對當事人的嘲諷更不是一種私人情緒,尤其是當其出現在公共討論的空間時,無疑將對當事人造成進一步的傷(shang) 害。而從(cong) 更廣泛的層麵來看,這種嘲諷與(yu) 看熱鬧的心態,不僅(jin) 僅(jin) 是對餘(yu) 秀華的傷(shang) 害,更是對家暴的縱容。
麵對家暴,《婚姻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但更多的時候,其仍然需要道德上的約束。社會(hui) 層麵應該形成一種對家暴譴責、製止的聲音,才能最大程度消滅家暴的種子。
□新京報評論員 劉昀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