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礦工” 這名碩士畢業生發言火了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礦工”
“我的夢想是回到家鄉(xiang) ,回到礦上,像我的曾祖父、祖父、父親(qin) 一樣,當一名礦工,為(wei) 祖國能源事業(ye) 出一份力”,近日,中國礦業(ye) 大學一名畢業(ye) 生的發言火了。這名立誌當礦工的畢業(ye) 生叫趙彬宇,采礦工程專(zhuan) 業(ye) 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前夕,他已簽下了內(nei) 蒙古霍林河南露天煤礦采礦技術員的工作。放棄沿海城市優(you) 渥工作條件,一心隻想回到家鄉(xiang) 的礦山,趙彬宇的選擇讓人民日報點讚,也引發了網友們(men) 的好奇。7日,揚子晚報記者采訪了趙彬宇,揭開了他作出這一選擇的原因,也聽到了一段祖孫四代“礦山情”的動人故事。
揚子晚報記者 馬誌亞(ya)
立誌當礦工
這名碩士畢業(ye) 生發言火了
1997年出生的趙彬宇,內(nei) 蒙古通遼人,是中國礦業(ye) 大學礦業(ye) 工程學院采礦工程專(zhuan) 業(ye) 2019級碩士研究生。在中國礦業(ye) 大學的畢業(ye) 典禮上,他作為(wei) 就業(ye) 典型代表發言。
戴著大黑框眼鏡、梳著齊劉海的可愛發型,當趙彬宇說他的夢想是礦工時,很多網友大呼“想不到”。人民日報評價(jia)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e) ,他們(men) 有的深入基層、紮根一線,有的學以致用、創新創業(ye) ,在實現中國夢的偉(wei) 大實踐中書(shu) 寫(xie) 精彩人生”。有網友留言,“名校碩士的夢想是礦工,體(ti) 現了一名新時代人才的責任與(yu) 擔當”,“理想堅定、專(zhuan) 業(ye) 知識紮實,希望看到我們(men) 國家湧現更多這樣又帥又能打的礦工!”
對於(yu) 自己的選擇,趙彬宇說,“到礦山工作,是我從(cong) 小的夢想”。高考那年,他考上了黑龍江科技大學工程管理專(zhuan) 業(ye) ,他總覺得要實現夢想的“硬件不夠”,為(wei) 此,本科階段,他就瞄準了礦業(ye) 係統的最高學府之一——中國礦業(ye) 大學。四年後他如願考上了礦大采礦工程專(zhuan) 業(ye)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正是露天煤礦。
在研究生期間,趙彬宇就想方設法走進各地的礦山,他先後前往內(nei) 蒙古伊敏、白音華、霍林河、哈爾烏(wu) 素、黑岱,新疆天池能源等各大露天煤礦,通過參加各種學術課題、科研項目活動,走進一線礦山打磨自己。2020年暑假,趙彬宇在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礦一待就是一個(ge) 半月,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天跟大型挖掘設備、一線礦工打交道,趙彬宇卻覺得樂(le) 此不疲。
大量的社會(hui) 實踐,讓趙彬宇對煤礦有了更多直觀體(ti) 驗,在畢業(ye) 生座談會(hui) 上,他就提出了建議,希望學校在本科階段能為(wei) 學生提供更多到一線礦山調研的機會(hui) ,“經驗的積累,有助於(yu) 同學們(men) 更全麵地了解這個(ge) 行業(ye) ,做好職業(ye) 生涯規劃。”
動人的傳(chuan) 承
祖孫四代的礦山情
趙彬宇為(wei) 啥非要當礦工呢?原來這背後還藏著一段動人的“礦山情”。
趙彬宇老家在吉林,曾祖父是當地露天礦的一名普通采煤工。在那個(ge) 艱苦的年代,老人紮根在一線,跟煤礦打了一輩子交道,老人也深深影響了整個(ge) 家庭。趙彬宇的爺爺隨後子承父業(ye) ,成為(wei) 了煤礦上的一名操作工。
到了趙彬宇父親(qin) 這一代,有了更好的求學條件,在大學畢業(ye) 後,父親(qin) 仍然選擇了進入煤礦工作。他和同事們(men) 一起,帶著家人,來到了內(nei) 蒙古鄂溫克族境內(nei) ,成為(wei) 伊敏露天礦的第一批建設者。在荒涼的大草原上,父親(qin) 經常在礦上一待就是半年時間,父親(qin) 經常告訴他,“如果不利用好煤炭,人們(men) 冬天就要挨凍了,這可不能夠!”
碩士畢業(ye) 後,趙彬宇進入煤礦工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過他也坦言,家人曾一度希望他能夠從(cong) 事礦業(ye) 研究的工作,到沿海城市或工作環境更好的地點。在畢業(ye) 季裏,趙彬宇也收到了多家礦業(ye) 係統企業(ye) “坐辦公室”的邀約,不過,在他看來,自己最好的選擇就是回到家鄉(xiang) ,回到家族三代人奮鬥的一線礦山裏,“我覺得家族傳(chuan) 承的不僅(jin) 是礦工情結,更是要回到家鄉(xiang) 、回到一線露天礦!”
新時代理想
要親(qin) 身參與(yu) 到礦業(ye) 騰飛中
說起礦工,很多人印象中是一種“煤黑子”的形象,這也是趙彬宇印象裏曾祖父、祖父的形象。小時候,他最喜歡聽爺爺講述曾祖父當年的艱苦歲月:置身於(yu) 嚴(yan) 冬的礦坑,裹挾著礦渣、火藥渣的寒風,把人吹得站不穩腳、喘不上氣,在數九寒天裏,零下三十多度的白毛風,一待就是一天。
不過,祖孫三代的礦山故事裏,也寫(xie) 下了礦業(ye) 行業(ye) 翻天覆地的變化。爺爺每每向趙彬宇講起這些故事,眼裏都充滿了自豪,如今的露天礦早已告別了小推車、鐵鍬的時代,各種大型機械,智能操作係統層出不窮,爺爺總教育孫輩,祖祖輩輩的堅持,換來的是礦山上日新月異的改變,家族不僅(jin) 要傳(chuan) 承礦的基因,更要親(qin) 身參與(yu) 到礦業(ye) 的巨變中。
趙彬宇說,新時代的礦工,需要不斷積累知識,再將所學施展到推動煤礦產(chan) 業(ye) 不斷煥新升級中。在礦大求學期間,導師周偉(wei) 教授經常教導學生,“作為(wei) 一名礦大的學子,遇到問題就要打開思路,大膽地去嚐試自己解決(jue) ,拿出一名礦業(ye) 人應有的知識和態度。”趙彬宇在求學期間,投入最多的就是參與(yu) 各類技術課題攻關(guan) 中,在參與(yu) 伊敏露天礦地聚合物材料築路研究項目時,為(wei) 找到伊敏露天礦地聚合物材料的最佳配比,趙彬宇曾連續兩(liang) 個(ge) 月在實驗室刻苦鑽研。
“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青春,我會(hui) 書(shu) 寫(xie) 屬於(yu) 自己的華彩篇章”,趙彬宇說,作為(wei) 一名“礦四代”,下一步,他麵臨(lin) 的挑戰,是如何將現代信息、控製技術與(yu) 采礦技術相融合,對此,他要像自己的祖輩們(men) 一樣,繼承礦工們(men) 的戰鬥精神,用科技作為(wei) 武器,為(wei) 祖國能源事業(ye) 作出自己的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