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圈地”的信用卡將進入“存量時代”
【經濟觀察】“跑馬圈地”的信用卡將進入“存量時代”
本報記者 趙劍影
從(cong) 去年12月發布征求意見稿至今,經過6個(ge) 多月的斟酌後,信用卡新規近日正式落地。昔日靠“跑馬圈地”的信用卡業(ye) 務將進入“存量時代”。
7月7日,中國銀保監會(hui) 、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印發通知,從(cong) 轉變發展模式、治理過度授信等方麵提出嚴(yan) 格要求。針對濫發卡、重複發卡亂(luan) 象,新規除了要求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不得直接或者間接以發卡數量、客戶數量、市場占有率或者市場排名等作為(wei) 單一或者主要考核指標之外,還對銀行信用卡長期睡眠卡劃定了監管標準。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新規將推動信用卡業(ye) 務告別粗放式發展階段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近年來,隨著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和銀行業(ye) 在零售板塊上的布局,銀行業(ye) 信用卡業(ye) 務快速發展,發行量和授信額都有顯著上升。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共8億(yi) 張,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7張。信用卡授信總額從(cong) 2008年的9804億(yi) 元增加到21.02萬(wan) 億(yi) 元。
信用卡業(ye) 務的發展給居民消費增長和升級提供了支撐。然而,作為(wei) 一枚硬幣的另一麵,一段時間以來,銀行過分追求市場占有層麵上的“增長”,多采用“跑馬圈地”式的經營方式。不僅(jin) 出現發卡多、過度授信的情況,管理方式也相當粗放,息費不透明,在分期業(ye) 務上過度營銷,侵害消費者權益。這使得信用卡業(ye) 務成為(wei) 消費投訴的重災區。
據銀保監會(hui) 公布的數據,2021年第四季度,涉及信用卡業(ye) 務的投訴數量達44968件,占投訴總量近一半。除此之外,一些暗藏的金融風險也逐漸開始抬頭,大量發行的信用卡麵臨(lin) 著不良信用壓力的挑戰。數據顯示,2021年底,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chang) 還信貸總額達860.39億(yi) 元。
一般說來,金融機構需根據持卡人的信用情況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管理。但從(cong) 現實來看,無論是侵害用戶權益,還是違反相關(guan) 規定造成浪費和風險,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銀行自身存在經營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加強信用卡業(ye) 務管理正當其時。
新規出台不僅(jin) 有利於(yu) 保障持卡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於(yu) 提升金融機構的信用意識、規則意識,進而促使信用卡供需兩(liang) 端實現雙贏。
新規對於(yu) 長期睡眠信用卡20%的比例限製、規範聯名卡管理等舉(ju) 措,將推動信用卡業(ye) 務告別粗放發展模式,加速進入“存量時代”。在清理長期睡眠信用卡的監管要求下,信用卡業(ye) 務“規模為(wei) 王”的時代逐漸結束,各家銀行也要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持續優(you) 化經營策略,給消費者更好的體(ti) 驗。
中國銀行業(ye) 協會(hui) 首席信息官高峰認為(wei) ,此次新規,尤其是睡眠卡率紅線的出台,對各家銀行的經營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不僅(jin) 要提高發卡精準度,把對的卡配發給對的人,還要提升自身精細化經營能力,在客戶維護過程中,做好動態管控,實現有效監測。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新規的正式發布,是監管部門主導對信用卡業(ye) 務的一次“倒逼”式變革。在重拳整頓信用卡業(ye) 務亂(luan) 象的同時,監管部門也給予了信用卡業(ye) 務創新的充分空間。相信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信用卡的服務功能和產(chan) 品供給將逐步豐(feng) 富,其惠民便民服務的效能也將進一步提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