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新生代農民工頻繁跳槽,是“精挑”還是“盲選”?

發布時間:2022-07-15 14:40:00來源: 工人日報

  求職數字化、選擇多元化、工作靈活化

  新生代農(nong) 民工頻繁跳槽,是“精挑”還是“盲選”?

  本報記者 趙琛

  閱讀提示

  新生代農(nong) 民工更追求工作的自主性,對工資待遇、勞動強度、工作環境等也有了更多期待,於(yu) 是相比父輩更加頻繁跳槽。專(zhuan) 家認為(wei) ,過於(yu) 頻繁地更換工作受就業(ye) 選擇更多元等多種因素影響,但並不利於(yu) 職業(ye) 發展,應幫助他們(men) 提高技能,找到合適的職業(ye) 發展路徑。

  7月14日,劉晨光頂著烈日值守在小區門口。今年4月,31歲的劉晨光剛換了這份新的工作。從(cong) 北京市海澱區來到朝陽區,個(ge) 頭頗高的他還是做小區保安。眼下的這份工作能幹多久,他心裏還沒有盤算過。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新生代農(nong) 民工的就業(ye) 選擇更多元,更追求工作的自主性,對工資待遇、勞動強度、工作環境等也有了更多期待。在獲得感不夠的情況下,他們(men) 會(hui) 選擇“用腳投票”,“跳”到更滿意的工作。

  在頻繁更換工作中,有的新生代農(nong) 民工通過不斷摸索與(yu) 調整,錨定了自己的職業(ye) 道路;有的則盲目地換著、“漂”著,未積攢下經驗與(yu) 實力。專(zhuan) 家認為(wei) ,過於(yu) 頻繁地更換工作不利於(yu) 職業(ye) 發展,在尊重農(nong) 民工職業(ye) 選擇的同時,應幫助他們(men) 提高技能,找到合適的職業(ye) 發展路徑。

  “穩定的工作不好找”

  “中介說,不喜歡幹就可以換個(ge) 地方,我換了有幾次了。”劉晨光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他在北京市通州區、海澱區、朝陽區等多個(ge) 區暫時落腳,均從(cong) 事保安工作,現在這份工作是在網上找到的。

  在他看來,工作不算難找,但穩定的不好找。他曾在河南老家做過3個(ge) 月的餐館服務員,因工資每兩(liang) 個(ge) 月才結算一次等原因辭職,此後從(cong) 事過瀝青路麵施工等工作,“一直沒有找到太理想的”。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與(yu) 父輩“老鄉(xiang) 帶老鄉(xiang) ”不同,新生代農(nong) 民工習(xi) 慣於(yu) 通過社交軟件、社交平台、直播間等渠道找工作。頻繁換工作、短周期打零工的現象在新生代農(nong) 民工中並不少見。某招聘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90至95後平均跳槽周期為(wei) 2.61年,95後縮短到1.69年。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課題組2020年對青年農(nong) 民工的一項調查顯示,未換過工作的青年農(nong) 民工僅(jin) 占25.4%,有7.4%的青年農(nong) 民工換過8份及以上的工作。

  對於(yu) 這份工作,劉晨光也不太滿意。7時至19時,他與(yu) 搭班的同事輪流值守,每隔1個(ge) 小時可以在小區旁的休息室歇一歇,“但是感覺時間被切碎了,休息得不太好”。讓他掛心的還有工資發放問題,“約定的是每月到手近4000元,每月20日發工資,但上個(ge) 月就推遲了好幾天”。

  相比於(yu) 劉晨光,28歲的陳鑫磊換過的工作更多。高中畢業(ye) 後,他輾轉深圳、合肥等多個(ge) 城市,上過流水線、坐過辦公室,從(cong) 事過禮賓員、實體(ti) 店銷售、電商銷售等多份工作。目前,他在短視頻平台經營著一家美甲裝飾品店鋪。

  “有些工作不適合長期幹,上手簡單,成長很難。”陳鑫磊說。雖然在頻繁地更換工作,但他覺得自己並非盲從(cong) 、盲選——“我希望能找到與(yu) 自己能力、性格、興(xing) 趣更匹配,能讓生活真正穩定下來的工作”。

  在求職路上“用腳投票”

  對於(yu) 新生代農(nong) 民工頻繁換工作,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ye) 創業(ye) 研究室副主任鮑春雷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wei) ,與(yu) 父輩相比,他們(men) 更向往相對自由的工作,對價(jia) 值實現和權益保障的訴求也更高,“遇到不滿意的,他們(men) 會(hui) ‘用腳投票’,尋找新的工作。”

  “有的工人甚至隻幹了幾天就走了。”在廣東(dong) 省深圳市一家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擔任項目經理的李奇告訴記者,“廠裏的設備不等人,在著急出貨的時期需要加班趕貨,經常請假就沒那麽(me) 容易了,有些年輕人接受不了。”

  “與(yu) 父輩相比,新生代農(nong) 民工更追求個(ge) 性,比較排斥嚴(yan) 苛的用工管理,對物理環境的舒適度要求更高。”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範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wei) ,也有部分新生代農(nong) 民工傾(qing) 向於(yu) 追求短期經濟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職業(ye) 規劃。

  與(yu) 之相反,為(wei) 了“更穩定”,不少新生代農(nong) 民工也嚐試做出過改變。在職場“漂”了多年後,陳鑫磊曾自費到培訓學校學習(xi) 軟件工程等技術。結業(ye) 後,他從(cong) 事的還是相關(guan) 的銷售崗位,並未從(cong) 事技術類工作,“可能學得還不夠深入,對市場的需要也不夠了解”。

  鮑春雷認為(wei) ,部分企業(ye) 用工條件較差,與(yu) 新生代農(nong) 民工的期望不匹配;有企業(ye) 為(wei) 了節約成本,傾(qing) 向於(yu) 雇傭(yong) 短期工。這些都是新生代農(nong) 民工頻繁換工作的重要原因。

  當下,隨著經濟的發展,新生代農(nong) 民工有了更多的就業(ye) 選擇。“第三產(chan) 業(ye) 的比重已經超過第二產(chan) 業(ye) ,其中服務業(ye) 對職業(ye) 技能的要求相對較低,對職業(ye) 穩定性的需求也相對較弱,這些都會(hui) 對從(cong) 業(ye) 隊伍的流動性產(chan) 生影響。”範圍分析稱。

  合理規劃職業(ye) 發展

  “通過換工作,年輕人可以有新的嚐試。”鮑春雷認為(wei) ,新生代農(nong) 民工不再將工作單純地當成謀生手段,他們(men) 不僅(jin) 關(guan) 注經濟利益,還更關(guan) 注工作與(yu) 個(ge) 人價(jia) 值及發展的匹配程度。

  “我們(men) 曾給做得還不錯的年輕人加薪500元,但他在工作了8個(ge) 月之後,還是走了。”中鐵一局五公司滇中引水昆明2標項目部鬆林隧洞出口作業(ye) 隊綜合班班長王仕華告訴記者,由於(yu) 環境相對艱苦等原因,項目上能留下來的年輕人並不多。

  “作為(wei) ‘過來人’,我非常理解他們(men) 。他們(men) 在不同的工作中摸索、調整,尋找著屬於(yu) 自己的職業(ye) 定位和人生道路。”王仕華經常鼓勵新生代農(nong) 民工學習(xi) 一技之長,“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men) 也希望年輕人的工作越來越好。”

  “有些普工離職後,找的還是與(yu) 之前差不多的工作,並沒有明顯提升。對我們(men) 來說,人員更替頻繁對製造業(ye) 流程風險較大。”李奇說。

  為(wei) 了留住員工,不少企業(ye) 將“環境較好”“有自助餐”“有班車”等信息標注在了招聘啟事的明顯位置。還有企業(ye) 為(wei) 有發展潛力的員工調高了薪資待遇。

  “對新生代農(nong) 民工來說,由靈活向穩定就業(ye) 的轉移是長期的規律。”範圍認為(wei) ,應該幫助新生代農(nong) 民工進行合理的職業(ye) 規劃。

  對於(yu) 很多像劉晨光一樣,學曆不高、缺少技能的新生代農(nong) 民工來說,需要適應和學習(xi) 的東(dong) 西還很多。下一站在哪兒(er) ,劉晨光暫時還沒有考慮,但他認為(wei) 隨著年齡增長,自己會(hui) 逐漸穩定下來。

  “企業(ye) 應創造更良好的就業(ye) 環境,加強就業(ye) 的支持力度,完善勞動權益保障,鼓勵用工單位積極履行企業(ye) 責任。”鮑春雷認為(wei) ,還應加強對青年技能成才觀念的引導,構建適合新發展階段特點的人力資源開發體(ti) 係。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