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疏通結算堵點,讓異地就醫之路更順暢

發布時間:2022-07-27 11:16:00來源: 新京報

  ■ 社論

  盡快讓跨省就醫患者享受到政策“統一”的便利,需根據實際情況,把紙麵上的規則設計變為(wei) 日常的操作實踐。

  近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對深化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改革,破解異地就醫存在的堵點、難點問題,進行了統一部署和安排。明確2025年底前,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製度體(ti) 係和經辦管理服務體(ti) 係更加健全,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支撐作用持續強化,國家異地就醫結算能力顯著提升。

  近年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經曆了一個(ge) 不斷完善的過程。從(cong) 住院費用,到普通門診費用、門診慢特病費用,直接結算的項目越來越多;從(cong) 定點醫療機構難以覓見,到實現“縣縣通”,跨省直接結算範圍不斷擴大;從(cong) 隻有少部分患者能夠獲益,到要求2025年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達70%以上,政策惠及麵越來越廣……相關(guan) 政策的不斷完善和落地,便利了患者跨省就醫看病,也是醫改利民的直接體(ti) 現。

  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多數政策是以“打補丁”的方式推進,一些政策安排還缺乏係統性,不同地方存在差異性。雖然各地都推出了備案規則,但多頭、多端口申請,以及備案流程不夠清晰、材料申辦手續繁雜、備案有效期不同等,增加了辦事的難度。可以說,跨省異地就醫辦手續,在一些地方算得上是一項技術活,會(hui) 不會(hui) 辦,成為(wei) 能否完整享受報銷政策的重要決(jue) 定因素,這顯然有違政策設計的初衷。

  而且,醫保報銷還有起付標準、最高支付限額、門診慢特病病種範圍等不同政策。醫療資源比較集聚的大城市醫院麵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若按照各地的差異性政策進行操作,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報銷政策極難掌握的背景下,就低不就高,就會(hui) 成為(wei) 普遍的選擇,患者的利益很可能因此受損。

  因此,消除患者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可能遇到的磕磕碰碰,打通堵點,才能讓跨省異地就醫更加順暢。

  這次《通知》的最大特點,是對以往政策進行了係統性梳理和整合,並在此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減少政策差異。如明確原則上執行就醫地規定的支付範圍及有關(guan) 規定,執行參保地的起付標準、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額、門診慢特病病種範圍等有關(guan) 政策。這樣既統一了政策口徑,又消除了規則的模糊空間,大大降低了操作難度。

  此外,明確異地就醫備案人員範圍、規範異地就醫備案有效期限等,這樣的全國一策,使得患者和家屬從(cong) 此可以免受多頭規定的困擾。

  當然,《通知》發出後,如何完整準確地落實政策要求,成為(wei) 擺在各地職能部門的一項迫切任務。盡快讓跨省就醫患者享受到政策“統一”的便利,需要不同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對照《通知》要求,把紙麵上的規則設計變為(wei) 日常的操作實踐。

  在這一過程中,可能還麵臨(lin) 多地醫保支付範圍不同影響醫療行為(wei) ,跨省就醫所涉醫保經費協作監管難等問題。這還需要各地在探索中,不斷完善製度設計。

  應該看到,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牽涉麵廣,情況複雜多樣。政策設計既要有宏觀層麵統籌推進,也要在微觀層麵有周到安排,不棄微末,才能護航每位患者更順利便捷地完成異地就醫結算。這就需要有一定的過程意識,把《通知》的要求盡快落地,並在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中,探索出更多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做法,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更順暢、更利民。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