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頭好”到“心頭痛” 盲盒亂象非治不可
未成年人充值消費成為(wei) 盲盒消費投訴的重災區之一。一些家長在投訴平台上反映,未成年人通過廣告鏈接下載盲盒App後進行充值消費,少則幾十元,多則上千元,家長向平台申請退款,一些平台要求收取支付費用的30%作為(wei) 服務費,還有一些平台直接置之不理或拒絕退款。
---------------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cong) 此常成“冤大頭”,這是不少盲盒玩家的切身感受。
“首抽僅(jin) 0元,立即上車”“5抽必出智能手機”“每3發必出稀有/史詩/傳(chuan) 說款”……7月18日,來自廣西的梁先生在短視頻App看到了這樣的盲盒廣告便踏上了一條“抽盲盒”的不歸路。最終,他花費1600多元抽了10多個(ge) 盲盒,並未見到手機的蹤影。
虛假宣傳(chuan) 、誘導消費、售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當前,盲盒市場“泥沙俱下”,也讓盲盒從(cong) 一些年輕人的“心頭好”變成了“心頭痛”,與(yu) 此同時,很多人也在期待:一個(ge) 健康的盲盒市場早日到來。
“上當一個(ge) ,算一個(ge) ”
起初,梁先生在盲盒App上花費了198.01元(聯抽首個(ge) 為(wei) 0.01元)購買(mai) 了3個(ge) 標價(jia) 為(wei) 99元的盲盒,按照規則,梁先生確實抽到了“隱藏款”,即一款標價(jia) 為(wei) 599元的空氣炸鍋。然而,他在多個(ge) 電商平台均未搜到該款空氣炸鍋。
隨後,剛剛打開盲盒“新世界大門”的梁先生又看到了“再買(mai) 7次必出史詩/傳(chuan) 說款”的提示,他又分別花費了271.33元、466.11元、59元、598.8元多次購買(mai) 盲盒,抽中的商品主要是吹風機、數據線、項鏈等。
“在抽盲盒的過程中,存在誘導行為(wei) 。”梁先生看來,平台一直在引導他,比如提示他再多抽一個(ge) ,中獎概率將會(hui) 倍增;達到一定金額就能解鎖隱藏款盲盒。他說,自己就這樣一直被平台“牽著走”。
在不少盲盒App上,商品標價(jia) 都存在虛高的現象。梁先生最先抽中的一款吹風機在電商平台的售價(jia) 僅(jin) 為(wei) 23元,在盲盒App上的標價(jia) 卻為(wei) 158元,約為(wei) 售價(jia) 的6.8倍。
在10多個(ge) 盲盒中,他僅(jin) 兌(dui) 換了4件商品,並且每件又分別支付了7.5元運費。梁先生表示,看到這些從(cong) 未聽說過的品牌,甚至在電商平台搜不到的商品,他都懶得拆開快遞。“花了1600多元就得了這4樣,你說鬧心不鬧心?”
不少盲盒平台聲稱,消費者抽中不想要的商品,可以兌(dui) 換其他商品,然而,中獎商品卻與(yu) 商城商品的價(jia) 值嚴(yan) 重不對等。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盲盒App上看到,消費者抽中價(jia) 值60多元的商品可以兌(dui) 換6000多個(ge) 金幣,然而,想要兌(dui) 換679元的產(chan) 品,卻需要超過26萬(wan) 個(ge) 金幣。
“反正這種事,上當一個(ge) ,算一個(ge) 。”梁先生的經曆並非孤例,他在黑貓投訴上看到,對同款盲盒App的投訴有93條,其中不少人花費的金額比他更高。
盲盒消費亂(luan) 象已成為(wei) 網絡消費投訴舉(ju) 報的新熱點。截至8月16日,在黑貓投訴平台,可以檢索到超過2.6萬(wan) 條關(guan) 於(yu) 盲盒的投訴。其中,投訴的關(guan) 鍵詞主要是“欺騙消費者”“虛假廣告”“騙局”“不能退款”“投訴無門”等。
值得關(guan) 注的是,未成年人充值消費成為(wei) 盲盒消費投訴的重災區之一。一些家長在投訴平台上反映,未成年人通過廣告鏈接下載盲盒App後進行充值消費,少則幾十元,多則上千元,家長向平台申請退款,一些平台要求收取支付費用的30%作為(wei) 服務費,還有一些平台直接置之不理或拒絕退款。
盲盒軟件製作成本不高
當前,盲盒尤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不少投資者認為(wei) 這是一片“新藍海”。企查查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nei) 潮玩相關(guan) 現存企業(ye) 超5000家,2021年共新注冊(ce) 近2000家相關(guan) 企業(ye) ,同比增長228.83%。截至8月中旬,2022年共新注冊(ce) 潮玩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超2000家。
新的盲盒App、盲盒小程序層出不窮。專(zhuan) 業(ye) 盲盒軟件製作人李明(化名)表示,從(cong) 去年到今年,他所在的企業(ye) 已經製作了二三百套盲盒小程序或軟件。
關(guan) 於(yu) 盲盒App為(wei) 什麽(me) 會(hui) 這麽(me) 火?李明表示,當前,盲盒是企業(ye) “自救”的方式之一,特別是對於(yu) 一些有困難的實體(ti) 企業(ye) 來說,“它是一個(ge) 非常好的去庫存的工具。”
盲盒軟件收效好的消息在商家之間流傳(chuan) ,吸引了更多人進入這一行業(ye) 。另一家盲盒軟件製作公司的相關(guan) 負責人張琪(化名)表示,當下,一些運營盲盒軟件的商家收效良好。“我們(men) 有的客戶有時一天都是幾百萬(wan) 元的營業(ye) 額。”
盲盒軟件的製作成本並不高。記者谘詢了幾家盲盒軟件製作公司,他們(men) 給出的盲盒小程序的定製價(jia) 格在1.6萬(wan) 元至3.6萬(wan) 元,盲盒App的價(jia) 格在3萬(wan) 元至5萬(wan) 元,這些軟件可以滿足商家對盲盒運營的基本需求。如果商家需要定製個(ge) 性化功能,價(jia) 格另議。
“運營是最燒錢的。”李明表示,製作一個(ge) 盲盒App並不難,難的是如何運營,這決(jue) 定了一個(ge) 盲盒App能否賺錢。他觀察到,一些資金比較雄厚的商家,會(hui) 將大量資金用於(yu) 推廣,比如直接在社交媒體(ti) 、短視頻平台以及流媒體(ti) 上投放廣告,或者找相關(guan) 的運營公司或網紅進行推廣等。李明指出,“其實做軟件的錢是很小的一部分,可能還不夠有些人一天投入的運營費。”
針對新人不懂運營的問題,張琪表示,企業(ye) 除了提供軟件,還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商業(ye) 模式,內(nei) 容涉及前期拉新到中期流量留存再到長期如何讓用戶複購等。
然而,盲盒App、盲盒小程序進入門檻不高,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不少投機者可乘之機,也間接讓一些消費者成了“冤大頭”。梁先生觀察到,不少消費者都遇到過商家誘導消費、售賣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虛假發貨等問題,最後,投訴處理的結果都是不了了之。他說,“投訴反正都是石沉大海的。”
盲盒市場亂(luan) 象如何畫下“休止符”
“我的1000多元被‘騙’掉了,但是後麵還有很多人往裏麵衝(chong) 。”梁先生希望,相關(guan) 方麵能夠加強治理盲盒亂(luan) 象。他提醒,消費者遇到這種盲盒App一定要看清楚,不要盲目往上衝(chong) 。他算了一筆賬,如果像他一樣,1個(ge) 人花費1000多元,如果有100個(ge) 人“被騙”,這個(ge) 數量就不得了。
麵對類似情況,消費者該如何維權?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表示,這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具體(ti) 維權路徑。他指出,當前,盲盒經濟的亂(luan) 象主要可以分為(wei) 三種情況:虛假宣傳(chuan) 、商品價(jia) 格虛高、產(chan) 品以次充好或者售賣三無產(chan) 品。
陳音江指出,盲盒App虛假宣傳(chuan) 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誤導了消費者。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chuan) 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chang) 。
盲盒市場並不是法外之地。陳音江指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商家虛假宣傳(chuan) 且情節嚴(yan) 重者,相關(guan) 部門可以對其處以罰款,情節嚴(yan) 重者,甚至可以吊銷其營業(ye) 執照。
此前,已有一些地方的相關(guan) 部門對盲盒市場的亂(luan) 象進行整治。成都消費者協會(hui) 通過“訴轉案”向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管局移交了一家盲盒公司涉嫌虛假宣傳(chuan) 、消費欺詐等違法行為(wei) 的相關(guan) 線索。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3日,該公司通過虛假或引人誤解的中獎概率描述,共銷售盲盒28萬(wan) 餘(yu) 個(ge) 。因以其行為(wei) 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的相關(guan) 規定,高新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其處以60萬(wan) 元罰款,並督促其整改。
針對盲盒市場的亂(luan) 象,監管部門正在“重拳出擊”。8月1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對盲盒經濟中的多個(ge) “痛點”都提出了針對性的要求。例如,其中提出盲盒經營者應將商品名稱、商品種類、商品樣式、抽取規則、商品分布、商品投放數量、隱藏款抽取概率、商品價(jia) 值範圍等關(guan) 鍵信息以顯著方式對外公示,保證消費者在購買(mai) 前知曉。同時,還提出盲盒經營者不得通過後台操縱改變抽取結果、隨意調整抽取概率等方式變相誘導消費。
針對低齡未成年人容易衝(chong) 動消費購買(mai) 盲盒的現象,《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也提出,盲盒經營者不得向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向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應通過銷售現場詢問或者網絡身份識別等方式,確認已取得相關(guan) 監護人的同意。
陳音江提醒,消費者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mai) 盲盒,購買(mai) 前,盡量全麵了解商家和商品的信息,其中包括商家是否具備相應資質、盲盒中獎概率、能否兌(dui) 換、如何兌(dui) 換、能否退款等規則。此外,購買(mai) 後,要保存好相關(guan) 證據,包括宣傳(chuan) 的資料、消費憑證等,及時與(yu) 商家協商解決(jue) ,協商不成,可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hui) 或者有關(guan) 行政主管部門投訴,請求調解。如果還解決(jue) 不了,可以通過申請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訴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麗(li) 梅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