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保供水·保豐收·防旱澇急轉——來自防汛抗旱部門關於長江流域抗旱的最新訊息

發布時間:2022-08-24 09:53: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 題:保供水·保豐(feng) 收·防旱澇急轉——來自防汛抗旱部門關(guan) 於(yu) 長江流域抗旱的最新訊息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於(yu) 文靜、劉夏村

  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持續高溫少雨,旱情快速發展。當前,抗旱工作有哪些新進展?如何做好旱澇急轉防範準備?記者23日采訪了水利部、農(nong) 業(ye) 部、應急管理部等部門,了解長江流域旱情及抗旱工作的最新訊息。

  3大水庫群向下遊補“救急水”19.6億(yi) 立方米

  水利部統計顯示,截至8月22日,長江流域10省市耕地受旱麵積4848萬(wan) 畝(mu) ,有340萬(wan) 人、58萬(wan) 頭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響,主要分布在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等地。

  據水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處長王為(wei) 介紹,麵對持續發展的旱情,水利部從(cong) 8月16日12時開始實施“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zhuan) 項行動”,累計調度長江上遊水庫群、洞庭湖水係水庫群和鄱陽湖水係水庫群向下遊補水19.6億(yi) 立方米。

  長江流域上中遊3大水庫群的應急供水,有效緩解了長江中下遊幹流水位快速下降的趨勢,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5省累計引水灌溉耕地5158萬(wan) 畝(mu) ,農(nong) 村供水工程受益人口1300多萬(wan) 人。

  科學抗旱保秋糧豐(feng) 收

  據中央氣象台預報,8月24日起,南方地區高溫天氣將自北向南逐步緩解,但四川盆地到長江中下遊降水仍將偏少。

  高溫幹旱已經成為(wei) 影響長江流域秋糧豐(feng) 收的最大威脅。江西是全國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之一,地處贛北的九江市為(wei) 應對旱情,水利等部門實行“抗旱蓄水”“工程保水”“應急供水”,積極打好防旱抗旱主動戰。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四部門8月22日印發緊急通知,要求有關(guan) 地區毫不放鬆抓好防災減災工作,全力以赴打贏抗高溫幹旱奪秋糧豐(feng) 收保衛戰。

  通知強調,水利部門要加強對江、河、湖、庫等水源的科學調度管理,努力保障農(nong) 業(ye) 灌溉用水需求;因地製宜采取應急調水、新辟水源、臨(lin) 時架泵、錯峰輪灌等措施。應急部門要及時啟動調整應急響應,組織開展拉水送水和受災群眾(zhong) 生活救助。氣象部門要向幹旱重災區及時調運作業(ye) 飛機,備足增雨火箭彈等物資。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當前正值秋糧產(chan) 量形成的關(guan) 鍵期,長江中下遊流域持續高溫幹旱對秋糧形成嚴(yan) 重威脅,要緊抓近期抗災減損窗口期,把防範高溫幹旱保秋糧豐(feng) 收作為(wei) 首要任務,發揮各級各方麵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作用,強化災情調度,分區評估災害影響,分類落實救災措施,最大程度減輕災害損失。

  據介紹,如今在丘陵崗地和“望天田”等缺乏灌溉條件的地區,一些地方在千方百計調度抗旱水源。在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則抓住水稻抽穗揚花關(guan) 鍵階段,通過小水勤灌、以水調溫、噴施葉麵肥等措施,促進中稻正常結實、晚稻正常孕穗,努力穩產(chan) 穩收。

  做好旱澇急轉應對準備

  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要求,盯住保群眾(zhong) 飲水安全和保秋糧灌溉,及時下撥救災資金和物資裝備,消防救援隊伍要主動配合地方應急拉水、送水。同時,預報近期有降雨過程的部分地區要密切監視天氣變化,嚴(yan) 防旱澇急轉。

  長江防總8月22日會(hui) 商分析,根據水文氣象預測,23日,長江流域基本無降雨過程;24日至25日,嘉陵江上遊及漢江石泉以上有中雨;26日,金沙江下遊有中雨、局部地區大雨;27日至28日,嘉岷流域及漢江上遊有中到大雨、局部地區暴雨的降雨過程。

  考慮預見期降雨及水庫調度,預計三峽水庫在28日以後將有一次漲水過程,丹江口水庫在27日以後也將有一次漲水過程。

  會(hui) 商會(hui) 議指出,當前流域幹旱形勢仍在持續發展,但預報26日前後將有一次明顯降雨過程,要密切關(guan) 注流域水情、雨情變化趨勢,加強風險研判和預報預警,做好旱澇急轉和局地山洪災害防範應對,做到防汛抗旱兩(liang) 手抓。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