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花工”走出“芬芳”致富路
從(cong) 賣花木,到賣技術,再到賣生態,河南鄢陵成為(wei) “中國花木第一縣”——
【叫響勞務品牌 提升就業(ye) 質量】“鄢陵花工”走出“芬芳”致富路
走進鄢陵,花木香瞬間充滿鼻息,它以這樣的方式提醒人們(men) ,一座神奇的“花木王國”到了。
作為(wei) “中國花木第一縣”,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素來盛名遠播。這裏是全國花卉生產(chan) 示範基地、全國重點花卉市場、全國最大的花木銷售集散地,2400多種名花優(you) 木在這片沃土孕育生長。
鄢陵花木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個(ge) 特色職業(ye) ——花工。如今,隨著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鄢陵花工”勞務品牌,已成為(wei) 鄢陵技藝致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張“花樣”名片。
“沾花即富”
花木有根,花木產(chan) 業(ye) 在鄢陵也有根。“中原花木第一村”柏梁鎮姚家村相傳(chuan) 為(wei) 唐代名相姚崇所建,是鄢陵花木的源頭所在。如今,村裏每一寸適宜耕種的土地上,都被造型奇特的盆栽和樹型優(you) 美的園林花木所覆蓋。
“我們(men) 村,人人都有一手嫻熟的花木嫁接技術。”姚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姚春民說,由庭院經濟起步,姚家村如今家家種花木,戶戶是花工,甚至有了“沾花即富”一說。
在鄢陵,正是一代代手藝人與(yu) 花木為(wei) 伍,傳(chuan) 承匠心,讓當地農(nong) 民多了一個(ge) 賺錢的行當,也自發形成了“鄢陵花工”勞務品牌。
姚春民至今記得幾十年前到河南省科技館做花工時的情景,“我當時月薪80元,比別人高出40多元。之所以拿到高薪,就是因為(wei) 省裏點名要鄢陵的花工,而我又技術過硬。”
像姚春民一樣,20世紀80年代開始,鄢陵農(nong) 民在房前屋後用盆盆罐罐栽培花木,然後運到周邊城鎮售賣。
鄢陵縣因勢利導,確定了“以花富縣”“依花名縣”的發展思路,成立花卉協會(hui) 、花卉公司提供技術、信息和營銷等服務,推動花木產(chan) 業(ye) 發展,湧現了一批養(yang) 花重點戶、專(zhuan) 業(ye) 戶和聯合體(ti) 。除了當地農(nong) 民就地在花木企業(ye) 幫工,一大批在外務工人員也返鄉(xiang) 深耕花木產(chan) 業(ye) 。
一時間,“鄢陵花工”靠“傳(chuan) 幫帶”聚集人氣,在市場考驗中脫穎而出,逐漸過上了“新瓦房裏沙發座,罐頭雞蛋白麵饃,滌綸衣服上海表,出門串親(qin) 騎摩托”的好日子。
培訓賦能
如今,一入鄢陵,公路兩(liang) 旁花棚、花房連綿不絕,隨處可見投資上百萬(wan) 元的連棟溫室、無土育苗車間和鮮切花基地。
在鄢陵,得益於(yu) 花工們(men) 始終紮根鄉(xiang) 土,花木產(chan) 業(ye) 有了長足發展,花木企業(ye) 近1200家,“鄢陵花工”勞務品牌越擦越亮。
“鄢陵花工”走到哪裏,哪裏就會(hui) 生出一片苗圃、一座花園。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隨著種植麵積持續擴大,缺乏市場辨識度、技能人才缺失等問題,成為(wei) 製約花木產(chan) 業(ye) 發展的瓶頸。
對此,鄢陵縣翟灣村種花能手梁耀輝深有體(ti) 會(hui) ,“花木行業(ye) 機械化、智能化程度提高後,對花工的技能要求越來越高。”
鄢陵的決(jue) 策者也很快意識到,加強技能培訓是勞務品牌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
在鄢陵,受益於(yu) “全民技能振興(xing) 工程”“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育”“雨露計劃”“送科技下鄉(xiang) ”等技能培訓,“鄢陵花工”的技能飯碗越端越穩,不少人還獲得了園藝工技能等級證書(shu) 。
憑借對技藝的提升、對品牌的塑造、對產(chan) 業(ye) 的整合,鄢陵縣走出了一條“芬芳”致富路。如今,在鄢陵花木的核心種植區,“鄢陵花工”的人均年收入已經超過3萬(wan) 元。
花工“升級”
走進新科園林蠟梅盆景園,一株株蠟梅,姿態萬(wan) 千。這些蠟梅經過 “鄢陵花工”張新枝的栽培、造景後,價(jia) 值不菲。眼下,張新枝請來專(zhuan) 業(ye) 景觀設計團隊,正打造一個(ge) 蠟梅生態文化園。
張新枝說,從(cong) 賣花木,到賣技術,再到賣生態,花木市場的變革也催動著“鄢陵花工”勞務品牌更新迭代。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有著20多年從(cong) 業(ye) 經驗的“鄢陵花工”鄭紅偉(wei) 。“現在的花木市場,更注重特色和審美。”如今,鄭紅偉(wei) 依托花木技術,搞起了康養(yang) 小鎮。
讓鄭紅偉(wei) 改變理念的,是一年一度的“花博會(hui) ”。2001年開始,鄢陵縣每年都要承辦中原花博會(hui) 。隨著“花博會(hui) ”越辦越大,“鄢陵花工”的視野更加開闊,對於(yu) 市場的“嗅覺”越來越靈。
在鄢陵,一大批像張新枝、鄭紅偉(wei) 這樣的花工“覺醒”,刺激了當地花木產(chan) 業(ye) 加速崛起。
近年來,鄢陵縣“互聯網+花木”發展迅速,先後建成了花藝電子商務中心、鄢陵花木交易信息中心,形成了上下貫通的縣、鄉(xiang) 、村三級信息網絡。
在占地660畝(mu) 的鄢陵縣花木交易市場,處處可見花工們(men) 拿著手機直播銷售花木,采購花木的車輛來來往往,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已有300多家企業(ye) 在此紮根。
如今,在全國花木市場上,平均兩(liang) 株花木中,就有一株來自鄢陵,花木行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超25萬(wan) 。
記者 餘(yu) 嘉熙 通訊員 王佳寧 鄭法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