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順應傳播潮流 “硬核”知識在短視頻平台上乘風破浪

發布時間:2022-09-11 15:34:00來源: 工人日報

  當深奧專(zhuan) 業(ye) 的知識與(yu) 輕巧靈活的媒介相遇——

  “硬核”知識在短視頻平台上乘風破浪

  本報記者 時斕娜

  閱讀提示

  當深奧專(zhuan) 業(ye) 的知識與(yu) 輕巧靈活的傳(chuan) 播形式相遇,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知識類短視頻賽道如何堅持內(nei) 容為(wei) 王這一核心要旨?創作者如何通過分享和互動打造更廣闊的學習(xi) 空間?《工人日報》記者采訪了數位知識類短視頻的主創人員,探求知識和短視頻的融合之道,了解他們(men) 的短視頻創作故事。

  通勤的地鐵上、等車的馬路旁、工作間隙、睡覺之前……短視頻以其短小直觀、輕鬆有趣受到青睞,不僅(jin) 成為(wei) 人們(men) 填補碎片時間的工具,也承擔起信息傳(chuan) 遞的職能。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34億(yi) ,占網民整體(ti) 的90.5%。

  一批以知識分享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短視頻賬號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既迎合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傳(chuan) 播規律,又回應著人們(men) 的多樣化內(nei) 容需求。

  順應充滿活力的傳(chuan) 播潮流

  “比一下各國的航母‘產(chan) 房’,能看出多少國運?”“核動力火箭再掀熱潮,《三體(ti) 》中的構想可行嗎?”……這些以前沿科技為(wei) 背景而又腦洞大開的提問,在視頻賬號“科工力量”的作品中隨處可見。“科工力量”憑借我國在科技和工業(ye) 領域的追趕超越,以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中的產(chan) 業(ye) 博弈這兩(liang) 條主線的“硬核”科普內(nei) 容,在全網收獲了近400萬(wan) 名粉絲(si) 。

  “知識科普是新聞解讀的延伸。”“科工力量”主編孫珷認為(wei) ,在解讀新聞的過程中,必然會(hui) 產(chan) 生知識分享。瀏覽科技類新聞是孫珷工作中的重要內(nei) 容,一些“溢出”行業(ye) 之外、會(hui) 產(chan) 生比較大影響的當下熱門議題是視頻選題的重要來源。

  在孫珷看來,進行新聞解讀,短視頻是當下不可或缺的媒介形式之一。“短視頻實現了從(cong) 媒體(ti) 的單向輸出、設置議程到營造平等發言空間、與(yu) 觀眾(zhong) 雙向交流互動的過渡,這使得用戶的粘性更強,作品的生命力也就更強。”孫珷表示,在與(yu) 其說是團隊選擇了短視頻傳(chuan) 播,不如說是順應了這一充滿活力的傳(chuan) 播潮流。

  近年來,短視頻創作平台為(wei) 越來越多的專(zhuan) 家學者提供了分享觀點和見解的舞台,優(you) 質內(nei) 容的視頻化也成為(wei) 知識類短視頻的一大類型。視頻賬號“寧南山產(chan) 業(ye) 觀察”編導鍾曉雯曾經做過文字編輯,她明顯感覺到,由於(yu) 受眾(zhong) 閱讀和觀看習(xi) 慣的差異,視頻和文字的敘事方式也要作出明顯區分。

  “閱讀產(chan) 業(ye) 類文章時需要一種專(zhuan) 注度,而這種專(zhuan) 注度在看短視頻時是下降的,畢竟人們(men) 對短視頻學習(xi) 的預期是輕鬆而不是枯燥。”鍾曉雯認為(wei) ,理想的短視頻語言或許應該像脫口秀一樣,有觀點、有趣味、引人入勝。

  專(zhuan) 業(ye) 性打底,趣味性添花

  “在短視頻創作領域,優(you) 質內(nei) 容永遠稀缺而珍貴。”采訪中,多名從(cong) 業(ye) 者表示。

  呈現事件全貌是“科工力量”的專(zhuan) 業(ye) 性追求。“把一個(ge) 領域的知識比作拚圖的話,可能某個(ge) 個(ge) 體(ti) 了解到的隻是拚圖的一塊,我們(men) 希望通過團隊的力量盡可能實事求是地呈現出圖景的全部。”孫珷以一期標題為(wei) “中國人造太陽運行破千秒,我來談點不一樣的觀點”的節目舉(ju) 例:“比如說可控核聚變,我們(men) 不僅(jin) 講技術,也講目前的技術和商業(ye) 化應用之間的距離,講一些科研領域的亂(luan) 象等。”

  專(zhuan) 家學者對某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和理性分析是“寧南山產(chan) 業(ye) 觀察”的專(zhuan) 業(ye) 保證。與(yu) 此同時,鍾曉雯表示,自己所在的團隊在視頻賬號的運營中,不會(hui) 讓專(zhuan) 家學者“言責自負”,而是要對提到的事實進行核實,避免出現數據、新聞事實的錯誤,保證內(nei) 容的準確性。

  在專(zhuan) 業(ye) 性打底的基礎上,給知識類短視頻增添趣味如同錦上添花。“同樣是‘繼承王位’,劉禪比曹丕強在哪?”“失了荊州,關(guan) 羽就要被拉下神壇嗎?”“周瑜短暫的一生,到底有多少高光時刻?”……在視頻賬號“小勺子問題不大”的作品中,這些關(guan) 於(yu) 三國的奇思妙想被主創小勺子饒有興(xing) 味地討論,嚴(yan) 肅的曆史被插上了趣味的翅膀。

  直觀呈現的成果是觀眾(zhong) 們(men) 用“會(hui) 整活”來形容“小勺子K三國”係列的靈巧創意。視頻開篇,一段和其他UP主夢幻聯動的真人版“小劇場”讓人忍俊不禁;遇到缺少圖像資料的曆史人物時,符合人物特征的漫畫躍然紙上;講解中,人物的卡通形象道具也不時登場,使得畫麵更加生動活潑……親(qin) 手繪製漫畫、製作道具讓小勺子享受其中,“有料且有趣”是她對作品的追求。

  一同看到更大的世界

  短視頻內(nei) 容的豐(feng) 富性吸引了來自不同專(zhuan) 業(ye) 領域、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從(cong) 業(ye) 者,他們(men) 用“知識是相通的”來講述自己的“跨界”經曆。

  曾經是新聞記者的小勺子習(xi) 慣了做好一名“配角”,轉到視頻行業(ye) 後,因為(wei) 偶然的機會(hui) 開設了三國係列視頻,小勺子來到了台前。“現在做知識分享的賬號百花齊放,當中也有很多的優(you) 秀經驗可以學習(xi) 。”

  數學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卻從(cong) 事科工內(nei) 容創作的孫珷認為(wei) ,知識背景是他的加持而非枷鎖,工作中真正重要的是一種始終學習(xi) 的狀態。“短視頻創作不僅(jin) 能將我感興(xing) 趣的內(nei) 容呈現在工作中,也能讓我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不斷學習(xi) 到新知識,拓寬視野。”

  在互聯網去中心化的背景下,短視頻從(cong) 業(ye) 者也深刻感受到,更廣闊的學習(xi) 空間正在與(yu) 受眾(zhong) 的互動中被搭建。熱愛新知、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們(men) 經常在彈幕或評論區就視頻探討的某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或真知灼見、或激烈爭(zheng) 論,都可能帶給創作者新的啟發。

  這種與(yu) 粉絲(si) 間的互動從(cong) 線上延伸到線下。在“科工力量”的一場直播中,講到《實業(ye) 強國》一書(shu) 時,評論區刷起“有主播簽名就買(mai) ”,在“科工力量”主播唐穎應邀簽名後,上架書(shu) 籍被一掃而空。一次,小勺子走在路上,被粉絲(si) 認出,第一件事就是催她快點更新,小勺子笑著說,“有一種被老師催交作業(ye) 的感覺,讓我有了壓力也有了動力”。

  這些視頻的創作者們(men) 成為(wei) 觀眾(zhong) 身邊的“課代表”。正如同小勺子常說的“陪你一起追劇學曆史”一樣,和觀眾(zhong) 一起學習(xi) ,共同進步,一同看到更大的世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