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收縮基金直銷渠道 第三方平台銷售規模增長
王可 見習(xi) 記者 李夢揚
上周,一家券商資管公司和一家基金公司開始收縮基金直銷渠道。根據公告,長江證券(上海)資產(chan) 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資管”)16日起關(guan) 閉公司網上交易平台的開戶、認購及申購業(ye) 務;國金基金也在16日開始下線移動客戶端“及第理財App”的運營及維護服務。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隨著第三方基金代銷平台日益壯大,多家機構加大在第三方平台上的投入。相比之下,由於(yu) 運營成本較高、投產(chan) 比難以平衡等原因,近兩(liang) 年已有9家持有公募牌照的基金公司或券商資管公司停運旗下產(chan) 品直銷App。長江資管和國金基金此舉(ju) 均是基於(yu) “性價(jia) 比”因素考慮,相當於(yu) 暫時收縮甚至放棄基金產(chan) 品網絡直銷渠道。
關(guan) 閉網上交易渠道
根據長江資管公告,公司關(guan) 閉網上交易平台的開戶、認購及申購業(ye) 務後,贖回、查詢等業(ye) 務仍可正常辦理。投資者如有開戶、認購及申購等業(ye) 務需求,可通過公司直銷櫃台或者合作的基金銷售機構辦理。
日前,中國證券報記者以個(ge) 人投資者的身份致電長江資管客服,對方回應稱,根據業(ye) 務發展,考慮關(guan) 閉公司網上交易渠道,包括官網和微信公眾(zhong) 號入口,但在長江證券、螞蟻基金等公募基金銷售機構網上渠道上架的產(chan) 品仍可以正常購買(mai) 。
早在兩(liang) 年前,長江資管已經終止其App運營。2020年8月13日,長江資管公告稱,由於(yu) 業(ye) 務調整,公司旗下手機App應用軟件“超級掌櫃”於(yu) 2020年8月15日起終止運營及維護服務。同年12月25日,公司微信公眾(zhong) 號中的微網頁交易模塊終止運營及維護。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包括華融證券、山西證券、國都證券、東(dong) 興(xing) 證券、北京高華證券、中銀證券等;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資管公司則有東(dong) 證資管、浙商資管、渤海匯金、財通資管、長江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等。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查詢公司官網及App發現,上述10餘(yu) 家公司中,除即將關(guan) 閉網上直銷渠道的長江資管以及沒有個(ge) 人業(ye) 務的北京高華證券外,其它公司在相關(guan) 產(chan) 品發售公告中明確指出可以進行網上交易。業(ye) 內(nei) 人士稱,類似長江資管這種暫停網絡直銷交易的做法,未來會(hui) 否在券商資管公司中持續實施,尚待觀察。
線上直銷獲客成本較高
一般而言,券商資管的網上直銷渠道包含直銷App、官網、微信公眾(zhong) 號等方式。華為(wei) 應用市場數據顯示,截至9月中旬,東(dong) 證資管、財通資管、中泰資管3家券商資管公司App(名稱分別為(wei) 東(dong) 方紅、財享通、中泰資管)安裝次數分別約為(wei) 167萬(wan) 次、5萬(wan) 次、2萬(wan) 次。
“目前中小券商資管直銷App獲客成本較高。”某券商App運營負責人說,對於(yu) 中小券商資管而言,直銷渠道的線上流量仍需開拓,目前對於(yu) 網上渠道的依賴性不高,傳(chuan) 統營業(ye) 部的線下渠道相對更容易維護。
西部證券分析,從(cong) 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來看,線下渠道更強的券商市場份額更為(wei) 穩固。同時,在市場波動加大的背景下,券商也會(hui) 根據市場走勢主動調整銷售節奏,與(yu) 銀行、第三方機構形成差異。
國金基金9月14日公告稱,其移動客戶端“及第理財App”的運營及維護服務下線後,投資者可使用同一賬戶信息通過公司微信公眾(zhong) 號“國金基金”查看持倉(cang) 情況以及賬戶交易類的相關(guan) 業(ye) 務操作。這已是今年第五家基金公司宣布終止App運營。不久前,中融基金也公告稱,8月26日起下線中融基金移動端App的運營及維護服務。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由於(yu) 運營成本較高、投產(chan) 比難以平衡等原因,近兩(liang) 年內(nei) ,共有9家公募機構直銷App終止運營。
第三方平台市場占比擴大
直銷渠道趨冷的同時,公募基金產(chan) 品第三方平台銷售欣欣向榮。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e) 協會(hui) 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銷售機構保有規模百強名單,截至二季度末,百強機構的股票和混合基金保有規模激增4300億(yi) 元,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更是增長7900億(yi) 元。與(yu) 一季度末相比,螞蟻基金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增長近1300億(yi) 元,首次突破1.3萬(wan) 億(yi) 元。
截至二季度末,9家第三方平台機構躋身榜單前50名,且較一季度末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均實現了增長。其中,螞蟻基金、天天基金、騰訊騰安基金、盈米基金、基煜基金、匯成基金的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均超過千億(yi) 元,且均較一季度末有所提升。此外,同花順基金、雪球基金、京東(dong) 肯特瑞等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均超過300億(yi) 元,股票和混合基金保有規模均超過200億(yi) 元。
共有26家銀行入圍百強名單。招商銀行的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為(wei) 8597億(yi) 元。在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前十機構中,銀行共占據6個(ge) 席位,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超千億(yi) 元的銀行共有12家。
此次百強名單中,出現了52家券商的身影,占據“半壁江山”。在整體(ti) 保有規模上,券商非貨幣基金保有總規模達14157億(yi) 元,占據100家機構總保有規模的16.31%,與(yu) 銀行還有較大差距。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統計,券商渠道偏股型及非貨幣基金市占率環比均有提升。今年二季度,券商偏股型基金銷售、非貨幣基金銷售規模分別為(wei) 12398億(yi) 元、14157億(yi) 元,市占率分別為(wei) 19.56%、16.31%,市占率環比分別上升0.32個(ge) 百分點、0.49個(ge) 百分點。
據西部證券研報統計,截至6月末,第三方平台機構的股票和混合基金保有規模、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環比增速分別為(wei) 6.3%、9.4%;螞蟻基金、天天基金、騰安基金的股票和混合基金保有規模環比增速分別為(wei) 5.8%、9.5%、12.1%,非貨幣基金保有規模環比增速分別為(wei) 10.8%、8.4%、16.9%。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