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報喜不報憂 年輕人和父母如何“靠近”彼此
9月28日,《南方周末》在其公眾(zhong) 號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訪談了3個(ge) 家庭,一些中國式代際關(guan) 係的細節和矛盾逐漸展開,人們(men) 或多或少可以在他們(men) 身上看到自己和父母相處的痕跡。這也讓我想到自己和家人的相處。
每天和媽媽一通電話,已經成為(wei) 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電話那頭,她會(hui) 告訴她的近況,但大致意思就是:不用擔心,她很好。
可這句話的背後,我知道:她不太好。今年5月,她忍了一晚疼痛,等到醫院開門:腎結石。要做激光碎石,過程有點難受。
她隻是一個(ge) 勁兒(er) 在電話裏告訴我:醫生說結石小了很多,要喝很多水,肚子脹,叫我不要擔心。今年8月,她去醫院檢查婦科,查出老年性陰道炎,需要獨自麵對婦科檢查和治療過程,體(ti) 驗也不是很好。
我遠在北京,距離足夠遠,我幾乎體(ti) 會(hui) 不到她獨自就醫的恐懼和擔憂。
我也不好。上半年幾乎處於(yu) 居家隔離狀態,也幾乎打亂(luan) 了我的生活節律,吃上了抗抑鬱藥。隨後換工作,又是處於(yu) 一段適應期。但我也隻會(hui) 打電話告訴她:我換了一份可以早點下班的工作,每天居家隔離,真舒服。
我們(men) 倆(lia) 人都假裝欺騙對方自己過得很好,但實際上呢?各自有各自的雞毛蒜皮。而我相信,這種母女關(guan) 係在中國社會(hui) 一定非常常見,報喜不報憂,不想讓對方為(wei) 彼此擔心。一句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wei) 你好。
明明是具備血緣關(guan) 係的母女,到頭來好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仔細想想,“報喜不報憂”最適合的關(guan) 係應該是上下級,下級給上級隻匯報好消息,以博取青睞和升職加薪的機會(hui) 。可她是我的媽媽,我們(men) 倆(lia) 硬生生地把關(guan) 係陌生化,看上去是為(wei) 彼此考量,實際上的距離好像越來越遠。
很顯然,這樣的關(guan) 係很壓抑,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這也意味著雙方都沒有把彼此納入自己的生活圈,一方麵可能是害怕對方擔心,另一方麵可能是即便真的發生糟糕的事情時,對方也似乎沒有辦法解決(jue) ,與(yu) 其增添煩惱,不如不說。
久而久之,雙方交流越來越少,親(qin) 密關(guan) 係也逐漸淡漠。“報喜不報憂”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種隱忍的愛。我們(men) 的社會(hui) 不鼓勵表達脆弱,更不鼓勵表達愛,父母和子女好像在某個(ge) 年齡段突然達成了共識——不要給對方造成麻煩,這是愛的表現。
但不暴露脆弱,怎麽(me) 是愛呢?親(qin) 情的價(jia) 值該如何展現?
比如,當你在父母麵前告訴他們(men) ,你一切都好。父母也許會(hui) 受挫:“孩子好像不需要我,我的價(jia) 值該如何體(ti) 現?”當雙方沒有相互虧(kui) 欠,親(qin) 情的紐帶該如何綁定?孩子剛入社會(hui) ,明明四處碰壁,卻還在父母麵前強顏歡笑,說好的家是最後的港灣呢?
再進一步說,“報喜不報憂”真的會(hui) 讓對方放心嗎?父母可能透過視頻,發現你租著又小又破的屋子,盡管你不說,但他們(men) 還是會(hui) 胡思亂(luan) 想。父母年齡漸長,你也會(hui) 隱約擔憂他們(men) 的身體(ti) 健康。與(yu) 其猜來猜去,真的不如說出來好。
在與(yu) 父母的關(guan) 係中,適度表達脆弱,共同解決(jue) 可能是更好的方式。血緣親(qin) 情我們(men) 也可以把它解釋為(wei) :共享對方的一段生命曆程。我們(men) 來到這個(ge) 世界上,不是赤裸裸來的,是與(yu) 父母、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確,我們(men) 需要用喜悅讓這個(ge) 小群體(ti) 充滿快樂(le) 與(yu) 安寧,但就好像應了那句話:別人關(guan) 心你飛得高不高,隻有真正在乎你的人關(guan) 心你飛得累不累。
我們(men) 的疲憊、不堪、委屈甚至憤怒不給最親(qin) 的人看,還能給誰看?有那麽(me) 一些時刻,不用假裝成熟,不用假裝懂事,隻需要把生活的瑣碎分享給家人,體(ti) 會(hui) 彼此的情緒,這樣難道不好嗎?
所以,大膽地表達憂愁吧。親(qin) 人,就是用來適度麻煩的。
順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