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紅樹林 沿海築“綠堤”
千裏紅樹林 沿海築“綠堤”(新氣象 新作為(wei) )
9月底,粵西的海風仍帶著些許濕熱的氣息。傍晚,廣東(dong) 省茂名市電白區水東(dong) 街迎來一天中煙火氣最旺的時候,居民悠閑漫步在海堤路上,眼前,鬱鬱蔥蔥的紅樹整齊排列,翠綠的枝葉隨海風搖曳,兩(liang) 米多寬的木棧道從(cong) 岸邊伸進紅樹林中央……這片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十幾年前是髒亂(luan) 的養(yang) 殖塘,原生紅樹林被過量砍伐,養(yang) 殖用具、物料雜亂(luan) 無章地散在灘塗上。
作為(wei) 全國紅樹林麵積最大的省份,廣東(dong) 近年來全麵加強紅樹林保護修複工作。截至2021年底,新營造紅樹林1058.87公頃,修複現有紅樹林63.73公頃,開展紅樹林營造修複項目34個(ge) ,累計投入中央、省級生態修複專(zhuan) 項資金6.6億(yi) 元,支持紅樹林營造項目17個(ge) 。
如今,沿著4000多公裏的綿長海岸線,穿梭於(yu) 鬱鬱蔥蔥的“海上氧吧”,隨處可見林下招潮蟹進進出出,樹上鷺鳥往來盤旋,萬(wan) 頃紅樹林,“綠”了千裏海疆,譜寫(xie) 了一曲人與(yu) 海洋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協奏曲”。
雙管齊下,治理成效明顯
紅樹林作為(wei) “海岸衛士”“海洋綠肺”,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chu) 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廣東(dong) 省湛江市海岸線總長2325.9公裏,蜿蜒綿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9000多公頃紅樹林,占全國紅樹林麵積的33%。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沿雷州半島1556公裏海岸線間斷性分布,總麵積20278.8公頃。
得天獨厚的紅樹林成為(wei) 提升城市環境的重要抓手。湛江市麻章區瀕臨(lin) 南海,有著適宜紅樹林生長的絕佳環境。
“曆史上,由於(yu) 圍海造田等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wei) ,麻章紅樹林遭到較大破壞。”麻章區文聯主席彭鎮強向記者介紹,近年來,隨著綠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們(men) 也越來越重視保護紅樹林。如今,麻章區沿海很多村莊都製定了村規民約,不準砍伐紅樹林,不得開墾紅樹林搞養(yang) 殖,紅樹林生態逐漸得到恢複,麵積正逐年增加。“麻章區也正在規劃在多個(ge) 區域恢複種植紅樹林,進一步修複曾經遭受破壞的紅樹林帶,這是一個(ge) 可喜的現象。”彭鎮強說。
“現如今,全世界紅樹林麵積逐年遞減,但湛江紅樹林麵積逆勢遞增,被國際濕地專(zhuan) 家稱為(wei) 世界濕地恢複的成功範例。”麻章區自然資源局相關(guan) 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一方麵,麻章加強紅樹林資源保護的宣傳(chuan) 教育工作,普及紅樹林資源保護知識,引導全區幹部群眾(zhong) 樹牢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公民對紅樹林資源的保護意識,特別是注重對青少年保護意識的培養(yang) ;另一方麵麻章區加強對保護區的管理,保護區核心區原則上禁止人為(wei) 活動,保護區周邊適當控製人為(wei) 活動。
一邊對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wei) 嚴(yan) 厲打擊;另一邊科學規劃、科學論證,積極開展紅樹林的修複工作。雙管齊下,治理成效破土而出。麻章區通過對清退的養(yang) 殖塘開展紅樹林人工造林,進行生態修複,共新種紅樹林4200畝(mu) ,目前,紅樹林成活率高,長勢良好。如今,麻章區紅樹林保護區作為(wei) 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紅樹林麵積占全市的21%,全省的16%。打造紅樹林之城,營造紅樹林文化,成為(wei) 粵西沿海城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
人工種植,改善人居環境
海邊的人們(men) 渴望親(qin) 海近海,與(yu) 紅樹林“零距離”邂逅。於(yu) 是,茂名將木棧道延伸到電白區水東(dong) 灣紅樹林深處,不僅(jin) 成為(wei) 城市人身邊觀海、休閑、散步的好去處;更打造成紅樹林科普教育棧道,讓孩子們(men) 從(cong) 小習(xi) 慣與(yu) 紅樹林相依,學會(hui) 與(yu) 海洋共處。
1999年,茂名市水東(dong) 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正式設立,從(cong) 2004年開始,種植海桑、拉關(guan) 木、白骨壤等10多個(ge) 紅樹林品種,形成混交林,沿海岸帶狀分布。但有一段時間,由於(yu) 紅樹林麵積大,疏於(yu) 管理,導致垃圾聚集較多,不僅(jin) 影響了紅樹林生長,更影響了周邊生活環境。
保護區怎麽(me) 保護?人居環境怎麽(me) 改善?近年來,茂名多次聘請國內(nei) 專(zhuan) 家到電白區考察論證,整頓清理水東(dong) 灣內(nei) 非法占用灘塗養(yang) 殖魚蝦塘,引種桐花樹、木欖、海南海桑等優(you) 良新品種,成功解決(jue) 了種植紅樹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等造林技術問題,在高鹽、高沙困難灘塗營造大麵積試驗林和推廣林,恢複種植紅樹林麵積800多公頃。
茂名鋪設海堤雨汙分流管道,鋪建跨海管道,改造升級汙水處理廠;補植、修複約1125畝(mu) 紅樹林保護區,構築生態緩衝(chong) 帶,有效推進紅樹林生態健康發展。
茂名對景觀資源適度進行旅遊開發,為(wei) 保護區持續發展增添後勁。設立紅樹林保護區管理總站,加強管護管理,每周安排人員對區域紅樹林進行日常清潔管護,每年對紅樹林種子幼苗及其衍生物清理以及景點區域紅樹林修剪;投資建設水東(dong) 灣海堤防災減災工程,投資建設水上科普棧道,方便對紅樹林管理,也為(wei) 群眾(zhong) 近距離觀察紅樹林提供條件。
目前,水東(dong) 灣水生態現狀已逐步改善,吸引鳥類近200種棲息,是“廣東(dong) 十大觀鳥勝地”之一,被人們(men) 稱為(wei) “海上森林”。“電白紅樹林科普教育棧道吸引了大批市民遊客參觀遊玩。”電白區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黃小猛向記者介紹,“這不僅(jin) 讓群眾(zhong) 嚐到了好生態的甜頭,更增強了群眾(zhong) 對紅樹林的認識以及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
生態養(yang) 殖,助推產(chan) 業(ye) 發展
位於(yu) 廣東(dong) 省陽江市陽西縣程村鎮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是粵西地區除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僅(jin) 存的連片麵積較大的天然紅樹林,保護區規劃總麵積1.5萬(wan) 畝(mu) 。茂密連片的紅樹林,不僅(jin) 是程村灣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的主角,也是程村鎮百姓多年養(yang) 蠔曆史的見證。
紅樹林起著淨化海灘生態環境的作用,這種天然屏障使程村成為(wei) 極為(wei) 難得的生蠔養(yang) 殖基地。2021年,程村鎮養(yang) 蠔海域麵積2000多公頃,產(chan) 鮮蠔5.9萬(wan) 噸。
在一望無際的海域,片片紅樹林與(yu) 碧海、藍天、鷺影、村莊組成和諧生態畫卷,滿載而歸的漁船一艘接一艘。豐(feng) 收景象的背後,紅樹林功不可沒。
“蠔的生長對環境要求比較高,需要有特定的水質和水流。”廣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研究員、陽西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掛職副局長夏寧介紹,紅樹林不但提供了優(you) 良的水質水流,還提供了蠔生長繁殖必需的微生物環境,紅樹林的落葉分解之後轉化成的單胞藻是蠔最好的飼料。
從(cong) 湛江一路往東(dong) 到茂名,再到陽江;從(cong) 野生修複重築“海岸衛士”,到人工種植提升人居環境,再到生態養(yang) 殖助推產(chan) 業(ye) 發展,紅樹林的作用愈發明顯,重新染綠了祖國的南海之濱,惠及千家萬(wan) 戶。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10月13日第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