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三大險企曬助力實體經濟成績單

發布時間:2022-10-19 15:20:00來源: 北京商報

  體(ti) 量大、期限長的保險資金持續流向實體(ti) 經濟。10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近日,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三家頭部險企相繼發布服務實體(ti) 經濟等相關(guan) 數據。截至9月末,三家險企投入實體(ti) 經濟的規模均破萬(wan) 億(yi) 元。縱觀行業(ye) ,近十年來,險資規模不僅(jin) 穩步增長,險資運用渠道持續拓寬,投資形式也更為(wei) 多樣。

  保險資金“澆灌”實體(ti) 經濟有多火熱?透過三家頭部險企近日發布的數據可窺知一二。中國人壽10月16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截至9月末,公司服務實體(ti) 經濟投資規模超過3.3萬(wan) 億(yi) 元。10月17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公司綜合運用保險資金等金融資源,累計投入逾5.9萬(wan) 億(yi) 元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同日,中國人保發布公告顯示,截至9月30日,公司投資服務國家戰略合計超過1萬(wan) 億(yi) 元。

  險資流向了哪裏?中國人壽公告顯示,今年以來,公司加大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國家重點區域的投資力度。中國平安保險資金等金融資源覆蓋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建項目,護航“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規劃。從(cong) 行業(ye) 來看,“險資入黔”“險資入贛”“險資入浙”……險資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快。

  “保險業(ye) 的保險資金有著期限較長、資金流較為(wei) 穩定等特點。”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係教師楊澤雲(yun) 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保險資金的長期性和資金流穩定的特點使得其在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企業(ye) 提供長期股權或債(zhai) 券融資、穩定資本市場等方麵具有特定的優(you) 勢。

  從(cong) 險資參與(yu) 實體(ti) 經濟融資的方式來看,有債(zhai) 券投資、公募REITs等方式,被視為(wei) “另類投資”的債(zhai) 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保險資管產(chan) 品也開始“遍地開花”。

  9月23日,中國保險資產(chan) 管理業(ye) 協會(hui) (以下簡稱“保險資管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債(zhai) 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共登記(注冊(ce) )2693隻,登記(注冊(ce) )規模59679.02億(yi) 元。

  “十年來,險資規模穩步增長,保險業(ye) 總資產(chan) 和保險資金運用餘(yu) 額分別從(cong) 2012年的7.35萬(wan) 億(yi) 元和6.85萬(wan) 億(yi) 元發展到2022年8月末的26.63萬(wan) 億(yi) 元和24.47萬(wan) 億(yi) 元。”保險資管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執行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曹德雲(yun) 此前表示。

  保險資金運用餘(yu) 額不斷壯大的背後,監管也在不斷釋放積極信號。“由於(yu) 保險資金投資範圍廣泛,很容易涉足不熟悉領域,也容易使一些公司產(chan) 生無所不能的幻覺,這也是保險公司發生風險的一個(ge) 重要原因。一些保險公司認為(wei) 多元擴張能產(chan) 生範圍經濟,這種認識也是非常片麵的。”9月,銀保監會(hui) 副主席肖遠企在2022中國保險業(ye) 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

  未來險資應如何發展,以更好地支持資本市場建設、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肖遠企指出,實踐證明,範圍經濟並不完全適合保險行業(ye) 。偏離主業(ye) ,甚至反客為(wei) 主都是很危險的,主業(ye) 的向上和向下延伸都應該隻局限於(yu) 增強和鞏固主業(ye) 的業(ye) 務領域。保險公司要對經濟負責任,將大體(ti) 量、長久期的保險資金投向關(guan) 鍵領域,服務好實體(ti) 經濟。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胡永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