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綠色金融“多點開花” 為低碳轉型注入活水

發布時間:2022-10-19 15:19: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日前,中國進出口銀行發布消息稱,截至9月末,該行綠色信貸餘(yu) 額突破4000億(yi) 元,較年初增長22.81%。多家商業(ye) 銀行也精準發力,聚焦於(yu) 清潔能源、生態環保等領域,持續加大信貸資金支持力度。

  同時,銀行業(ye) 積極探索綠色領域金融產(chan) 品與(yu) 服務創新。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加大綠色金融債(zhai) 券、綠色主題類理財產(chan) 品等金融工具的開發運用,多措並舉(ju) 助力經濟社會(hui) 綠色可持續發展和低碳轉型。

  信貸投放加快

  中國進出口銀行日前發布消息,截至9月末,進出口銀行綠色信貸餘(yu) 額4200億(yi) 元,較年初新增780億(yi) 元。該行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進出口銀行長期聚焦清潔能源、綠色製造、綠色貿易等領域,持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國家開發銀行日前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家開發銀行持續加大對清潔能源、能源保供、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能源重點領域發展支持力度,發放能源貸款4069億(yi) 元,其中,發放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貸款2480億(yi) 元,新增貸款餘(yu) 額1230億(yi) 元。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綠色項目貸款一般投放周期較長,部分項目動用資金量較大,且需要銀行給予較低利率支持。因此,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在綠色金融的發展中具有一定優(you) 勢。

  此外,多家商業(ye) 銀行也加大綠色信貸領域的投放力度。工商銀行日前發布公告顯示,截至9月末,該行綠色貸款較年初增長約9500億(yi) 元,增幅達到34.0%。建設銀行表示,截至三季度末,該行綠色貸款近2.6萬(wan) 億(yi) 元,較2021年末增加6300億(yi) 元,增幅為(wei) 32%。交通銀行截至9月末綠色信貸餘(yu) 額超6000億(yi) 元,較2021年末增幅超25%,重點支持綠色交通、綠色建築、清潔能源設施建設運營、能源係統高效運行等領域。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綠色信貸增速在不斷加快,反映出綠色信貸市場的需求巨大,銀行綠色信貸業(ye) 務逐漸成為(wei) 重要增長點。

  運用多種金融工具

  今年以來,各家銀行除信貸業(ye) 務外,也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多措並舉(ju) 助力綠色金融“多點開花”。

  據中國債(zhai) 券信息網數據,截至10月18日,今年以來,以銀行為(wei) 主體(ti) 發行的綠色金融債(zhai) 券總額已超2000億(yi) 元。此外,7月末多家銀行參與(yu) 發布《中國綠色債(zhai) 券原則》,為(wei) 促進我國綠色債(zhai) 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表示,近年來,我國綠色債(zhai) 券市場在製度規劃、產(chan) 品標準、政策支持、激勵機製和國際合作等方麵不斷完善,已成長為(wei) 全球第二大綠色債(zhai) 券市場,並成為(wei) 綠色項目最主要的直接融資渠道。

  同時,為(wei)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多家銀行與(yu) 旗下理財子公司推出多款綠色主題類理財產(chan) 品。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與(yu) 碳中和碳達峰、ESG相關(guan) 的理財產(chan) 品共有218隻。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試水“碳賬戶”“綠色賬戶”等創新金融業(ye) 務,並根據客戶“碳賬本”積分情況,提供信用卡額度升級、分期福利、銀行卡消費折扣、支付優(you) 惠、積分商城權益兌(dui) 換等個(ge) 人金融服務。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銀行業(ye) 持續加大綠色金融產(chan) 品創新力度,提高綠色金融產(chan) 品的多樣性,將不斷為(wei) 綠色金融市場注入活力。

  加強製度設計

  為(wei) 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業(ye) 務發展,拓展綠色投融資服務,多家銀行加強綠色金融頂層設計,致力於(yu) 為(wei) 經濟社會(hui) 綠色低碳轉型貢獻力量。

  日前,國家開發銀行製定印發的《支持能源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提出,該行將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功能作用,助力夯實煤炭煤電兜底保障作用,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建設銀行將環境與(yu) 氣候風險納入信貸管理全流程,以能效水平、溫室氣體(ti) 排放和汙染物排放等作為(wei) 授信審批的重要依據,落實環境與(yu) 氣候風險“一票否決(jue) ”機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