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韌性彰顯 多家中小銀行三季報業績報喜
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chuan) 茂
截至目前,多家上市中小銀行通過業(ye) 績快報等形式提前“解密”前三季度經營業(ye) 績。
其中,廈門銀行淨利潤增速為(wei) 19%,常熟銀行、蘇農(nong) 銀行兩(liang) 家蘇南地區的農(nong) 商行淨利潤增速則分別超過25%、20%,成都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淨利潤增速甚至在3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廈門銀行,上述另外5家銀行的股價(jia) 表現顯著領先於(yu) 其他上市銀行,截至昨日收盤,成都銀行、江蘇銀行年內(nei) 累計漲幅均超出35%,領漲銀行板塊。此外,這5家銀行均處於(yu) 可轉債(zhai) 轉股期或剛剛完成可轉債(zhai) 發行,而提前披露靚麗(li) 業(ye) 績也是提振自身估值、促成可轉債(zhai) 盡快轉股的常規選項。
東(dong) 北證券研報認為(wei) ,業(ye) 績快報展現銀行經營韌性,“板塊內(nei) 結構性行情不斷延續,不同銀行受益於(yu) 不同的經濟環境,為(wei) 銀行板塊整體(ti) 提供韌性。”
優(you) 質中小行奏響最強音
“重點區域優(you) 質中小銀行繼續奏響今年銀行板塊的最強音。”有知名銀行業(ye) 分析師在評價(jia) 陸續亮相的上市銀行業(ye) 績快報時表示。
根據披露,在成都銀行、常熟銀行於(yu) 10月13日率先“解密”2022年前三季度經營業(ye) 績後,蘇農(nong) 銀行、杭州銀行、廈門銀行的三季度業(ye) 績快報也陸續登場,江蘇銀行則通過業(ye) 績預增公告提前公布經營情況。
整體(ti) 來看,在資產(chan) 規模保持良好擴張步伐的基礎上,上述6家銀行三季度延續中報業(ye) 績的強勁表現,各行營業(ye) 收入增速、淨利潤增速與(yu) 中報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資產(chan) 質量好轉態勢明顯。
其中,廈門銀行淨利潤增速為(wei) 19%,常熟銀行、蘇農(nong) 銀行兩(liang) 家上市農(nong) 商行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的同比增幅分別超過25%、20%,其餘(yu) 3家城商行的淨利潤增速更是在30%以上。
資產(chan) 質量方麵,前述各行不良貸款率均連續多個(ge) 季度環比下降至1%以內(nei) ,顯著好於(yu) 同類型銀行的平均水平,撥備覆蓋率亦繼續提升至上市銀行前列。
以成都銀行為(wei) 例,該行總資產(chan) 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速,不良貸款率則較年初下降0.17個(ge) 百分點至0.81%,達到2013年底以來最低水平。據證券時報記者測算,該行上半年不良生成率接近於(yu) 零。
東(dong) 北證券研報認為(wei) ,三季度業(ye) 績快報展現了銀行經營的韌性。該報告稱,目前有多重因素在支撐銀行板塊估值,其中幹淨的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是底氣所在,過硬的業(ye) 績提供有力支撐,板塊內(nei) 結構性行情不斷延續,不同銀行受益於(yu) 不同的經濟環境,為(wei) 銀行板塊整體(ti) 提供韌性。
據統計,年初以來,成都銀行、江蘇銀行股價(jia) 累計漲幅超過30%,領漲銀行板塊;常熟銀行緊隨其後,累計漲幅超過20%;杭州銀行、蘇農(nong) 銀行累計漲幅也在10%左右。同期,銀行指數(申萬(wan) 一級)則累計下跌近16%。
提振估值促成債(zhai) 轉股
實際上,提前披露靚麗(li) 業(ye) 績也是部分上市銀行加強市值管理、提振自身估值、促成可轉債(zhai) 盡快轉股的常用選項。
據披露,成都銀行、蘇農(nong) 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均處於(yu) 可轉債(zhai) 轉股期,截至9月30日,這4家銀行尚未轉股的轉債(zhai) 金額分別占其可轉債(zhai) 發行總量的87.46%、51.54%、99.99%和99.99%;常熟銀行則剛剛完成60億(yi) 元可轉債(zhai) 發行,將於(yu) 明年3月進入轉股期。
通常情況下,當正股股價(jia) 持續高於(yu) 轉股價(jia) 時,銀行可轉債(zhai) 的部分短線投資者就有可能選擇通過轉股獲利了結。但要實現大麵積轉股,需要觸發有條件贖回條款,進而推動大部分投資者主動轉股。
以成都銀行可轉債(zhai) 為(wei) 例,該行募集說明書(shu) 披露,當股價(jia) 連續30個(ge) 交易日中至少有15個(ge) 交易日的收盤價(jia) 不低於(yu) 當期轉股價(jia) 格的130%時,該行有權按照債(zhai) 券麵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jia) 格贖回全部或部分未轉股的可轉債(zhai) 。
而轉股價(jia) 常常基於(yu) 募集說明書(shu) 公告前20日均價(jia) 、公告前1日均價(jia) 、最近一期經審計每股淨資產(chan) 這三條底線來確認。這意味著,對於(yu) 一家仍處於(yu) “破淨”狀態的上市銀行而言,股價(jia) 對應的PB(市淨率)需要達到1.3倍才能觸發可轉債(zhai) 強製贖回,實現大麵積轉股。
受此影響,過往能觸發強贖實現可轉債(zhai) 退市的銀行並不多,但已發行可轉債(zhai) 的銀行普遍頻頻出招,除了提前披露業(ye) 績快報,還通過增加交流溝通、大股東(dong) 及核心員工增持等方式提振估值,甚至在選聘可轉債(zhai) 項目保薦機構時,不少銀行也將後者在轉債(zhai) 發行後的市值管理意見納為(wei) 關(guan) 鍵考慮因素。
不過,也有受訪分析師認為(wei) ,雖然主動的市值管理有助於(yu) 自身價(jia) 值發現,但在此過程中,銀行類可轉債(zhai) 發行人也要謹防“本末倒置”。
“推動股價(jia) 持續上漲的因素,一定是基本麵趨勢和長期成長性,要真正實現強製贖回轉股,就要讓投資者看到長期成長空間,並在長期成長空間實現的過程中順帶實現轉債(zhai) 轉股。”該分析師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