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產品創新要堅守底線思維
證券時報記者 鄧雄鷹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hui) 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加之保險行業(ye) 進入深度轉型期,創新在推動保險公司變革轉型、服務經濟社會(hui) 等方麵的作用更加凸顯。
從(cong) 大病保險到惠及逾億(yi) 老年人群的社保“第六險”——長護險,再到火爆全國的“城市定製型商業(ye) 醫療保險”——惠民保;從(cong) 價(jia) 格指數保險到新能源車險,再到順應電商發展趨勢的退貨運費險、碎屏險等特色險種,持續的創新推動保險產(chan) 品市場不斷豐(feng) 富,同時也積極助力社會(hui) 多層次保障體(ti) 係和社會(hui) 風險管理模式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今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hui) 、中國人民銀行在聯合發布的《關(guan) 於(yu) 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對新市民較為(wei) 集中的行業(ye) 開展保險產(chan) 品創新,加強與(yu) 工傷(shang) 保險政策相銜接,發展適合新市民職業(ye) 特點的雇主責任險、意外險等業(ye) 務,提高新市民創業(ye) 就業(ye) 保險保障水平。
以惠民保為(wei) 例,目前已有多地將新市民納入了惠民保服務範圍。據眾(zhong) 托幫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17個(ge) 惠民保項目支持新市民人群參保,初步估計新市民人群參保數量超過3000萬(wan) 人。
針對市場需求痛點的產(chan) 品創新亦層出不窮。例如,今年7月,全國首個(ge) 普惠版網絡安全保險產(chan) 品麵市。近日,還有公司推出肺部惡性腫瘤醫療保險,通過核保的肺結節人群同樣可以投保。
需要注意的是,保險產(chan) 品本質是一種專(zhuan) 業(ye) 的金融產(chan) 品,其創新不應僅(jin) 關(guan) 注流量,更要堅守風險管理的“底線思維”,尊重風險管理規律,防範銷售誤導。
一度熱銷的隔離險最終因理賠難而引發大量消費者投訴,便是創新產(chan) 品風控失控的典型案例。銀保監會(hui) 近期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顯示,在涉及財產(chan) 保險公司投訴中,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隔離相關(guan) 保險等財產(chan) 險其他保險糾紛2434件,占比24.22%。
近日,銀保監會(hui) 財險部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合規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重要一點是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通知要求各公司加強涉眾(zhong) 型保險產(chan) 品評估及合規審查,加強關(guan) 鍵信息披露,防止以金融創新為(wei) 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當前新的發展格局下,保險行業(ye) 正處於(yu) 新舊模式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增強創新能力、豐(feng) 富保險產(chan) 品供給,既是行業(ye) 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hui) 民生的需要。隻有回歸本源,尊重規律,構建專(zhuan) 業(ye) 體(ti) 係,提升專(zhuan) 業(ye) 技能,夯實服務能力,才能真正創新出生命力持久的“長壽產(chan) 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