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保護黑夜星漢燦爛 我國首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獲批

發布時間:2022-10-21 11:24:00來源: 成都商報

  保護黑夜星漢燦爛 我國首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獲批

  你有多久沒去過一抬頭就能看到滿天星河的地方了?你或許更想不到,暗夜也是需要保護的。

  近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審查批準,將於(yu) 2023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我國出台的首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

  有天文攝影師表示,海西幾乎擁有國內(nei) 最好的觀星條件,但隨著冷湖逐漸成為(wei) 網紅景點,大量路燈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使得現在冷湖的觀星條件不如十年前。

  留住冷湖的暗夜,不僅(jin) 可以滿足人們(men) 對星空的喜愛,更可以保留其成為(wei) 世界頂級天文台選址地的潛質。專(zhuan) 家認為(wei) ,單純依靠保護,不如推動星空旅遊,讓地方從(cong) 暗夜保護中得到效益和甜頭,使得星空成為(wei) 可持續資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

  10月13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發布公告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經青海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三十五次會(hui) 審查批準,該《條例》共22條,將於(yu) 2023年1月1日起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條例》將青海冷湖天文觀測環境區域劃分為(wei) 暗夜保護核心區和暗夜保護緩衝(chong) 區,重點是保護夜間光學觀測環境。《條例》規定,在暗夜保護核心區內(nei) ,嚴(yan) 格控製光源種類和亮度,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應當低於(yu) 水平線向下30度;在暗夜保護緩衝(chong) 區,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應當控製在水平線以下。核心區內(nei) 禁止開展影響天文觀測環境的活動。

  1

  為(wei) 何出台法規?

  曾為(wei) 國內(nei) 最好的觀星地 但觀星條件不如十年前

  在天文攝影領域耕耘多年的博主“張揚的小強”(以下簡稱“小強”)曾多次前往冷湖拍攝,他告訴記者,海西幾乎擁有國內(nei) 最好的觀星條件,而且交通便利、海拔不高。天文攝影師李鵬、王征也有相同的看法,“冷湖的地景條件特別好,戈壁、雅丹地貌、鹽湖在星空下特別美,幾年前還能拍到銀河在鹽湖上的倒影。”

  但三位攝影師都認為(wei) ,現在冷湖的觀星條件不如十年前。“冷湖成為(wei) 網紅景點,越來越多的遊客湧入,大量路燈、景區大門、擺渡車、卡點等都可能造成光汙染,而之前的開發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李鵬、王征還發現,遊客的一些行為(wei) ,比如拍攝打光,雖然規模小,但也可能對天文觀測造成影響。“小強”稱,如果給十年前的冷湖觀星打99分,現在差不多85分。

  據媒體(ti) 報道,因為(wei) 良好的視寧度(望遠鏡顯示圖像的清晰度),位於(yu) 冷湖的賽什騰山已成為(wei) 包括國家天文台在內(nei) 的重要天文觀測基地選址。賽什騰山上已經有國內(nei) 各單位的三十多個(ge) 天文台圓頂正在建設或籌建之中。從(cong) 地理位置看,冷湖遠離人類聚集地帶,良好的自然條件賦予其成為(wei) 世界頂級天文台選址的潛質。但是,即便在如此遠離人煙的地方,也不能保證其未來不會(hui) 受到光汙染的危害。同樣在青海,德令哈也曾經成為(wei) 開展天文觀測的選址之一,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觀測站就建於(yu) 此,但資料顯示,伴隨著德令哈市的快速發展,觀測站在該市方向的天光背景增加了1000倍,直接影響了觀測質量。

  2

  積極的探索

  我國已有5個(ge) 暗夜星空保護地 但保護工作仍處於(yu) 起步階段

  暗夜保護,即保護“黑暗的夜晚”。劉浩表示,暗夜保護是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一項。通俗來講,是改善當前過度的照明現狀,減少不必要的光汙染,給動植物留下賴以生存的夜間環境,尊重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

  暗夜保護的重點在於(yu) 防治光汙染。江西省天文學會(hui) 成員、暗夜保護倡導者和星空旅行推動者劉浩認為(wei) ,一方麵,光汙染破壞了晝夜模式,影響生物生存繁衍,也增加能源消耗;另一方麵,光汙染打亂(luan) 人體(ti) 的生物鍾,增加疾病風險,影響人體(ti) 健康。

  此外,光汙染對天文研究和星空文化有巨大影響,許多天文台被迫遷址。好在,我國已重視起暗夜保護。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於(yu) 2018年發布《暗夜星空保護地和項目標準》,各地也開始建立多種暗夜星空保護地,包括暗夜保護區、暗夜公園、暗夜主題公園、暗夜社區等。

  2019年5月,《杭州市區城市照明總體(ti) 規劃(修編)》中首次提出了“黑天空”概念,明確杭州將設置9類“黑天空”區域。

  2019年9月,《成都市中心城區景觀照明專(zhuan) 項規劃(2017-2025)》出台,提出劃定“暗夜保護區”,“在保證基礎照明的前提下,盡量弱化燈光對環境影響”,科學地規範各個(ge) 不同功能區的照明。

  2021年9月,深圳發布實施《深圳市城市照明專(zhuan) 項規劃(2021-2035)》,提出將建設大鵬星空公園,打造深圳市暗夜保護示範區。

  郊野的暗夜保護地也在同步推進。2016年6月,西藏的阿裏和那曲正式成為(wei) 首批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目前,中國已有5個(ge) 暗夜星空保護地,分別位於(yu) 西藏阿裏、那曲,江蘇野鹿蕩,山西晉城洪穀,江西上饒葛源。

  中國綠發會(hui) 暗夜星空保護地·野鹿蕩創始人馬連義(yi) 表示,我國的暗夜星空保護工作還處於(yu) 起步階段,“幾乎沒有專(zhuan) 家和專(zhuan) 職工作人員,都是相關(guan) 科技工作者兼職、愛好者推動。”

  專(zhuan) 家談

  《條例》規定

  不影響正常照明,也不存在“人和暗夜爭(zheng) 地”

  針對“核心區內(nei) 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應當低於(yu) 水平線向下30度”,馬連義(yi) 表示,“根據《國際暗夜協會(hui) 》提倡的有關(guan) 規定,30度的角度非常合適,不會(hui) 影響正常的照明需要,也不存在‘人和暗夜爭(zheng) 地’的情況。”

  中國綠發會(hui) 副秘書(shu) 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暗夜顧問委員會(hui) 委員王豁也認為(wei) ,條例的主要出發點是光學天文觀測,但設定30度的角度,意味著當地並沒有“一刀切”地限製保護區域內(nei) 的正常生產(chan) 生活。

  近年來,生態保護領域的“小快靈”立法具有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王豁說:“該條例不光有利於(yu) 科學研究、公眾(zhong) 教育,對保護當地雅丹地貌、促進星空旅遊和暗夜保護相結合都有重要意義(yi) 。”

  星空未來

  單純依靠保護,不如推動星空旅遊

  王豁認為(wei) ,單純依靠保護,不如推動星空旅遊,讓地方從(cong) 暗夜保護中得到效益和甜頭,使得星空成為(wei) 可持續資源。

  王豁表示,中國綠發會(hui) 受邀參加“新西蘭(lan) 國際星光大會(hui) 和國際暗夜協會(hui) 2019年年會(hui) ”,參會(hui) 人員發現暗夜保護給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來訪的旅客帶來的大量消費成為(wei) 當地社區的經濟支柱。

  記者在微博、小紅書(shu) 檢索“星空攝影”話題,閱讀量分別達到1.3億(yi) 和4181.5萬(wan) 。各個(ge) 平台上均有大量的“星空攝影”推薦地、攻略帖。王征介紹,國內(nei) 的星空攝影大約興(xing) 起於(yu) 15年前,星空旅遊則要更晚。

  對於(yu) 星空旅遊開發,三位攝影師認為(wei) 不必照搬一般景區的模式。“星空旅遊不是標準意義(yi) 上的旅遊,而是一種生態旅遊。”李鵬和王征認為(wei) ,開發星空旅遊,首先要有意識上的轉變。星空旅遊是一個(ge) “嬌氣”的事,不是設施越多越好。“比如珠峰大本營,雖然遊客很多,但實行一定的封閉管理,沒有加裝更多的燈光設施,保護了原有的觀測條件。”

  “我是戶外徒步、攝影的愛好者,李鵬是深空攝影、天文愛好者,國內(nei) 的天文攝影師基本是這兩(liang) 類。”王征說,十多年間,中國天文攝影師們(men) 行走在新疆、內(nei) 蒙古、青海、四川等地,隊伍逐漸壯大,發掘了不少世界級的星空拍攝地,也通過雜誌、互聯網平台擴大了影響力。最近幾年,“不管是在校生還是父母一輩的人”,都有條件拿起相機拍攝星空,星空攝影逐漸走向全民普及的階段。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宋昕澤 杜玉全實習(xi) 生 吳亦陽(來源:成都商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