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醫新生先學古籍修複
“同學們(men) ,先觀察一下你們(men) 手中的古本,按照破損情況進行評估。古籍修複流程繁複,修複師首先要拍照存檔,記錄數據,然後開始拆書(shu) 、揭葉、編碼、配紙、修補書(shu) 葉。‘葉’是樹葉的葉,是古籍的保護紙,這節課主要任務就是為(wei) 古本護葉……”10月20日,一場特殊的勞動教育課在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shu) 館古籍部拉開帷幕。“中醫古籍修複”老師茆可人一邊拿起一本古籍,一邊詳細地向2022級針灸推拿學院學生授課。“中醫古籍修複”成為(wei) 該校2022級臨(lin) 床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本科生的勞動“必修課”,1000餘(yu) 名本科新生將陸續進入這一實踐課程。
古籍的光芒閃耀至今,離不開古籍修複師的努力。近年來,安徽省古籍保護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作為(wei) 國內(nei) 第一批古籍修複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生,2009年被“特招”進安徽中醫藥大學的青年教師茆可人見證了國內(nei) 古籍修複的發展。“蟲蛀、發黴、斷線是很多古籍的‘傷(shang) 病’,要經曆十幾道工序才能還原古籍麵貌。”他說。
在安徽中醫藥大學的古籍修複室內(nei) ,層層書(shu) 架上一本本古籍擺放整齊,一旁,已“重獲新生”的古籍在玻璃櫃裏靜靜陳列著,綠植與(yu) 紅木相互映襯。木製修複台上,各類修複工具鐵尺、毛筆、古紙、錐子、鑷子等依次陳列。茆可人經常在一張朱紅色的修複台前,一待就是一整天。
該校圖書(shu) 館是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古籍部目前已收藏古籍3.3萬(wan) 餘(yu) 冊(ce) ,其中不乏距今已超過400年的珍貴古籍,如《赤水玄珠》《醫說》《備急千金要方》等。本學期,圖書(shu) 館古籍部3位教師鄧勇、茆可人、盧虹宇采用小班授課方式,讓2022級臨(lin) 床類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新生親(qin) 手修複中醫古籍。
“更換封麵時,先用刻刀沿書(shu) 脊切去舊的定裝線”“大家修複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書(shu) 頁”……課堂上,老師們(men) 不厭其煩地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強調注意事項。填表、拆線、清理灰塵、添加或更換封麵、定線,每一步操作都謹慎對待。
2022級針灸推拿專(zhuan) 業(ye) 1班的王怡佳同學修複的是1884年的古籍《時病論卷》。該書(shu) 共有四卷,她和小組同學首先給古籍建立檔案,小心翼翼地拆分書(shu) 葉。建立檔案時,大家精確測量開本和板框尺寸等數據。“書(shu) 皮有些脆化。我們(men) 選出合適的配紙,拿出刻刀,按照尺寸,刻劃出相應大小,以保證能為(wei) 古籍換上一套整潔而又合適的書(shu) 皮。修複過程看似枯燥,但我感受到不少樂(le) 趣。古籍修複師值得敬佩,擇一事愛一生,賦予古籍嶄新的生命力。”
據介紹,安徽中醫藥大學於(yu) 去年12月、今年3月先後出台《安徽中醫藥大學關(guan) 於(yu) 加強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安徽中醫藥大學勞動教育行動方案》,開設獨立設置、總計32學時、兩(liang) 個(ge) 學分的勞動教育課,並納入本科人才培養(yang) 方案。
“中醫古籍修複”是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體(ti) 係的“第一課”。下學期,該校將完成全部2022級本科新生勞動理論教學。實踐課程由各二級學院結合學科專(zhuan) 業(ye) 特色自行開展。該校分管教學副校長許釩教授表示,學校將立足中醫藥院校實際,圍繞“勞動價(jia) 值觀”教育與(yu) “勞動素養(yang) ”養(yang) 成,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向同行、“五育並舉(ju) ”全麵發展,形成有特色亮點、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實現學校勞動教育“從(cong) 有向優(you) ”新飛躍。
葉蘭(lan) 蘭(lan)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