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法工委:拓展信息公開渠道 更好回應社會關切
拓展信息公開渠道 更好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
為(wei) 進一步拓展全國人大閉會(hui) 期間的信息公開渠道,增強人大立法工作透明度、更好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2019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建立了發言人機製。11月10日,記者從(cong)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發言人辦公室了解到,三年多來,法工委發言人機製不斷健全完善,除了發布立法信息外,還積極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的涉及立法和法律適用方麵的問題,取得良好的社會(hui) 效果和法律效果。截至目前,以不同形式發聲60餘(yu) 次。
據法工委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胡健介紹,三年多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定期舉(ju) 辦法工委發言人記者會(hui) 15次。在人大常委會(hui) 會(hui) 議召開前,及時權威發布立法修法信息、近期部分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情況,解讀擬提交審議的法律草案的主要內(nei) 容和重要條款,回答記者提出的涉立法熱點問題。邀請來自50餘(yu) 家境內(nei) 外媒體(ti) 的記者440餘(yu) 人次參加,回應涉立法熱點問題100多個(ge) 。二是就重大涉法問題不定期對外發聲24次。及時闡明涉港立法、國家安全領域立法的基本原則和重大意義(yi) 等問題。特別是2021年,法工委負責人還就修訂香港基本法附件一、附件二和反外國製裁法等專(zhuan) 題,接受媒體(ti) 采訪。在24次發聲中,有7次涉及依法防控疫情,有利於(yu) 引導各方麵在法治軌道上開展疫情防控。三是結合重要立法工作組織專(zhuan) 題采訪、集體(ti) 采訪7次。圍繞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基層立法聯係點、備案審查等重點工作以及行政處罰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重要法律,組織專(zhuan) 題采訪、集體(ti) 采訪。四是創新宣傳(chuan) 形式、拓寬宣傳(chuan) 渠道,注重加強國際傳(chuan) 播,用鮮活生動的方式講好中國立法故事、中國人大故事。
社會(hui) 各界對法工委對外發聲工作高度關(guan) 注和肯定支持。公眾(zhong) 普遍認為(wei) ,機製設立三年多來,法工委發言人表現出較強的履職能動性,以立法宣傳(chuan) 工作為(wei) 基點,拓展各類涉法職能。除了發布立法信息的日常功能外,法工委還積極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的涉及立法和法律適用方麵的問題,發揮了普法宣傳(chuan) 功能。同時,也有研究者關(guan) 心法工委發言人對外發聲的性質和效力問題。對此,胡健表示,法工委發言人對外發聲是符合新聞發布規律的履職行為(wei) ,緊緊圍繞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hui) 的立法工作和法工委立法工作機構的職責,是立法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法工委發言人就涉立法問題對外發聲,回應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的法律有關(guan) 規定的理解和適用問題,是經過慎重研究的,對法律特別是立法原意的理解是比較權威的,有利於(yu) 凝聚共識、宣傳(chuan) 和普及法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堅持全麵依法治國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有力保障,對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時強調要深入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hui) 蔚然成風。胡健表示,目前,發言人機製已成為(wei) 法工委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中央有關(guan) 決(jue) 策部署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守正創新,繼續發揮這一機製的重要作用。
本報記者 王比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