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能源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發布時間:2022-11-11 12:14:00來源: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加強能源產(chan) 供儲(chu) 銷體(ti) 係建設,確保能源安全”。

  北部荒漠,19.6萬(wan) 餘(yu) 塊光伏板立於(yu) 黃沙之上,國家電投達拉特光伏電站投運以來,累計輸出綠色電力超25億(yi) 千瓦時、治沙1.6萬(wan) 畝(mu) ;

  東(dong) 南沿海,1台核電機組的年發電量能滿足100萬(wan) 人口的生產(chan) 生活年用電需求、全壽期產(chan) 生千億(yi) 元產(chan) 值,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的關(guan) 鍵裝備全部實現國產(chan) 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wei) 我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國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能源生產(chan) 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能源高質量發展邁出了新步伐。

  能源供給能力持續增強,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chan) 體(ti) 係基本形成

  作為(wei) 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如何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始終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首要問題。

  “三鏟下來就能裝滿一台100噸的大卡車,今年前8月的原煤產(chan) 量同比增加340多萬(wan) 噸。”在中煤集團平朔東(dong) 露天礦,14台7層樓高的電鏟車和上百台自卸卡車開足馬力作業(ye) 。煤礦總工程師邵賓介紹,隨著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煤炭日均產(chan) 量從(cong) 10年前的5.5萬(wan) 噸增加到現在的7萬(wan) 多噸。

  這十年,煤炭供應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全國煤炭產(chan) 量從(cong) 2012年的39.45億(yi) 噸增至2021年的41.3億(yi) 噸。大型煤礦產(chan) 能占全國總產(chan) 能的80%以上,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麵813個(ge) ,煤炭供給結構持續優(you) 化,供應彈性和韌性不斷增強。

  這十年,油氣勘探開發形勢總體(ti) 向好。長慶油田年產(chan) 油氣當量攀上6000萬(wan) 噸高點;“地下珠峰”采油,順北油氣田鑽探垂直深度超8000米的油氣井達41口;叩開1500米超深水開發大門,“深海一號”大氣田日產(chan) 天然氣1000萬(wan) 立方米……老油田硬穩定、新陣地快建產(chan) ,我國油氣總產(chan) 量由2012年的2.96億(yi) 噸油當量增至2021年的3.65億(yi) 噸油當量。

  這十年,電力普遍服務能力顯著提高。2015年12月,隨著青海果洛、玉樹網外無電地區通電工程全部投運,全國最後3.98萬(wan) 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得到解決(jue)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在發展中國家率先實現人人有電用;建成2636萬(wan) 千瓦光伏扶貧工程,惠及415萬(wan) 戶脫貧戶。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我國人均電力裝機由2012年的0.84千瓦增至1.68千瓦。

  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終保持在80%以上。煤、油、氣、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生產(chan) 體(ti) 係基本形成,2021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chan) 總量43.3億(yi) 噸標準煤,比2012年增長23.4%,超過世界總產(chan) 量的1/5。

  能源結構轉型深入推進,清潔能源消費占比穩步提升

  能源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也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轉變能源利用方式,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單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累計降低26.4%,相當於(yu) 減少能源消費約14億(yi) 噸標準煤,以能源消費年均約3%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6.6%的增長。

  清潔能源不斷發展壯大。烏(wu) 東(dong) 德、白鶴灘、兩(liang) 河口等大型水電站陸續投產(chan) ,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wei) 重點的大型風光基地加快推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曆史性突破11億(yi) 千瓦,占總裝機的45.8%。風電、光伏、水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從(cong) 2014年的16.9%上升到2021年的25.5%,占能源消費增量的60%以上。

  煤炭利用更加清潔高效。國家能源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十年來,電力行業(ye) 度電供電煤耗下降超過20克,累計節約原煤消耗超7億(yi) 噸,約為(wei) 2021年全國煤炭總產(chan) 量的1/6。同時,煤電行業(ye) 大力推動超低排放改造,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下降近90%。

  能源汙染防治成效顯著。天藍水清,安徽馬鞍山港慈湖綜合碼頭貨輪往來繁忙,船主王錦軍(jun) 將電纜接到岸邊充電樁:“以前用柴油發電,噪聲不小,還有油汙味,一晚上得花100元左右,岸電方便不少,還便宜70多元。”十年來,我國深入推動電能替代,2021年新增電能替代電量約1700億(yi) 千瓦時;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73.6%,替代散煤1.5億(yi) 噸以上;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換電網絡。

  能源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從(cong) “跟跑並跑”向“創新主導”加速轉變

  珠江口盆地,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ya) 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台“海基一號”投產(chan) 。“這是國內(nei) 首次在300米級水深海域設計建造的鑽采平台。”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袁瑋介紹,“海基一號”攻克了一係列世界性難題,創新應用了2項世界首創、21項國內(nei) 首創先進技術。

  從(cong) 我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到全球首座10萬(wan) 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chan) 儲(chu) 油平台,再到我國首套自主研發深水水下生產(chan) 係統正式投用,這十年,海洋油氣裝備技術實現重大飛躍。

  這僅(jin) 是我國能源技術裝備自主創新的一個(ge) 縮影。

  看煤炭利用,世界首台135萬(wan) 千瓦煤電機組投入運行,世界首套萬(wan) 噸級煤基可降解材料項目投產(chan) ;看油氣開發,常規油氣勘探開采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頁岩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看清潔能源,成功研發製造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00萬(wan) 千瓦水電機組,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形成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等大型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氫能、新型儲(chu) 能等新技術新業(ye) 態蓬勃發展……這十年,能源行業(ye) 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重大裝備技術水平,能源領域科技創新實現從(cong) “跟跑並跑”向“創新主導”加速轉變。

  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要切實推動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能源係統落實落地,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圍繞能源安全保供、綠色低碳轉型等高質量發展要求,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奮力推進能源強國建設,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本報記者 丁怡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