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

發布時間:2022-12-02 11:25:00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沈壯海(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黃雄義(yi)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講師、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加黨(dang) 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個(ge) 牢牢把握”,其中之一就是“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團結奮鬥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是我們(men) 克難攻堅的製勝之寶、行穩致遠的關(guan) 鍵之鑰。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一定要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凝聚團結力量,弘揚奮鬥精神,朝著中國夢這一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闊步邁進,不斷創造新的曆史偉(wei) 業(ye) 。

  一

  團結奮鬥要有圓心,固守圓心才能萬(wan) 眾(zhong) 一心;團結奮鬥要有思想引領,統一思想才能步調一致。《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黨(dang) 確立習(xi) 近平同誌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地位,確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進程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兩(liang) 個(ge) 確立”是新時代新征程全黨(dang) 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根本前提。

  確立並維護黨(dang) 的領導核心、維護黨(dang) 的權威與(yu) 黨(dang) 的領袖的權威,是馬克思主義(yi) 黨(dang) 建學說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史得出的一條重要結論。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成就,就在於(yu) 根據不同曆史時期事業(ye) 發展需要確立了黨(dang) 的領導核心,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dang) ,使全黨(dang) 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誌、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鬥力。

  新時代非凡十年贏得的曆史性勝利,根本原因就在於(yu) 我們(men) 始終基於(yu) “兩(liang) 個(ge) 確立”團結奮鬥。十年來,我們(men) 穩經濟、促發展,戰貧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災,應變局、化危機,有效應對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麵的風險挑戰考驗,攻克了一個(ge) 個(ge) 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guan) 險阻,創造了一個(ge) 個(ge) 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這一係列偉(wei) 大成就和變革,都是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掌舵領航下、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指引下,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取得的。實踐證明,“兩(liang) 個(ge) 確立”確立了我們(men) 黨(dang) 統一思想、統一意誌、統一行動的根本遵循,也確立了全黨(dang) 和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政治保證和思想基礎。堅定擁護“兩(liang) 個(ge) 確立”,全黨(dang) 就能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形成萬(wan) 眾(zhong) 一心、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戰勝一切強大敵人、一切艱難險阻,在廣袤國土上不斷書(shu) 寫(xie) 曆史新篇章。

  經過百年奮鬥特別是新時代十年的努力,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更加昂揚,我國發展具備了更為(wei) 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製度基礎,可謂“良時正可用”。新時代新征程確保擁有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發展自信心,就要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不斷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堅定行動自覺,堅定不移向黨(dang) 中央看齊,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黨(dang) 的領導落實到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各領域各方麵各環節;堅持學思用貫通,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凝心鑄魂,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二

  目標凝聚力量,任務推動前行。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cong) 現在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新時代新征程的團結奮鬥,要緊緊圍繞這一中心任務。

  中心任務為(wei) 團結奮鬥指引前行的正確方向。恩格斯指出:“為(wei) 了達到偉(wei) 大的目標和團結,為(wei) 此所必需的千百萬(wan) 大軍(jun) 應當時刻牢記主要的東(dong) 西。”中心任務就是應當時刻牢記的。毛澤東(dong) 同誌曾這樣論述團結與(yu) 目標的關(guan) 係:“團結一致,爭(zheng) 取勝利。簡單講,就是一個(ge) 團結,一個(ge) 勝利。勝利是指我們(men) 的目標,團結是指我們(men) 的陣線,我們(men) 的隊伍。”目標與(yu) 團結聯係緊密,是隊伍共同努力的方向。概言之,中心任務就猶如立於(yu) 賽道終點的那麵耀眼旗幟,既指引著前行方向,又鼓舞著奮鬥信心。

  百年來,我們(men) 黨(dang) 堅持目標導向,在不同曆史時期,總是能夠根據時代呼喚、人民意願和事業(ye) 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鬥目標,團結帶領人民為(wei) 之奮鬥。從(cong) “消除內(nei) 亂(luan) ,打倒軍(jun) 閥,建設國內(nei) 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yi) 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到“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從(cong) “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偉(wei) 大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到“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再到“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這些目標因時製宜、環環相扣,在不同曆史時期將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百年奮鬥史告訴我們(men) ,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

  新時代新征程圍繞中心任務不斷團結奮鬥,就要深入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內(nei) 涵特征和本質要求,積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麵不斷取得新成效;深入把握中心任務的戰略安排,科學規劃前行步驟和節奏,循序漸進、步步為(wei) 營;深入把握中心任務的豐(feng) 富構成,全麵了解每一個(ge) 領域的具體(ti) 目標任務及其相互聯係,明確各項工作要點,以更高效率協同式推進;深入把握實現中心任務麵臨(lin) 的艱巨困難,在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的同時,堅定信心、銳意進取,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範化解風險;深入把握中心任務的重大原則,以原則固根本、以原則促堅守,匯聚起萬(wan) 眾(zhong) 一心、共襄偉(wei) 業(ye) 的磅礴力量。

  三

  人民,始終是成就偉(wei) 業(ye) 的根本所在,永遠是黨(dang) 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新時代新征程的團結奮鬥,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堅定支持,必須充分發揮億(yi) 萬(wan) 人民的創造偉(wei) 力。

  匯聚億(yi) 萬(wan) 人民是團結奮鬥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yi) 一貫主張一切為(wei)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旨在聚群力、幹大事的團結奮鬥更應堅守此原則。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有兩(liang) 種團結是絕對必要的:一種是黨(dang) 內(nei) 的團結,一種是黨(dang) 同人民的團結。這些就是戰勝艱難環境的無價(jia) 之寶,全黨(dang) 同誌必須珍愛這兩(liang) 個(ge) 無價(jia) 之寶。”鄧小平同誌強調,“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我們(men) 過去幾十年艱苦奮鬥,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wei) 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鬥”。人民作為(wei) 曆史的主體(ti) 和創造者,是決(jue) 定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在任何團結奮鬥中都不可或缺。

  曆史和實踐充分表明,隻有匯聚億(yi) 萬(wan) 人民團結奮鬥,才能成就偉(wei) 業(ye) 。回顧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一切偉(wei) 大成就都是黨(dang) 和人民一道拚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無論是井岡(gang) 山鬥爭(zheng) 的“喚起工農(nong) 千百萬(wan) ,同心幹”,還是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無論是消滅血吸蟲病的“六億(yi) 神州盡舜堯”,還是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改革的“包產(chan) 到戶”;無論是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遍地英雄下夕煙”,還是抗擊疫情的“每個(ge) 人都了不起”……每一項偉(wei) 大事業(ye) 的成功,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奮鬥。中國人民從(cong) 親(qin) 身經曆中也深刻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

  新時代新征程匯聚億(yi) 萬(wan) 人民團結奮鬥,就要進一步增強黨(dang) 內(nei) 團結、加強黨(da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的密切聯係,全黨(dang) 高度團結統一、與(yu) 人民心心相印;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海內(nei) 外全體(ti) 中華兒(er) 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幹;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廣泛凝聚共識,堅定團結奮鬥的曆史自信,增強團結奮鬥的曆史主動;始終為(wei) 人民不懈奮鬥、同人民一起奮鬥,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形成競相奮鬥、團結奮鬥的生動局麵。新時代屬於(yu) 每一個(ge) 人,每一個(ge) 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每個(ge) 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ge) 人做成一件事、幹好一件工作,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就能向前推進一步。

  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同困難作鬥爭(zheng) ,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在團結奮鬥時,始終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麵貌至關(guan) 重要。新時代新征程,麵對新的風險挑戰,我們(men) 要繼續英勇頑強地團結奮鬥,以“千磨萬(wan) 擊還堅勁,任爾東(dong) 西南北風”的堅韌勇往直前。

  英勇頑強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始終保持著的奮鬥狀態。“寶劍鋒從(cong) 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通往夢想的道路上往往充滿荊棘和坎坷,時刻需要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沉著應對、勇毅前行。從(cong) 百年前的嘉興(xing) 紅船到今天的巍巍巨輪,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曆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麽(me) 一種英勇頑強的強大精神狀態。無論遭遇多少艱難險阻、麵臨(lin) 多少生死考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中國人民始終英勇頑強地拚搏奮鬥,湧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英勇頑強已深深融入我們(men) 黨(dang) 、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成為(wei) 黨(dang) 和人民團結奮鬥的寶貴精神品格。

  英勇頑強地團結奮鬥,同樣是在新征程上開創美好未來的內(nei) 在要求。行百裏者半九十。百年來英勇頑強的奮鬥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讓我們(men) 距離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越來越近,但越是接近民族複興(xing) 越不會(hui) 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經過極不平凡的十年,我國發展現已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其中既有來自內(nei) 部的困難和問題,也有來自外部的風險和考驗。在這一關(guan) 鍵當口,決(jue) 不能有鬆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英勇頑強的精神麵貌接續奮鬥。

  麵對新的奮鬥目標和新的風險挑戰,繼續英勇頑強地團結奮鬥,就要把握鬥爭(zheng) 的方向和目的,始終堅持為(wei) 了國家民族發展和人民共同利益而鬥爭(zheng) ,為(wei) 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知重負重、苦幹實幹、攻堅克難;發揚鬥爭(zheng) 精神,賡續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血脈,不斷從(cong) 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為(wei) 源頭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中汲取精神滋養(yang) ,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鬥精神;增強鬥爭(zheng) 底氣,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中、從(cong) 新時代的偉(wei) 大成就和變革中獲取鼓舞,蓄起攻堅克難的蓬勃銳氣和飽滿鬥誌,鼓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敢於(yu) 、勇於(yu) 直麵一切困難挑戰;提高鬥爭(zheng) 本領,既要善於(yu) 學習(xi) ,從(cong) 曆史傳(chuan) 統中習(xi) 得本領,又要善於(yu) 總結,在自身鬥爭(zheng) 實踐中積累本領,還要善於(yu) 開發,結合新的曆史特點鍛造新本領,做到敢想敢為(wei) 又善作善成。團結奮鬥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真章,依靠頑強鬥爭(zheng) 打開事業(ye) 發展新天地。(光明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