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創新更多匹配居民需求產品 金融機構責任在肩

發布時間:2022-12-16 11:53: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昌校宇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明確“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chan) 品,增加居民投資收益”。

  金融機構是居民資金與(yu) 金融市場的重要鏈接點,為(wei) 居民創造價(jia) 值也是其商業(ye) 可持續的基礎。因此,創新更多匹配居民需求的金融產(chan) 品,金融機構責任在肩。

  通過居民財富效應

  對內(nei) 需形成刺激作用

  12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擴大內(nei) 需戰略實施方案》,針對製約擴大內(nei) 需的主要因素,圍繞“十四五”時期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主要目標,明確重點任務。其中提出“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chan) 品,進一步豐(feng) 富資產(chan) 管理產(chan) 品,增加居民投資收益”。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yun) 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yu) 居民部門來說,擴大內(nei) 需主要對應的是擴大消費,消費的提升可以通過階段性加杠杆來實現,但從(cong) 源頭來說還是在於(yu) 收入水平的持續增長。隨著近年來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部門除了勞動收入之外,資本收入也成為(wei) 越來越重要的一項。

  “投資理財收益能夠對居民收入形成重要補充,從(cong) 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董忠雲(yun) 進一步介紹,但目前我國居民部門可選的金融產(chan) 品依然相對有限,同時針對不同的財富管理需求,居民可享受的個(ge) 性化投資理財服務也較為(wei) 有限。因此,作為(wei) 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一環,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chan) 品,進而增加居民投資收益,有望成為(wei) 後續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的重要發展方向,相關(guan) 鼓勵政策也有望相繼落地。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增加更加高質量的、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優(you) 質金融產(chan) 品供給,能夠穩步增加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推進共同富裕,進而通過居民的財富效應對內(nei) 需形成刺激作用。

  創新更多金融產(chan) 品

  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

  創新更多適應家庭財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產(chan) 品,金融機構責任在肩。

  明明建議,可從(cong) 四個(ge) 維度打造產(chan) 品:波動小、收益穩定的理財產(chan) 品;更多種類可供選擇的ETF產(chan) 品;能夠對衝(chong) 通脹或市場波動風險的金融產(chan) 品,如美國的TIPS;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公募REITs並逐漸擴容到商業(ye) 地產(chan) 。

  具體(ti) 到券商層麵,董忠雲(yun) 認為(wei) ,資管產(chan) 品是為(wei) 投資者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的重要抓手,而目前資管產(chan) 品在多樣性和靈活性上相對於(yu) 公募基金仍有差距,未來資管產(chan) 品可通過創新手段在兩(liang) 方麵進一步提升:通過納入更豐(feng) 富的底層資產(chan) 和金融衍生工具,加強金融產(chan) 品在風險收益配比上的多樣性,以滿足不同投資者個(ge) 性化的投資需求;考慮進一步降低券商資管產(chan) 品的投資門檻,在產(chan) 品申贖、轉讓等方麵為(wei) 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考慮進一步降低產(chan) 品交易費用,提升投資者對券商資管產(chan) 品的認可度。

  結合擴大內(nei) 需戰略目標,接下來創設更多創新金融產(chan) 品、搶抓大資管增量機遇等,金融機構還需多維度夯實“基礎設施”。對此,明明認為(wei) 可從(cong) 三方麵發力:一是加強與(yu) 廣大投資者,尤其是普通投資者的溝通和調研,了解其普遍需求,以此作為(wei) 金融產(chan) 品創新的基礎;二是學習(xi) 和借鑒國外的創新產(chan) 品,做好金融創新人才的培養(yang) 與(yu) 儲(chu) 備;三是劃清金融創新的合規和風險界限,避免金融創新引發係統性金融風險。

  在董忠雲(yun) 看來,創新來自機製和人才的相輔相成。一方麵,金融機構要優(you) 化管理機製,提高創新在公司經營目標和企業(ye) 文化中的權重,形成有利於(yu) 創新的管理和運營機製,為(wei) 金融創新提供土壤。另一方麵,金融機構需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大投研人員的培養(yang) 與(yu) 引進。擁有強大的投研能力,是做好金融產(chan) 品創新,為(wei) 投資者提供良好的風險收益產(chan) 品的基礎。(證券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