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聰明”還是“努力” 父母該怎樣表揚孩子

發布時間:2022-12-27 11:21:00來源: 光明日報

  近年來,在積極性評價(jia) 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表揚作為(wei) 一種積極性評價(jia) 在家庭教育中備受重視。對於(yu) 學業(ye) 成績的好壞而言,能力和努力是兩(liang) 個(ge) 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能力表揚(如“你真聰明”)和努力表揚(如“你很努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人們(men) 最常使用的表揚方式。那麽(me) ,表揚究竟應該指向孩子的聰明還是努力?這是一個(ge) 值得深思的教育問題。

  一項針對美國母親(qin) 的大樣本調查結果顯示,85%的母親(qin) 認為(wei) ,能力表揚更能增加兒(er) 童的動機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但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常常會(hui) 遇到這樣的困惑:為(wei) 什麽(me) 越表揚孩子聰明,孩子越害怕挑戰性任務,麵對失敗時越容易放棄?

  在過去的20餘(yu) 年裏,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羅爾·德韋克教授(Carol S. Dweck)做了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證明了能力表揚對兒(er) 童的認知、情緒和行為(wei) 發展會(hui) 產(chan) 生一係列消極影響。在我國文化背景下,筆者和課題組也進一步驗證了能力表揚對兒(er) 童心理和行為(wei) 發展所產(chan) 生的消極影響。

  能力表揚會(hui) 降低兒(er) 童對任務本身的興(xing) 趣。心理學家蘭(lan) 迪·西茲(zi) 和埃米·德萊斯科爾表示,孩子生來就有學習(xi) 的渴望,能力表揚所起的作用隻能窒息其天生的內(nei) 驅力,促使他們(men) 盲從(cong) 於(yu) 機械的學習(xi) 方式,或是產(chan) 生對權威的公然反抗和蔑視。當父母運用能力表揚來誘導兒(er) 童參與(yu) 某項活動或發展某項技能時,表揚會(hui) 變成一種外顯的行為(wei) 原因,出現所謂的過度理由效應,即當行為(wei) 的外部原因非常明顯時,內(nei) 部原因所起的作用就會(hui) 大打折扣。

  能力表揚會(hui) 促使兒(er) 童形成不良的歸因風格。能力表揚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yu) 能力因素,如“我取得好成績是因為(wei) 我聰明”。但是,當這些孩子遇到失敗時,也會(hui) 進行能力的反向歸因,如“我沒有取得好成績是因為(wei) 我很笨”。心理學實證研究發現,對失敗進行能力歸因的兒(er) 童會(hui) 表現出消極的自我認知、消極的情感、後續任務中較低水平的堅持性,並伴隨成績的不斷下降,引發習(xi) 得性無助反應。

  能力表揚會(hui) 塑造兒(er) 童的智力固存觀。內(nei) 隱智力觀是指兒(er) 童對“智力是否可以改變”這一問題的內(nei) 在觀念,分為(wei) 智力固存觀和智力發展觀。其中,持有智力固存觀的兒(er) 童認為(wei) 智力是先天的、固定的,持有智力發展觀的兒(er) 童認為(wei) 智力通過自身努力是可發展的。內(nei) 隱智力觀是兒(er) 童十分重要的信念係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er) 童的行為(wei) 表現。心理學研究發現,持續的能力表揚易於(yu) 使兒(er) 童持有智力固存觀,他們(men) 會(hui) 特別關(guan) 注對自己能力的判斷,以顯示自己“聰明”。

  能力表揚會(hui) 增加兒(er) 童的自我設限。自我價(jia) 值理論認為(wei) ,人類最害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失敗之後不得不將失敗歸因於(yu) 自己的低能力。為(wei) 了避免將可能的失敗歸因於(yu) 自己的低能力,人們(men) 會(hui) 采用事先準備的一些理由,心理學家稱之為(wei) “自我設限”。能力表揚會(hui) 增加兒(er) 童的自我設限,往往采取“低努力”的自我防禦策略。

  既然被父母廣泛推崇的“能力表揚”可能對兒(er) 童產(chan) 生一係列消極影響,那麽(me) ,父母應該如何恰當地實施表揚呢?

  表揚應適“量”適“度”。當表揚過多時,它的價(jia) 值便會(hui) 降低,對孩子的強化作用也會(hui) 減弱,所以父母給予孩子的表揚要適量。同時,父母也不應誇大表揚。如果孩子明明表現得不好,父母卻要給予他們(men) 表揚,那麽(me) ,這樣的表揚一方麵會(hui) 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覺得自己不值得被表揚,產(chan) 生不安心理;另一方麵,也會(hui) 讓孩子產(chan) 生一種錯覺,認為(wei) 自己是最好的,以至於(yu) 無法客觀、理性地看待自己。

  表揚應對“事”不對“人”。表揚和批評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均應對“事”不對“人”。在表揚過程中,父母應指向孩子的努力程度或完成任務過程中所采用的策略等,而不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個(ge) 性特質。表揚應盡可能具體(ti) ,具體(ti) 化的表揚與(yu) 孩子的自我評價(jia) 和信念之間出現差距與(yu) 衝(chong) 突的可能性較小,並且對孩子的發展更具指導性。

  表揚要避免設置競爭(zheng) 性的情境。我國父母常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試圖以朋輩榜樣的示範作用激勵自家孩子做得更好。隨著我國二孩和三孩政策的放開,多子女家庭不斷增多,父母在家庭中實施表揚時也常常在多個(ge) 子女之間進行比較。在比較性和競爭(zheng) 性的情境中,會(hui) 讓孩子產(chan) 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抵觸情緒,甚至無法接受兄弟姐妹比自己好,對孩子的成長產(chan) 生極為(wei) 不利的影響。

  表揚要避免產(chan) 生“低能力”的推論。父母在表揚中要強調孩子的努力,但努力表揚並非總是適用的,以下情境中父母要慎用表揚,包括努力表揚:其一,當兒(er) 童在簡單任務上取得成功時。其二,當兒(er) 童付出很大努力卻依然失敗時。在此類情境下,努力表揚對兒(er) 童的積極影響非常有限,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10歲左右的孩子就能夠清晰認知到努力與(yu) 能力並非正相關(guan) ,這時努力表揚反而會(hui) 成為(wei) 孩子推斷自己低能力的線索。(光明日報 作者:邢淑芬,係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