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類乙管”我國具備了什麽條件?防控重點有何變化?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題:“乙類乙管”我國具備了什麽(me) 條件?防控重點有何變化?——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回應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宋晨、溫競華
新冠病毒感染將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類甲管”調整為(wei) “乙類乙管”。政策調整具備了哪些條件?疫情防控措施有哪些主要變化?醫療資源儲(chu) 備能否滿足救治需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27日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就相關(guan) 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實事求是、主動作為(wei) 、因時因勢優(you) 化完善防控政策
“當前,隨著病毒變異、疫情變化、疫苗接種普及和防控經驗積累,我國新冠疫情防控進入了新階段。”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說,密切跟蹤病毒特點,研判疫情形勢,加快推進疫苗接種和藥物供給、加強醫療救治和防控體(ti) 係建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等因素,都為(wei) 我國調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歸類創造了條件。
李斌表示,依法將新冠病毒感染從(cong) “乙類甲管”調整為(wei) “乙類乙管”,是疫情防控策略的重大調整,體(ti) 現了實事求是、主動作為(wei) 、因時因勢優(you) 化完善防控政策。調整後,絕不是放任不管,絕不意味著所有防控措施退出,而是要繼續強化管理、強化服務、強化保障。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說,“乙類乙管”絕不是放任不管,應該將工作重心從(cong) 防感染轉移到醫療救治上來,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的平穩有序。
調整後防控措施主要有四方麵變化
針對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實施“乙類乙管”後給疫情防控措施帶來的主要變化,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le) 介紹,有以下四個(ge) 方麵:
一是在傳(chuan) 染源發現方麵,主要通過醫療機構就診、居民自我健康監測、重點人群檢測等方式來發現感染者,不再采用全員核酸篩查等方式。
二是在傳(chuan) 染源管理方麵,對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病例采取居家健康管理,不再實行隔離治療措施或隔離觀察。
三是在社會(hui) 麵防控方麵,防控措施更多集中在重點場所、重點機構、重點人群,取消或減少對其他場所機構和人員活動的限製,盡量減少對群眾(zhong) 正常生產(chan) 生活的影響。
四是在國境衛生檢疫方麵,對入境人員不再實施閉環轉運、集中隔離等措施。來華人員按照海關(guan) 要求,填寫(xie) 健康申明卡,申報正常且海關(guan) 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的人員可直接進入到社會(hui) 麵。
不斷擴充醫療資源 滿足患者診療需求
當前,隨著疫情發展進入不同階段,各地醫療救治需求不同。有的發熱門診診療需求比較突出,有的急診和重症救治壓力較大。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表示,各地正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擴充醫療資源,擴大醫療服務供給,滿足患者診療需求。
在重症患者救治方麵,主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擴容全國重症醫療資源,各地按要求擴容和改造定點醫院、亞(ya) 定點醫院,增加二級醫療機構重症醫療資源,重點拓展三級醫院重症醫療資源;二是關(guan) 口前移,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wei) 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實施分級健康管理;三是三級醫院發揮重症救治兜底保障作用,擴容急診接診能力,暢通急診和住院病房收治的綠色通道,急診留觀的重症患者要實現24小時清零收治,更快速循環和周轉急診資源,收治更多重症患者。
保健康、防重症 重點做好“三重一大”
常繼樂(le) 表示,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不是鬆口氣、歇歇腳的信號,更不是“一放了之”。調整後的工作目標確立為(wei) “保健康、防重症”,工作重點可以概括為(wei) “三重一大”。
“三重一大”包括加強重點人群保護,進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開展65歲及以上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健康調查,做好分級分類診療工作;加強重點機構防控,養(yang) 老院和社會(hui) 福利院等機構要適時采取封閉管理,嚴(yan) 防機構內(nei) 發生聚集性疫情;做好重點行業(ye) 防控,對維持社會(hui) 基本運行的公安、交通等行業(ye) ,建立人員輪崗備崗製度;動態開展大型密閉場所防控和大型活動管理,疫情嚴(yan) 重時,對人員容量大、空間密閉的場所,短期內(nei) 可以采取必要的減少人群聚集和人員流動等措施。
當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還存在不確定性。中國疾控中心傳(chuan) 防處主任醫師殷文武提醒,在實施“乙類乙管”之後,社會(hui) 麵傳(chuan) 染源不確定,更要堅持做好個(ge) 人防護,包括勤洗手、規範佩戴口罩、積極接種疫苗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