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區醫院擴容 守住救治“第一道關”
疫情防控“關(guan) 口前移” 全力“保健康、防重症”
上海社區醫院擴容 守住救治“第一道關(guan) ”
1月4日晚上9點多,餘(yu) 銘剛還在用微信回複轄區居民的病情谘詢。他是上海市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這是他工作的常態。
“轄區內(nei) 居民有大大小小的問題都第一時間聯係我,雖然每天都有回不完的微信,但很有成就感。”作為(wei) 居民的健康“守門人”,餘(yu) 銘剛和轄區近6000名居民簽約,“每天工作時間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作為(wei) 上海市6000多名簽約家庭醫生之一,餘(yu) 銘剛的工作是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織密基層健康保護網的縮影。
多方數據顯示,上海近期到達新冠病毒感染峰值狀態,各級醫院特別是大型綜合性醫院麵臨(lin) 著極大的診療壓力。
為(wei) 了提升社區醫院的救治能力,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迅速行動,在完成第一輪發熱診療擴容的基礎上,緊緊圍繞“保健康、防重症”目標,全力推進第二輪擴容增能,推動新冠重症感染者在社區層麵的“早發現、早幹預、早分流”。
1月2日,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增吸氧位1711個(ge) 、輸液位2562個(ge) ,發熱診間、病床、心電監護儀(yi) 等數量持續增加。同時,抗病毒藥物(小分子藥物)、指氧儀(yi) 、氧氣罐等物資優(you) 先向社區傾(qing) 斜配備。
1月3日是元旦假期後開診第一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來到徐匯區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裏的門診接診人數較去年年底明顯增加,達1667人次,其中不少是在二三級醫院開完藥後來輸液的。
“這兩(liang) 天門診接診的患者以老年人為(wei) 主,主要症狀是新冠病毒感染後的持續發燒或轉陰後長時間咳嗽。”該中心醫生李自華告訴記者,對於(yu) 有上述症狀的老年人,醫生會(hui) 為(wei) 其查驗血象、拍胸部CT進一步確認,“大部分的輕症患者可以由社區醫院通過開藥、補液等方式治療,症狀較嚴(yan) 重的則由社區醫院轉至二三級醫院進行診治”。
在目前發熱診療服務的基礎上,該中心延長發熱哨點門診時間,從(cong) 早上8點開放至晚上8點,每周7天不間斷。
“我們(men) 還開展了對65歲以上新冠病毒感染者等重點人群的分層管理,把有基礎性疾病、沒有打過疫苗等情況的居民作為(wei) 紅色重點人群關(guan) 注,如果有問題可以提前與(yu) 家庭醫生溝通,病情嚴(yan) 重的由家庭醫生做120優(you) 先轉診。”該中心醫務科科長毛逸豔告訴記者,在村居委開展感染人群管理的基礎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上門、電話、微信等形式增加健康監測頻次,逐步推進指氧儀(yi) 等設備配置,將氧飽和度納入對重點人群感染者健康監測內(nei) 容。
除了對重點人群進行評估,上海市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在市區專(zhuan) 家組指導下,對符合指征的感染者及時指導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全力做到“早幹預”。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備有100盒輝瑞新冠藥物,由醫生為(wei) 患者評估後開具。
在問診的居民中,有一位70多歲、居住在徐匯區日輝六村小區的老先生,令餘(yu) 銘剛印象深刻。老先生患有高血壓,病毒感染後出現頭暈症狀,於(yu) 是去三甲醫院急診就診,後經醫生診斷為(wei) 肺部感染。因老人就醫不便,於(yu) 是由餘(yu) 銘剛遠程指導用藥居家治療,目前病情已經趨於(yu) 穩定。
“對於(yu) 符合條件的居家治療感染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將其納入家庭病床管理,規範提供藥物、氧療、營養(yang) 支持等服務。”毛逸豔表示,依托家庭醫生轉運綠色通道、區域醫聯體(ti) 轉診等渠道,家庭醫生團隊可以協助症狀加重的感染者及時轉運至上級醫院,並盡快安排救治。目前,該中心轄區內(nei) 已有10餘(yu) 名居民通過家庭醫生聯係120轉診至二三級醫院,得到及時救治。“在這個(ge) 過程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起到很好的網底作用,通過對早期患者尤其是老年群體(ti) 進行早幹預、早治療,既能降低重症率,又能減輕上級醫院的接診壓力。”
患者除了可以“由下到上”轉診,也可以經二三級醫院診斷、病情平穩後,“反向”轉到離家較近、就診便捷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後續治療,釋放醫院的醫療資源。同時,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加快擴容建設,增加相關(guan) 醫療設備。
斜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擴大氧療區,由原來的5個(ge) 氧療位增加到25個(ge) ;開放供氧接口,居民在日常門診即可開具氧氣票,由第三方公司“送氧上門”。“氧氣由液氧罐通過管道直接接入輸液室的座位上,患者可以邊輸液邊吸氧。我們(men) 還備有幾十個(ge) 氧氣袋,滿足患者在輸液位滿員情況下的吸氧需求。”毛逸豔說,為(wei) 了收治適合在社區治療的患者,該中心還對病區進行合理的區域劃分,騰挪出20張床位用於(yu) 接收上級醫院分流來的病人。
上海市衛健委還加大對社區醫生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men) 對重點人群的識別、診斷和處置能力。“培訓中,專(zhuan) 家為(wei) 我們(men) 介紹了一款醫生自查類小程序,方便我們(men) 了解診斷過程中的藥物配伍等問題。”斜土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們(men) 已經參加了5次線上培訓,達到全科醫生全覆蓋。
在疫情的不斷衝(chong) 擊下,該中心約80%的醫護人員都感染過新冠病毒,他們(men) 適當休息後便迅速返崗。“隻要上級有號召我們(men) 就響應,病人有需求我們(men) 就堅守。”毛逸豔說。
2022年12月31日,毛逸豔和同事們(men) 陸續收到了上海市發放的6000元一次性津貼。近日,上海市衛健委發布《關(guan) 於(yu) 保障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力量的工作意見》的通知,要求在落實績效激勵方麵,向市、區兩(liang) 級醫療機構中直接參與(yu) 新冠病毒感染防疫和救治一線工作的醫務人員發放相關(guan) 補助。“‘陽’過的醫護人員還有額外的1400元補助,大家都感受到了對醫護人員的關(guan) 愛,心裏很溫暖。”毛逸豔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一迪 魏其濛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