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行業重拾“煙火氣” 上市企業爭相入局分羹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王軍(jun)
防疫政策優(you) 化疊加冬季旅遊旺季來臨(lin) ,海南離島免稅近期重拾了“煙火氣”。
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中旬以來,海南離島免稅日均銷售金額超1億(yi) 元,元旦三天假期日均購物金額更是達到1.4億(yi) 元。國內(nei) 免稅市場在新的一年迎來了“開門紅”,免稅行業(ye) 這個(ge) 賽道也愈發受到追捧。
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步步高、嶺南控股、中百集團等十多家企業(ye) 正在申請免稅牌照。此外,早在2020年就獲得免稅牌照的王府井旗下的國際免稅港,也將於(yu) 近期正式開業(ye) 。國內(nei) 免稅龍頭中國中免也於(yu) 2022年10月在海口開設了全球最大單體(ti) 免稅店。
“新人”陸續入局,老玩家持續擴大版圖。在出入境逐漸恢複、持續擴大內(nei) 需和加快免稅行業(ye) 發展的背景下,免稅行業(ye) 有望在疫後強勢複蘇,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也將吸引更多玩家競逐。
上市企業(ye) 紮堆申請牌照
旅遊消費市場回暖,資本市場也有新動向。
根據王府井最新公告,王府井國際免稅港將於(yu) 2023年1月正式開業(ye) ,項目總經營麵積10.25萬(wan) 平方米,計劃分三期開業(ye) 。目前,一期已引進香化、黃金配飾、數碼家電、家居、酒水、兒(er) 童、保健品、食品咖啡及體(ti) 育用品等九大品類,將近400個(ge) 品牌,其中海南首進品牌20餘(yu) 家。據悉,王府井於(yu) 2020年6月取得免稅牌照,2022年5月公司收購了萬(wan) 寧首創奧特萊斯,隨後更名為(wei) 悅舞小鎮,10月獲批離島免稅項目。
格力地產(chan) 也在近日宣布,擬購買(mai) 珠海免稅100%股權,向上市公司注入盈利能力較強的免稅業(ye) 務,將公司發展成為(wei) 擁有以免稅業(ye) 務為(wei) 主導的大消費產(chan) 業(ye) 、發展可期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chan) 業(ye) ,以及堅持精品化路線的房地產(chan) 業(ye) 三大板塊為(wei) 核心的大型上市公司。
此外,在2022年11月發布公告擬購買(mai) 海旅投持有的海南旅投免稅100%的股權之後,海汽集團離免稅牌照又進了一步。近期,該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hui) 行政許可項目審查一次反饋意見通知書(shu) 》,公司及相關(guan) 中介機構將按要求在規定期限內(nei) 組織材料報送中國證監會(hui) 行政許可受理部門。
作為(wei) 國內(nei) 免稅龍頭,中國中免在並購整合海南免稅及日上免稅行之後,又於(yu) 2021年12月公告現金收購中僑(qiao) 免稅的母公司港中旅資產(chan) 公司,整合後的中國中免2021年市占率達86%。據悉,港中旅資產(chan) 公司擁有免稅外匯商品經營資質,可以經營外匯免稅商店,即回國補購型的市內(nei) 免稅店。中國中免稱,公司目前沒有此類型免稅店,交易有助於(yu) 公司進一步整合免稅資源,鞏固和完善公司免稅業(ye) 務布局。至此,中國中免已完成全免稅渠道資質的布局。
免稅市場不斷擴容,無論是“老玩家”還是“新手”都想分得一杯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中百集團、嶺南控股、大商股份、步步高等十餘(yu) 家公司在申請免稅牌照,但這些企業(ye) 的牌照申請工作一直未取得實質進展。
據了解,免稅行業(ye) 實行國家特許經營,牌照成為(wei) 公司開展業(ye) 務的關(guan) 鍵。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企業(ye) 與(yu) 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趙聖慧向記者介紹,企業(ye) 獲得免稅商品經營資質,需經過財政、商務、海關(guan) 、稅務、旅遊局以及國務院等部門的批準。目前全國僅(jin) 有10張牌照,分別是中國中免、海南免稅、中免日上、中出服免稅、中僑(qiao) 免稅、王府井、深圳免稅、珠海免稅、海旅免稅、海控免稅,中國中免在其中就擁有了4張牌照。
不難發現,申請免稅牌照的企業(ye) 多數是商貿零售類企業(ye) 和大型地產(chan) 公司。趙聖慧分析,商業(ye) 零售企業(ye) 擁有自己的零售物業(ye) 或相關(guan) 業(ye) 務,也有一定的貨源渠道,開展免稅業(ye) 務更能為(wei) 他們(men) 的零售業(ye) 務引流。地產(chan) 和旅遊有天然的結合,也為(wei) 免稅店創造了一定的消費場景。因此,這兩(liang) 類公司獲得牌照之後更便於(yu) 開展免稅業(ye) 務。作為(wei) 一種稀缺資源,直接申請顯然門檻更高,所以上述多家企業(ye) 都通過並購具有相關(guan) 資質的企業(ye) 來進入免稅賽道。
“海南效應”火爆
免稅牌照火熱的背後,是免稅行業(ye) 的“海南效應”愈發凸顯,防疫政策的放鬆更是給國內(nei) 免稅行業(ye) 吹來一股東(dong) 風。
過去三年的疫情讓全球免稅行業(ye) 深受重挫,中國政府也為(wei) 此不斷放寬免稅行業(ye) 政策以支持免稅行業(ye) 發展。2020年6月1日,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ti) 方案》,提出“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wan) 元,擴大免稅商品種類”。當年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新政實施: 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規定;單件商品最高免稅額度為(wei) 10萬(wan) 元;商品品種由38種增至45種……作為(wei) 國內(nei) 最大的免稅市場,海南離島免稅在各項政策的刺激下獲得了高速增長。
海口海關(guan) 統計數據顯示,自2020年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至2022年6月底,海關(guan) 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906億(yi) 元、銷售件數1.25億(yi) 件、購物旅客1228萬(wan) 人次,日均購物金額1.24億(yi) 元,較新政實施前增長257%。中國(海南)發展研究院發布的《海南免稅消費市場現狀與(yu) 趨勢》報告顯示,到2025年,海南離島免稅消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yi) 元,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免稅消費市場。
“海南自由港的建設確實刺激了很多企業(ye) ,但這背後最根本的還是國內(nei) 消費者對進口商品強大的消費需求。”趙聖慧分析,我國進口商品關(guan) 稅從(cong) 6.5%~18%不等,增值稅為(wei) 17%,消費稅達30%,累計需要繳納超過60%的關(guan) 稅以及相關(guan) 的稅費,免稅商品在普通進口商品麵前有著巨大的價(jia) 格優(you) 勢,而我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消費熱度一直很旺盛。企業(ye) 正是看到了這樣一個(ge) 巨大市場,紛紛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免稅品經營資質來銷售免稅商品。
近期防疫政策放鬆,疊加冬季旅遊旺季到來,海南離島免稅市場更是成為(wei) 了冬日裏的“一把火”。據海南海關(guan) 介紹,自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海關(guan) 共監管離島免稅購物金額4.22億(yi) 元、購物旅客4.3萬(wan) 人次、件數47.6萬(wan) 件。人均購物金額9816元,恢複到去年同期水平。“防疫政策放開後,企業(ye) 預期未來旅遊業(ye) 會(hui) 振興(xing) ,而旅遊業(ye) 這幾年最火的就是免稅店,所以不少企業(ye) 都想趕上疫後報複性消費的浪潮。”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記者分析,免稅店這個(ge) 商業(ye) 業(ye) 態,是這幾年旅遊和商業(ye) 結合最火爆的一個(ge) 概念,這個(ge) 概念在疫後有望得到進一步強化。
利潤高門檻也高
相對於(yu) 國內(nei) 商貿流通業(ye) ,作為(wei) 一個(ge) 特殊經營行業(ye) ,免稅這個(ge) 業(ye) 態的高利潤空間也是眾(zhong) 多玩家紛紛入局的重要原因。
中國中免業(ye) 績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免稅商品銷售收入快速增長,由2017年的149億(yi) 元增至2019年的458億(yi) 元。免稅商品銷售毛利率2017年為(wei) 45.7%,2018年為(wei) 53.1%,2019年為(wei) 50.0%。疫情影響下,由於(yu) 對銷售商品加大折扣及促銷力度,中國中免2020年免稅商品銷售收入明顯下降,2021年有所回升,但銷售毛利率降至37.8%。
格力地產(chan) 收購珠海免稅時公布的業(ye) 績情況也證實了免稅較強的盈利能力。據格力地產(chan) 公告,珠海免稅2019年實現營業(ye) 收入26.6億(yi) 元,實現淨利潤7.2億(yi) 元,淨利率達27.2%。2020年、2021年、2022年1~9月,珠海免稅的營業(ye) 收入分別為(wei) 12.7億(yi) 元、19.1億(yi) 元、12.6億(yi) 元,淨利潤分別為(wei) 1.5億(yi) 元、6.1億(yi) 元、2.2億(yi) 元,對應的淨利率分別為(wei) 11.8%、32.1%、17.1%。
格力地產(chan) 表示,收購珠海免稅後,上市公司的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預計得以明顯提升,每股收益預計將增厚,有利於(yu) 增強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然而,免稅行業(ye) 不僅(jin) 利潤高,門檻也特別高,即便拿到牌照了,也不意味著馬上就能做起免稅商品的銷售生意。比如,王府井雖然在2020年6月就拿到了免稅牌照,開始布局免稅市場,但是直到2022年才有線下實體(ti) 店落地的消息。這也從(cong) 側(ce) 麵反映,免稅這個(ge) “香餑餑”並不是想吃就能吃。
“王府井的入局,意味著免稅牌照有放開的跡象,未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ye) 獲得牌照,行業(ye) 的發展或許會(hui) 更加均衡和健康。”趙聖慧認為(wei) ,這種均衡和健康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第一,已經擁有牌照的經營者,在激烈競爭(zheng) 下會(hui) 更多思考如何去豐(feng) 富商品品類、創新業(ye) 務類型;第二,一定程度上有利於(yu) 打破地方的壟斷格局,以往隻有一、二線城市才有免稅店,尤其以口岸免稅和機場免稅為(wei) 主,其他地區如果沒有口岸和機場,基本就不會(hui) 有免稅店。如果有更多新入局者申請到市內(nei) 的免稅店,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也可以買(mai) 到免稅商品。
盤和林也認為(wei) ,隨著運營商增多,未來免稅商店對於(yu) 企業(ye) 業(ye) 績增長的推動能力會(hui) 逐步減弱。“沒有消費者會(hui) 拒絕性價(jia) 比的誘惑,這也是商業(ye) 渠道競爭(zheng) 的本質。”他指出,免稅需求總量是龐大的,隻是這個(ge) 蛋糕分食的企業(ye) 越來越多,單家企業(ye) 所分到的好處就越來越有限。“企業(ye) 未來毛利率一定會(hui) 承壓,甚至需要通過賠本燒錢來擴大市場份額。”
艾媒谘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曾指出,拿到免稅牌照隻是第一步,要真正把免稅店運作起來,還需要人才、貨源、地段三方麵的資源支撐。其中,貨源關(guan) 係到價(jia) 格是否有優(you) 勢、品類是否充足等,地段則決(jue) 定了客流量。
在趙聖慧看來,企業(ye) 拿到免稅牌照並且真正運作起來後,商品的品質管理最為(wei) 重要。“免稅本身就是優(you) 質商品的代言,消費者普遍認為(wei) 免稅店銷售的商品都是有一定品牌力的,或者當地比較優(you) 質的商品,所以企業(ye) 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商品的品質管理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