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遊紅利撲麵而來 國內免稅行業何以比拚全球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王軍(jun)
近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發布《關(guan) 於(yu) 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 “乙類乙管”的總體(ti) 方案》,並提出自1月8日起優(you) 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有序恢複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伴隨出入境政策的調整,中國出入境需求撲麵而來,近期的機票、簽證、酒店預定等方麵業(ye) 務量都呈現快速上漲態勢,不少旅客都已做好出境遊計劃。麵對境外這麽(me) 多類型免稅店,國內(nei) 免稅行業(ye) 還能否持續火熱?
自1980年至今,中國免稅行業(ye) 已有40多年的發展曆史,但國內(nei) 僅(jin) 10家企業(ye) 獲得免稅牌照。從(cong) 免稅運營上看,日上免稅行和海南免稅均由中免絕對控股,相當於(yu) 中免實際擁有四成免稅牌照。而且,10家企業(ye) 各自免稅牌照的經營區域和經營類別各不相同。中國中免通過收購擁有免稅全牌照,可以經營機場、口岸免稅店,離島免稅店,市內(nei) 免稅店;深免集團和珠免集團主要經營機場、口岸免稅店;中出服主要經營機場、口岸免稅店,市內(nei) 免稅店;港中旅(中僑(qiao) )主要經營市內(nei) 免稅店;王府井為(wei) 離島免稅店。
由於(yu) 中國市場免稅牌照數量稀缺,免稅特許經營權屬於(yu) 稀缺資源,因此在內(nei) 地的低價(jia) 競爭(zheng) 並不明顯,但出境遊放開之後,尤其是港澳通關(guan) 以後,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這將一定程度上影響內(nei) 地免稅市場,尤其是海南免稅市場。港澳免稅市場相對來說距離近、價(jia) 格便宜、政策也比較友好,同時港澳還是比較發達的旅遊目的地,有望在出境遊放開之後迎來第一波紅利。
格力地產(chan) 在收購珠海免稅時也提醒投資者,國內(nei) 外大型免稅運營商經過多年發展,經營模式較為(wei) 成熟,已具備一定競爭(zheng) 優(you) 勢,並占據較大的市場規模,形成較強的規模效應。若國內(nei) 外大型免稅運營商市場份額進一步增加,供應鏈議價(jia) 能力進一步增強,其銷售的免稅商品全球比價(jia) 競爭(zheng) 優(you) 勢將持續提升,免稅行業(ye) 市場競爭(zheng) 將加劇。珠海免稅若無法準確把握行業(ye) 發展趨勢以快速應對市場競爭(zheng) 狀況的變化,將麵臨(lin) 現有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
當然,強大的市場需求也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這個(ge) “蛋糕”夠大。就疫情之前的中國市場而言,據世界免稅協會(hui) 統計,2019年,中國消費者免稅消費占全球免稅消費規模的40%,其中境外免稅消費超過1800億(yi) 元,僅(jin) 中國一個(ge) 國家的消費者就撐起了全球免稅消費的近半壁江山。免稅店主要以奢侈品為(wei) 主,貝恩谘詢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境內(nei) 外購買(mai) 奢侈品984億(yi) 歐元,占全球奢侈品總額的三分之一,依然是最大的消費國家。但從(cong) 目前來看,免稅市場主要消費在國外。2019年,中國人消費了全球40%的免稅品,但中國免稅市場銷售規模卻隻占全球份額的8%,說明中國免稅行業(ye) 提升潛力巨大。
另據商務谘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3年,全球免稅市場規模將超過疫情前,達4221億(yi) 元,中國免稅市場規模占比將提升至31.3%。2026年全球免稅市場規模7437億(yi) 元,中國免稅市場占全球市場比重有望進一步增長,達到44.8%。
近期印發的《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也提及免稅業(ye) 發展,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更好滿足中高端消費品消費需求,促進免稅業(ye) 健康有序發展。開源證券分析師初敏認為(wei) ,綱要進一步強調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免稅相關(guan) 政策有望持續優(you) 化落地,2022年低基數疊加當前回暖趨勢,2023年免稅業(ye) 離島和出境業(ye) 務複蘇有望伴隨政策持續落地分階段兌(dui) 現。
但是,正如格力地產(chan) 所提示的,要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中國免稅運營上還需準確把握行業(ye) 發展趨勢以快速應對市場競爭(zheng) ,提高供應鏈議價(jia) 能力進一步增加市場份額。盤和林也認為(wei) ,我國免稅行業(ye) 在購物便利性上還有提升空間,免稅政策還有進一步放寬的空間,尤其在免稅店的選品上,應盡量錯開和國內(nei) 商品的競爭(zheng) ,尋求差異化和獨特性,方能吸引更多消費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