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要有養老“明白人”
目前,我國65歲老齡人口數量已經超過2億(yi) 人,占全國人口的14.2%。對許多人來說,如何養(yang) 老成了必須要麵對和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養(yang) 老”也成為(wei) 今年兩(liang) 會(hui) 代表委員們(men) 關(guan) 注的焦點和熱議話題。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魏麗(li) 娜、黃嵐
建立社會(hui) 監護製度
為(wei) “老有所養(yang) ”提供保障
廣州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長趨勢,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yang) 老需求不斷呈現多樣化的特征,對完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的養(yang) 老服務供給主要是生活照料、適老化環境、慢病管理、康養(yang) 照護、心理慰藉等,老年人合法權益保障在養(yang) 老服務中缺失。針對此問題,廣州市政協委員歐陽智鴻建議建立社會(hui) 監護製度,通過完善服務體(ti) 係、開展社會(hui) 監護試點工作、探索監護及監護監督規範製度、普及理念與(yu) 持續社會(hui) 教育等措施,為(wei) “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依”提供保障。
麵對監護的問題,很多人會(hui) 優(you) 先選擇親(qin) 人、同事或信任的朋友作為(wei) 監護人,但由於(yu) 各種不確定的因素,比如監護人自身健康狀況變化或遭遇人身意外、搬遷、擔心產(chan) 生爭(zheng) 議、專(zhuan) 業(ye) 能力不足甚至監護人出現道德風險等情形,導致個(ge) 人不願意擔任監護人、無法擔任監護人、或監護缺位的情況。對此歐陽智鴻認為(wei) ,由於(yu) 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導致不願意擔任監護人、無法擔任監護人、或監護缺位等情況,老年人監護所托非人,或所托非願,自身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人身與(yu) 財產(chan) 出現風險的情況屢見不鮮,建立社會(hui) 監護製度,完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迫在眉睫。在第二次老齡潮(2022—2035年)來臨(lin) 之際,建立社會(hui) 監護及相關(guan) 監護監督製度,充分鼓勵與(yu) 支持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填補現有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監護製度的缺失是必要且重要的。
提案提到,建議在現行養(yang) 老服務清單權益維護類別“國家監護”項下,新增“社會(hui) 監護”,製定服務內(nei) 容、服務對象、保障標準與(yu) 服務要求,同時明確各級民政、街道居委對應社會(hui) 監護管理的職能科室,探索建立相應的管理機製。同時,可參考“老齡化,失獨、空巢、孤寡老人,事實無人監護老人占比”等指標,作為(wei) 篩選區域開展試點工作,對老年人監護需求進行調研,確定重點人員,委托社會(hui) 監護機構提供監護相關(guan) 谘詢與(yu) 服務,支持與(yu) 培育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監護服務機構,建立街道、居委、社工站的聯席工作與(yu) 監護備案機製,將監護服務納入基層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
如何整合資源,完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歐陽智鴻建議以人民為(wei) 中心,鼓勵與(yu) 支持養(yang) 老服務類協會(hui) 及組織整合資源,依托銀發科技,新增納入監護服務板塊,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對老年人提供精準服務,完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
打通養(yang) 老服務無障礙對接的“最後50米”
《廣州市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十四五”規劃》提出健全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拓展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等要求。市人大代表徐嵩建議,按照常住老年人的比例,在每個(ge) 社區設置養(yang) 老服務“明白人”,即養(yang) 老服務專(zhuan) 崗或專(zhuan) 員,打通養(yang) 老服務無障礙對接的“最後50米”。
建議提到,廣州市的養(yang) 老機構以及各種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快速發展,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不斷更新,現有社區嵌入式養(yang) 老機構、家庭養(yang) 老床位服務、養(yang) 老大配餐、長者飯堂等可以給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配餐、康複護理、醫療保健、日間托管、臨(lin) 時托養(yang) 、文化娛樂(le) 等多種服務,滿足了養(yang) 老的多元化需求。
但是,麵對養(yang) 老服務新模式、新設施,很多老年人由於(yu) 獲取消息途徑有限,對身邊的養(yang) 老資源不了解、不熟悉、不會(hui) 選擇;對於(yu) 各種服務的服務對象、申請材料、辦理流程、注意事項、優(you) 缺點及如何申請政府資助等無從(cong) 下手,有些甚至落入養(yang) 老服務詐騙的陷阱。
因此,建議在每個(ge) 社區按照常住老年人的一定比例設置養(yang) 老服務“明白人(養(yang) 老服務專(zhuan) 崗或專(zhuan) 員)”,實現養(yang) 老服務供需無障礙對接。
徐嵩建議,社區可以整合已有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等工作力量,或通過向第三方購買(mai) 服務方式、政府雇員的方式,配置養(yang) 老服務專(zhuan) 崗,通過上門、電話、微信等服務方式,負責社區老年人信息登記、需求調查、巡訪、開展養(yang) 老服務政策宣傳(chuan) 等相關(guan) 工作,為(wei) 老年人提供各類幫辦服務,幫助無條件上網或無電腦操作能力的老年人網上申請需要的服務、應急突發處置等,還可以為(wei) 老年人量身定製適合其自身狀況的養(yang) 老服務內(nei) 容,精準將適合該位老年人的養(yang) 老服務送到老人身邊供其選擇,實現服務和需求的有效對接。
其次,老年人作為(wei) 需要保護的高危人群,在當前疫情下養(yang) 老服務專(zhuan) 崗還可以負責本社區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的情況摸查,加強對空巢、獨居、孤寡等特殊群體(ti) 老年人上門走訪、電話查訪,提醒老年人加強自我防護,及時幫助患病老人緊急救助或轉診。
徐嵩表示,“養(yang) 老服務專(zhuan) 崗製度”以實現老有頤養(yang) 為(wei) 目標,花小錢辦大事,通過提高養(yang) 老服務信息的信息對稱,打通養(yang) 老服務對接的“最後50米”,有望有效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幸福感,提升政府和社會(hui) 資源配置效率。
建立獨居老人居家養(yang) 老醫療急救服務體(ti) 係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東(dong) 湖酒家董事長黃增懌表示,獨居老人居家養(yang) 老突發意外急救渠道單一,需整合多種社會(hui) 力量。目前,120急救是獨居老人居家養(yang) 老突發意外的唯一急救渠道。智慧養(yang) 老平台、公益慈善組織、社工、小區物業(ye) 、社區居家養(yang) 老互助團、誌願者等社會(hui) 力量,基本都獨立於(yu) 120急救網絡係統,目前缺乏有效對接。
黃增懌表示,局域性居家養(yang) 老急救醫療服務體(ti) 係連接獨居老人家庭、小區物業(ye) 和社區急救中心(在社區服務機構領導下,由基層醫療機構負責)、附近大型醫院,統籌各相關(guan) 部門機構,形成局域急救網絡係統,實現居家、基層急救中心與(yu) 大型醫院的有效銜接,社區基層急救中心提供全天候24小時即時應答服務,為(wei) 居家養(yang) 老老人突發應急時提供精準、高效急救服務。其中,建立獨居老人(社區)急救網絡係統,提升院前急救能力:有急救需求的獨居老人提出申請,獨居老人隨身攜帶便攜式智能呼叫儀(yi) ,一旦突發意外,可通過智能呼叫儀(yi) 緊急聯係小區物業(ye) 和社區急救中心。小區物業(ye) 和誌願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快速到達現場,為(wei) 後續專(zhuan) 業(ye) 急救開辟通道;社區急救中心接到急救電話,獲取老人的定位信息,可快速做出響應,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時進行現場急救處理,視老人具體(ti) 情況決(jue) 定是否需要轉送至附近大型醫院做進一步救治。(廣州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