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氣象局介紹《202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發布時間:2023-01-09 15:3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9日電 9日,中國氣象局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會(hui) 上,中國氣象局科學與(yu) 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xing) 贏就《2021年中國溫室氣體(ti) 公報(總第11期)》有關(guan) 情況作了介紹。

  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1年中國溫室氣體(ti) 公報(總第11期)》。張興(xing) 贏介紹,這是中國氣象局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決(jue) 策服務產(chan) 品,與(yu)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2021年WMO溫室氣體(ti) 公報》相輔相成。

  第一,2021年全球溫室氣體(ti) 濃度監測與(yu) 分析情況。大氣溫室氣體(ti) 濃度聯網監測分析是曆次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IPCC)科學評估報告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等的數據來源和科學基礎。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網(WMO/GAW)負責協調大氣溫室氣體(ti) 及相關(guan) 微量成分的係統觀測和分析。2022年10月26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1年全球溫室氣體(ti) 公報》。公報采用的大氣溫室氣體(ti) 濃度數據來自全球大氣本底觀測站、區域站和貢獻站的觀測資料。公報內(nei) 容顯示:全球大氣主要溫室氣體(ti) 濃度繼續突破有儀(yi) 器觀測以來的曆史記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5.7±0.2 ppm、甲烷濃度達到1908±2 ppb、氧化亞(ya) 氮濃度達到334.5±0.1 ppb,2021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幅約2.5 ppm,略高於(yu) 過去十年2.46 ppm的平均增幅。2021年全球大氣甲烷和氧化亞(ya) 氮濃度也達到了新高,增幅分別達到18 ppb和1.3 ppb。公報特別強調,近兩(liang) 年全球大氣甲烷年增幅顯著提高,是自1983年開始係統性記錄以來的最大增幅。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溫室氣體(ti) 指數分析結果:2021年由大氣長壽命溫室氣體(ti) 引起的輻射強迫相比1990年上升了約49%,而這其中二氧化碳的貢獻超過80%。甲烷是大氣中第二重要的長壽命溫室氣體(ti) ,單位溫室效應高於(yu) 二氧化碳,對全球溫室氣體(ti) 輻射強迫總增長的貢獻約為(wei) 17%左右。

  第二,2021年中國溫室氣體(ti) 濃度監測與(yu) 分析情況。中國氣象局在WMO框架下,協調中國區域的溫室氣體(ti) 及相關(guan) 微量成分高精度觀測。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氣象局陸續建成了由1個(ge) 全球大氣本底站和6個(ge) 區域大氣本底站組成的大氣本底觀測站網,實現對《京都議定書(shu) 》管控的7大類30餘(yu) 種溫室氣體(ti)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ya) 氮/六氟化硫等)觀測,形成了觀測-運行監控-維護標校-質量控製-應用分析等於(yu) 一體(ti) 的溫室氣體(ti) 本底觀測業(ye) 務體(ti) 係。其中甲烷是從(cong) 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青海瓦裏關(guan) 全球大氣本底站開展觀測,2009年起逐步在其他區域本底站建立在線觀測業(ye) 務,積累了我國最長序列的高精度甲烷觀測資料。截至目前,中國氣象局已經組建了包含60個(ge) 地麵觀測站的國家溫室氣體(ti) 觀測網,同時有3顆具備全球主要溫室氣體(ti) 監測能力的衛星在軌運行,形成天、空、地一體(ti) 化的溫室氣體(ti) 立體(ti) 觀測能力。

  張興(xing) 贏指出,《2021年中國溫室氣體(ti) 公報》顯示:2021年中國瓦裏關(guan) 國家大氣本底站觀測的二氧化碳的濃度為(wei) 417.0±0.2 ppm、甲烷的濃度為(wei) 1965±0.6 ppb,氧化亞(ya) 氮的濃度為(wei) 335.1±0.1 ppb,與(yu) 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ti) 相當,二氧化碳濃度較2020年增幅為(wei) 2.5ppm,與(yu) 全球增幅持平,甲烷濃度較2020年增幅約21ppb,略高於(yu) 全球同期增幅。2021年我國6個(ge) 區域本底站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與(yu) 2020年相比總體(ti) 呈現增加趨勢。

  張興(xing) 贏表示,我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全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2021年10月,《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相繼發布,構建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形成各方共同推進的良好格局。

  未來,中國氣象局將進一步提升觀測能力,形成覆蓋我國16個(ge) 氣候關(guan) 鍵區並輻射全球主要緯度帶的全要素溫室氣體(ti) 本底觀測骨幹網,不斷提升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ti) 高精度、高密度的觀測能力,進一步支撐碳源匯監測核校業(ye) 務,為(wei) 順利實現我國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提供科學監測支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