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全麵實行注冊製,把選擇權交給市場

發布時間:2023-02-02 14:14:00來源: 經濟日報

  繼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科創板、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創業(ye) 板、北京證券交易所試點注冊(ce) 製後,全麵實行股票發行注冊(ce) 製正式啟動。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guan) 鍵節點,啟動這一基礎製度改革,寄托著市場各方的熱切期盼。

  進一步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

  注冊(ce) 製改革實質上是對政府與(yu) 市場關(guan) 係的調整,旨在充分貫徹以信息披露為(wei) 核心的理念,把企業(ye) 上市及定價(jia) 的選擇權交給市場。相比於(yu) 核準製,注冊(ce) 製下發行上市不再“神秘”,全過程各環節更加規範、透明、高效,上市關(guan) 鍵靠企業(ye) 質量,企業(ye) 的上市預期更加明確。

  注冊(ce) 製大幅優(you) 化了發行上市條件。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jun) 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新《證券法》將發行條件中“財務狀況良好”和“具有持續盈利能力”的要求調整為(wei) 具有“持續經營能力”,注冊(ce) 製僅(jin) 保留了企業(ye) 公開發行股票必要的資格條件、合規條件,將核準製下的實質性門檻盡可能轉化為(wei) 信息披露要求,監管部門不再對投資價(jia) 值作判斷,這是注冊(ce) 製與(yu) 審批製、核準製的一個(ge) 重大區別。

  從(cong) 全球看,注冊(ce) 製沒有統一模板,但共同的特點是監管部門不對發行人的投資價(jia) 值或未來盈利能力作判斷。“把選擇權交給市場,特別是政府不對股票投資價(jia) 值作判斷,重點督促市場主體(ti) 提高信息披露質量。這是股票發行注冊(ce) 製的核心要義(yi) ,基本內(nei) 涵是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強化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表示。

  實行注冊(ce) 製,絕不意味著放鬆質量要求,審核把關(guan) 更加嚴(yan) 格。“實行注冊(ce) 製要充分考慮我國市場主體(ti) 尚不成熟、誠信法治環境還不完善的現實情況,發揮好政府應有的作用。”趙錫軍(jun) 說。注冊(ce) 製下審核工作更加嚴(yan) 格,主要通過問詢來進行,督促發行人真實、準確、完整披露信息。同時,綜合運用多要素校驗、現場督導、現場檢查、投訴舉(ju) 報核查、監管執法等多種方式,壓實發行人的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責任。

  堅持開門搞審核,這是試點注冊(ce) 製以來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的突出感受。審核注冊(ce) 的標準、程序、內(nei) 容、過程、結果全部向社會(hui) 公開,接受社會(hui) 監督。券商人士表示,證監會(hui) 、交易所與(yu) 市場主體(ti) 的正常溝通渠道是敞口的,專(zhuan) 業(ye) 溝通、有效溝通不斷增多。簡而言之,注冊(ce) 製下,公權力運行全程透明,嚴(yan) 格製衡,與(yu) 核準製有本質區別。

  本次改革的一大亮點,是對審核注冊(ce) 機製做了優(you) 化。在試點過程中,交易所審核和證監會(hui) 注冊(ce) 的分工在不斷磨合調試,市場上出現了“二次審核”的聲音。

  此次改革在交易所審核、證監會(hui) 注冊(ce) 的架構上,進一步壓實交易所發行上市審核主體(ti) 責任,證監會(hui) 主要對發行人是否符合國家產(chan) 業(ye) 政策和板塊定位等重要問題進行把關(guan) ,全麵提高審核注冊(ce) 的效率和可預期性。相應的,證監會(hui) 發行監管部門將加快職能轉變,把工作重心轉到統籌協調、規則製定、監督檢查、秩序管理、環境創造上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邁出主板改革的關(guan) 鍵一步

  這次改革將整合形成統一的注冊(ce) 製安排,並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國中小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各市場板塊全麵實行。其中,主板改革是重中之重。

  經過30多年的砥礪奮鬥,我國證券交易所市場由單一板塊逐步向多層次拓展,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主板改革涉及麵更廣、挑戰更大。滬深兩(liang) 市的主板上市公司近3200家,占A股市場的65%,主板投資者有2億(yi) 人。改革前,主板的發行上市條件已經多年未作修訂,相關(guan) 財務指標已經不符合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實際,也不利於(yu) 體(ti) 現主板定位。改革後,主板將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ye) 務模式成熟、經營業(ye) 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ye) 代表性的優(you) 質企業(ye) 。為(wei) 此,主板將提高上市條件,與(yu) 科創板、創業(ye) 板拉開距離。相比於(yu) 改革前主板剛性的持續盈利上市標準,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淨利潤、收入、現金流等因素,設置4套上市標準,增加了“預計市值+收入+現金流”“預計市值+收入”,以及適用紅籌股的“市值+收入”標準,更好滿足不同類型成熟企業(ye) 的上市需求。

  主板的交易製度也將更加市場化。新股上市前5個(ge) 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製。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優(you) 化轉融通機製,擴大融券券源範圍。

  這次改革從(cong) 主板實際出發,對兩(liang) 項製度未作調整。一是自新股上市第6個(ge) 交易日起,日漲跌幅限製繼續保持10%不變。主要考慮主板股票波動率相對較低,10%的漲跌幅限製可以滿足絕大部分股票的定價(jia) 需求。二是充分考慮主板存量投資者的權益和交易習(xi) 慣,維持主板現行投資適當性要求不變,對投資者資產(chan) 、投資經驗等不作限製。

  與(yu) 此同時,繼續深化科創板、創業(ye) 板、北交所和全國股轉係統改革。突出科創板的“硬科技”特色,提高對“硬科技”企業(ye) 的包容性,允許未盈利企業(ye) 在創業(ye) 板上市,增加北交所和新三板對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精準服務的製度供給。

  主板發行上市條件更加包容,發行定價(jia) 和交易製度也有變化,投資者要充分了解主板改革後的製度變化和風險點,審慎作出投資決(jue) 策。有市場人士表示,市場分化會(hui) 逐漸展現,這是注冊(ce) 製下新股定價(jia) 市場化改革的必然結果,也是A股市場估值定價(jia) 和資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標誌。過去那種“上市即賺錢”的投資理念不符合經濟規律和市場化趨勢。將來,股票優(you) 質優(you) 價(jia) 、低質低價(jia) 甚至無人問津將成為(wei) 常態,這就要求投資者練好內(nei) 功,提高價(jia) 值發掘能力,投資於(yu) 真正有價(jia) 值的企業(ye) ,而不是簡單地投資於(yu) 有上市預期的公司,進行一二級市場套利。

  加強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

  注冊(ce) 製改革的本質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放得開的前提是管得住,“放”的同時必然要加大“管”的力度。這次改革,監管部門充分考慮中國國情、誠信環境和資本市場所處的發展階段,加強了全過程、全鏈條監管。

  在前端,要壓實發行人、中介機構、交易所等各層麵責任,嚴(yan) 把上市公司質量關(guan) ,堅持“申報即擔責”的原則,發現發行人存在重大違法違規嫌疑的,及時采取立案稽查、中止審核、暫緩發行上市、撤銷發行注冊(ce) 等措施。

  在中端,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治理,加大退市力度。落實好注冊(ce) 製,核心是增強信息披露,要進一步壓實上市公司、股東(dong) 及相關(guan) 方信息披露責任。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退市常態化和注冊(ce) 製是“一體(ti) 兩(liang) 麵”,要暢通強製退市、主動退市、並購重組、破產(chan) 重組等多元退出渠道,促進上市公司優(you) 勝劣汰。嚴(yan) 格實施退市製度,強化退市監管,健全重大退市風險處置機製。

  在後端,保持“零容忍”執法高壓態勢。嚴(yan) 厲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嚴(yan) 重違法行為(wei) ,嚴(yan) 肅追究中介機構及相關(guan) 人員責任,形成有力震懾。

  全麵實行注冊(ce) 製了,投資者保護怎麽(me) 做?證監會(hui) 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將與(yu) 有關(guan) 方麵共同打好投資者民事權益救濟“組合拳”。

  健全“中國式集體(ti) 訴訟製度”,即推進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常態化開展。首例康美藥業(ye) 特別代表人訴訟獲得法院勝訴判決(jue) ,5.2萬(wan) 多名投資者獲賠24.59億(yi) 元。

  用好罰沒款優(you) 先用於(yu) 民事賠償(chang) 製度。2022年7月,證監會(hui) 、財政部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證券違法行為(wei) 人財產(chan) 優(you) 先用於(yu) 承擔民事賠償(chang) 責任有關(guan) 事項的規定》,解決(jue) 了民事賠償(chang) 責任優(you) 先落實難的問題。

  欺詐發行責令回購製度將盡快落地。證券法規定,發行人在證券發行文件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nei) 容的,如果已經發行上市,證監會(hui) 可以責令發行人或負有責任的控股股東(dong) 、實際控製人買(mai) 回證券。

  在我國這樣一個(ge) 新興(xing) 市場全麵實行注冊(ce) 製,一方麵不能過於(yu) 理想化,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揠苗助長;另一方麵,要保持定力,向著更加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邁進,充分估計並有效防範改革可能麵臨(lin) 的各種風險,積極穩妥地把注冊(ce) 製改革落實到位。(經濟日報 祝惠春)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