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元遊戲裝備被回收,虛擬財產保護需要一個說法
據2月6日《揚子晚報》報道,近日,一則“玩家退遊價(jia) 值4萬(wan) 元裝備被回收”的話題在網絡上閱讀量接近千萬(wan) 。25歲女生小羅(化名)稱,她在某款網絡遊戲中價(jia) 值不菲的道具全部被係統沒收,這些道具至少能賣4萬(wan) 多元,眼下隻希望能拿回這些裝備。對此,客服表示,因遊戲玩家自身原因導致的道具被沒收的情況不是個(ge) 例,不能退還。目前,此事還在協商中。記者發現,最近一段時間,因遊戲中虛擬道具引發的糾紛不少。中消協發布的“2022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網絡遊戲停服刪檔引發虛擬財產(chan) 侵權爭(zheng) 議”位列第十。
在此事件中,根據涉事遊戲規則,玩家在遊戲中開設商行後,若不經常登錄可能會(hui) 出現倒閉情況,倒閉後,商行內(nei) 的道具會(hui) 被係統收回,而如果提前選擇“歇業(ye) ”則不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這也是客服表示不能退還被收回裝備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這隻是時下網遊領域裝備糾紛的一個(ge) 縮影。
遊戲道具裝備是網絡遊戲中的一種可交易物品,可以增強玩家角色能力,提升玩家的遊戲體(ti) 驗,比如一些特殊武器裝備、皮膚、寵物、技能等,均具有相應的附加價(jia) 值。此類遊戲道具裝備可以通過通關(guan) 升級、解鎖尋寶、充值購買(mai) 或與(yu) 其他玩家交換獲得,也可以用一定數量的虛擬遊戲幣換取,同時可以賣給他人。
網絡遊戲中的這些虛擬道具和虛擬貨幣,因其某種程度上具有市場交易功能和經濟價(jia) 值,成為(wei) 玩家的虛擬財產(chan) 。根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網絡虛擬財產(chan) 依法受到保護。這也意味著,遊戲公司選擇停止繼續提供某項遊戲服務前,尤其是涉及玩家的虛擬財產(chan) 時,應當就相關(guan) 問題與(yu) 玩家進行溝通、做出專(zhuan) 門的安排,而不能簡單地“沒收”了事或直接刪檔。
網絡遊戲中的虛擬財產(chan) ,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實際上我國網遊玩家數量龐大,這些玩家投入的真金白銀也是巨大的。我國民法典對網絡虛擬財產(chan) 保護進行了明確表態,司法實踐和相關(guan) 判例也在踐行這一精神。比如,去年10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結的一起涉及網絡遊戲虛擬財產(chan) 侵權案件,判運營商按照用戶充值金額的一定比例進行賠償(chang) ,此案判決(jue) 已經生效。
毫無疑問,遊戲公司應該遵守法律的規定,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不能擅自利用規則優(you) 勢,去侵占、沒收他人的虛擬財產(chan) 。未來,遊戲產(chan) 業(ye) 規模將越來越發達,在如何充分保護用戶的虛擬財產(chan) ,明確其歸屬關(guan) 係等方麵,遊戲公司應該做好安排,一些頭部遊戲企業(ye) 更應作出示範。涉及玩家切身利益和財產(chan) 權益,企業(ye) 至少應該履行充分告知義(yi) 務,滿足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同時,有關(guan) 方麵應建立相應的違規及投訴處理機製,以便消費者維權。
在網遊產(chan) 業(ye) 高度嵌入人們(men) 生活、擁有可觀發展前景的當下,能否解決(jue) 好諸如虛擬財產(chan) 保護等問題,不僅(jin) 關(guan) 乎用戶的切身利益,更關(guan) 乎產(chan) 業(ye) 的長遠發展。無論整個(ge) 行業(ye) 還是諸多企業(ye) ,都不應因小失大。
江德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