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後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開年銷量緣何下滑?能否續寫傳奇?

發布時間:2023-02-08 11:05:00來源: 新京報

  後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狂奔

  開年銷量緣何下滑?市場進入瓶頸期?今年能否續寫(xie) 傳(chuan) 奇?

  補貼退出一個(ge) 月,壓力接踵而至。

  2023年開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1月比亞(ya) 迪、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多家新能源車企銷量呈環比下降,其中多家更是環比同比雙雙下滑。

  新能源汽車駛入下半場,變數成為(wei) 市場焦點。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以下簡稱“乘聯會(hui) ”)預估1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量41萬(wan) 輛,環比去年12月約下降45%,同比去年1月基本持平。不過,2月新能源車市有望實現同比和環比大幅度增長。

  過去兩(liang) 年,新能源汽車快速擴張,這也打開了外界對於(yu) 2023年的想象空間。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88.7萬(wan) 輛,坐穩全球新能源汽車頭把交椅。一組數據顯示,我國新車銷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由2021年的1/8增至2022年的1/4,這也就意味著新車銷售中每4輛車裏就有1輛新能源汽車。

  後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市場會(hui) 否延續狂奔勢頭,亦擺在車企麵前。乘聯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稱,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仍會(hui) 快速提升,預計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達到850萬(wan) 輛,滲透率為(wei) 36%,增速超30%。

  後補貼時代,有望延續高增長

  多家車企交付成績單上並不亮眼的數字,讓新能源車市2023年開年遇冷。

  1月,小鵬汽車交付5218輛,同比及環比均下降超50%。零跑汽車同樣走出銷量大幅度波動曲線——1月交付量僅(jin) 為(wei) 1139輛,環比和同比下滑幅度超過85%。

  從(cong) 新勢力表現來看,蔚小理中僅(jin) 理想汽車1月交付量超過萬(wan) 輛,哪吒汽車也相對失意。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10月創下18016輛的交付新高紀錄後,哪吒汽車便開啟連續三個(ge) 月下滑,1月的下滑幅度已經微微收窄。

  造車新勢力銷量遭遇滑鐵盧,隻是新能源行業(ye) 的一個(ge) 縮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比亞(ya) 迪、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哪吒汽車、零跑汽車、極氪汽車、廣汽埃安、AITO問界、嵐圖汽車等多家企業(ye) 已公布1月銷量,這些企業(ye) 銷量全部出現環比下滑。而除比亞(ya) 迪、理想汽車等幾家車企銷量實現同比增長外,其餘(yu) 大部分同比和環比雙雙下跌。

  1月銷量未如預期,有車企內(nei) 部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一是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退出,部分消費需求已經在去年12月提前透支,短期內(nei) 相對承壓。二是今年春節較早,壓縮了汽車行業(ye) 的當月銷售周期。

  在補貼政策退出等因素影響下,部分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去年提前釋放,1月份銷量下滑存在一定特殊性。乘聯會(hui) 方麵分析稱,由於(yu) 春節前銷售時間僅(jin) 有20天,新能源車市仍未全麵回暖。春節1月損失了7天以上的有效銷售時間,加之元旦後銷量環比劇烈變化,共同導致1月總體(ti) 廠商銷量環比去年12月大幅下降。此外,隨著近期碳酸鋰降價(jia) 趨勢明顯,部分廠商1月產(chan) 銷主動減速,春節前順勢休整,預計2月新能源車市會(hui) 實現同比和環比較大幅度增長。

  1月1日,我國延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落幕。回望過去數年,這一補貼政策可謂“扶上馬”“領進門”,使得新能源汽車從(cong) 公共領域走向私人領域,銷量也實現了百倍以上的增長。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2022年月度數據看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同比均持續上漲,即便是在汽車行業(ye) 疲軟的4月,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同比均上漲超44%。截至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月度產(chan) 銷量同比上漲勢頭已持續30個(ge) 月。

  截至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705.8萬(wan) 輛和688.7萬(wan) 輛,同比增長96.9%和93.4%,市場占有率達到25.6%,高於(yu) 上年12.1個(ge) 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已提前三年完成這一目標。不僅(jin) 如此,乘聯會(hui) 數據顯示,2022年1-12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世界新能源63%的市場份額,其中四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占世界新能源份額64%。

  連續增長背後離不開政策的支持。“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其中補貼和高油價(jia) 因素起到重大作用。”崔東(dong) 樹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過去一年,供給改善疊加油價(jia) 曆史高位而電價(jia) 鎖定,帶動新能源汽車訂單表現持續較強。

  2022年是新能源汽車“國補”的最後一年,不少新能源車企推出鎖單補貼、漲價(jia) 提醒、限時保價(jia) 等一係列措施,以刺激需求。在崔東(dong) 樹看來,新能源車市需求相對堅挺,去年底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出推動部分用戶的提前購買(mai) 行為(wei) 。此外,比亞(ya) 迪、廣汽埃安官宣的漲價(jia) 幅度均小於(yu) “國補”額度,為(wei) 2023年的訂單收集打下良好基礎。

  “幼苗”已長成,開啟高端局

  2022年,比亞(ya) 迪力壓一汽-大眾(zhong) 斬獲中國乘用車市場的銷售冠軍(jun) ,打破合資品牌30年來穩坐中國乘用車市場銷售第一寶座的局麵,而新能源汽車成為(wei) 比亞(ya) 迪問鼎的主要力量。

  此外,廣汽埃安累計銷量也超過27萬(wan) 輛,2022年蔚小理、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年度累計交付量均超過10萬(wan) 輛大關(guan) ,其中哪吒汽車成為(wei) 首個(ge) 年交付量超15萬(wan) 輛的新勢力。

  細數過去一年,自主品牌市占率和新能源汽車海外出口大幅提高成為(wei) 亮點。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迅速崛起,實現了彎道超車。乘聯會(hui) 數據顯示,去年12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達到51.0%,遠高於(yu) 豪華車的22.8%和主流合資品牌的4.9%。

  新能源汽車出口也成為(wei) 銷量增長的拉動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wei) 67.9萬(wan) 輛,同比增長1.2倍。

  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副總工程師許海東(dong) 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占比超過60%並已開始向發達國家出口,一方麵是產(chan) 品優(you) 勢,我國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不斷完善相關(guan) 規劃和政策體(ti) 係,為(wei)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麵是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相對完善,製造水平持續提升。而隨著“雙碳”發展理念的普及,國際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也快速增長。

  崔東(dong) 樹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需求強,而歐洲的傳(chuan) 統車和新能源車產(chan) 銷偏低,政策支持力度卻強,在海外缺少芯片和電池等資源,國內(nei) 供給電池和芯片極其充足的情況下,我國補充了市場缺口,形成國內(nei) 市場和出口雙增長。

  “目前,各家車企都在不斷推出新產(chan) 品和新技術,而新產(chan) 品和新技術需要有成熟的過程,需要社會(hui) 各界以及消費者的寬容和嗬護。”中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總工程師、副秘書(shu) 長葉盛基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經過10年努力和積累,新能源汽車這棵“幼苗”逐漸成長起來,通過行業(ye) 上下及時調整、糾偏和改進完善,目前新能源汽車處於(yu) “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關(guan) 鍵時期。

  與(yu) 此同時,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已經告別以價(jia) 格取勝的籌碼,在高端市場不斷發力。其中,比亞(ya) 迪海洋、王朝係列的主力車型售價(jia) 10萬(wan) -30萬(wan) 元,東(dong) 風嵐圖、吉利極氪、上汽飛凡以及蔚小理的單車均價(jia) 皆超過25萬(wan) 元,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也在布局高端化。

  自主品牌正在借助新能源汽車加速品牌向上。以30萬(wan) 元以上高端市場為(wei) 例,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極氪汽車方麵表示,極氪001增換購用戶中,來自奔馳、寶馬、奧迪品牌的用戶占比達32%。

  而從(cong) 企業(ye) 布局來看,比亞(ya) 迪旗下騰勢、仰望等組成的高端品牌陣容已經初見端倪;廣汽埃安也推出全新高端品牌Hyper昊鉑,首款車型定位電動超跑,預售價(jia) 超百萬(wan) ;吉利全新新能源係列定位中高端,首款車型計劃年內(nei) 亮相;極氪汽車將在今年推出兩(liang) 款全新車型;長城魏牌藍山、坦克700也已現身工信部官網,今年是坦克新能源轉型重要年份,全係新能源產(chan) 品會(hui) 陸續推出。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張永偉(wei) 表示,未來15萬(wan) 元-30萬(wan) 元的價(jia) 格區間,將成為(wei) 新能源汽車的主戰場,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結構將進一步從(cong) 啞鈴形變成為(wei) 紡錘形。

  新車密集上市:短兵相接的一年

  邁入2023年,有消息稱比亞(ya) 迪將衝(chong) 擊400萬(wan) 輛目標。不過,比亞(ya) 迪方麵表示,受疫情影響,市場、消費需求及供應鏈體(ti) 係等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對2023年銷售目標不好判斷,會(hui) 根據市場的情況及變化,充分發揮企業(ye) 自身優(you) 勢,靈活製定各項計劃,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新一年,不少車企已拉開爭(zheng) 奪市場陣勢。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對外拋出2023年銷量超越雷克薩斯(2022年銷量18.39萬(wan) 輛)的目標,換言之蔚來汽車計劃今年銷量在20萬(wan) 輛左右。小鵬汽車計劃2023年實現累計交付45萬(wan) 輛,這也就意味著其今年交付目標同樣大概為(wei) 20萬(wan) 輛。

  目前,理想汽車並未明確給出具體(ti) 目標數字,但理想汽車總裁馬東(dong) 輝透露,2023年的目標是將理想L9的穩態月銷量保持在8000-10000輛,理想L8月銷量保持在10000-15000輛。哪吒汽車CEO張勇透露哪吒汽車今年將衝(chong) 擊25萬(wan) 輛交付目標,極氪汽車則計劃實現2022年的翻番即14萬(wan) 輛。

  這樣的銷量目標,背後是增長的野心。2022年,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的銷量目標分別是15萬(wan) 輛和20萬(wan) 輛,但從(cong) 完成率上來看,分別完成81%和67%,小鵬汽車2022年銷量跌出造車新勢力前三。相比之下,哪吒汽車和極氪汽車去年銷量目標的完成率分別為(wei) 101.4%和102.8%(15萬(wan) 輛和7萬(wan) 輛)。不難發現,2023年蔚來汽車和理想汽車欲大展拳腳、哪吒汽車和極氪汽車繼續衝(chong) 高。

  哪吒汽車相關(guan) 負責人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國補”退場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zheng) 無疑會(hui) 更加激烈,到了比拚真本事的時候。短期看,2023年“國補”退出促使很多車企去年年底衝(chong) 刺銷量而推優(you) 惠,小幅透支年初車市,長期看新能源汽車將持續蓬勃發展。

  銷量的支撐在於(yu) 產(chan) 品層麵,按照蔚來汽車的計劃,2023年是二代平台銷量釋放的一年,明年還有三款新車會(hui) 發布,預計在明年第四季度可以看到二代平台整體(ti) 銷量的潛力;理想汽車將推出理想L7和理想W01等車型;小鵬去年麵臨(lin) 產(chan) 品青黃不接和爬坡等問題,按照其計劃今年將推出全新純電動S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和MPV(多用途汽車)車型。

  2023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熱鬧遠非於(yu) 此,合資品牌與(yu) 豪華品牌正在開啟反攻。1月,國際消費類電子產(chan) 品展覽會(hui) (CES)上,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和寶馬集團都亮相了新車,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展示了ID。家族首款純電轎車ID.7,寶馬集團亮相了BMW i 數字情感交互概念車(Dee)。

  如今,各大車企已將新車計劃提上日程:上汽通用2023年將新推4款采用奧特能純電平台的新車型,北京現代也將推出專(zhuan) 屬新能源車型,寶馬集團計劃推出BMW iX1等純電車型,奔馳計劃在2023年裏向中國市場投放6款全新純電車型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一汽-大眾(zhong) 品牌將引入ID。家族的新成員ID. Aero。

  “合資車企正麵臨(lin) 市場份額和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下降的近憂與(yu) 遠慮,需進一步理解中國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不同點。目前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方麵,合資車企或合資品牌競爭(zheng) 力相對較弱,需進一步提升競爭(zheng) 力。”許海東(dong) 表示,在新能源車市場,合資品牌和外資品牌正在積極追趕,與(yu) 自主品牌比拚發展後勁的時代或將來臨(lin) 。

  短期承壓長期向好,市場或加速滲透

  “2023年應該不會(hui) 太好過,會(hui) 麵臨(lin) 諸多挑戰和困難、缺芯貴電、消費信心不足、競爭(zheng) 日趨激烈。”張勇告訴貝殼財經記者。

  對於(yu) 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其仍將保持增長,但增速將大幅放緩,或將回落至30%左右。汽車行業(ye) 資深分析師梅鬆林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新能源車市場不會(hui) 再有近幾年井噴式的增長速度,一方麵是基數變大,另一方麵補貼取消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相對於(yu) 傳(chuan) 統燃油車的性價(jia) 比優(you) 勢。他認為(wei) 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或至多有2022年一半的增長速度。

  許海東(dong) 預測,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全年銷量有望超過900萬(wan) 輛,同比增長35%。在乘聯會(hui) 測算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有望達850萬(wan) 輛,滲透率36%,同比增速超30%。乘聯會(hui) 方麵認為(wei) ,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達到了一個(ge) 瓶頸階段,後補貼時代銷量增長會(hui) 是一個(ge) 嚴(yan) 峻的問題。

  政策刺激結束後的需求透支效應在所難免,今年乘用車消費內(nei) 需可能承壓。中國汽車流通協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成員顏景輝分析稱,“國補”退出後,消費者對於(yu) 車價(jia) 更為(wei) 關(guan) 注,漲價(jia) 是柄雙刃劍,平衡車型成本的同時勢必會(hui) 讓消費者產(chan) 生觀望情緒,車企適時降價(jia) 也是在試探價(jia) 格需求底線。但去年底為(wei) 搶占各種補貼窗口期,部分用戶選擇提前購車,透支了部分今年的購車需求。

  在梅鬆林看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徹底退出,新能源汽車和傳(chuan) 統燃油車展開更公平的競爭(zheng) ,這會(hui) 倒逼新能源車行業(ye) 集中資源攻克最後的短板,如動力電池成本、安全,充電便捷、充電速度,以及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的實用價(jia) 值。

  需求端承壓,不少車企尋求以價(jia) 換量。今年開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正經曆一波降價(jia) 潮。不少品牌或官宣降價(jia) ,或給出補貼變相優(you) 惠,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計算發現,此輪整體(ti) 降價(jia) 幅度達2萬(wan) -3萬(wan) 元,部分車企綜合算下來降價(jia) 近10萬(wan) 元。

  吉利汽車方麵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市場競爭(zheng) 會(hui) 更加激烈,企業(ye) 需掙脫“價(jia) 格戰”牢籠,拿出更具性價(jia) 比、更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大眾(zhong) 安徽方麵稱,將生產(chan) 具有競爭(zheng) 力和吸引力、能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

  在產(chan) 業(ye) 大變革背景下,車企乃至產(chan) 業(ye) 鏈麵臨(lin) 創新與(yu) 重塑,能夠快速迭代的技術和產(chan) 品創新是重要抓手;於(yu) 車企而言,保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zheng) 力本質仍是產(chan) 品本身。

  不過,掘金也存在新賽場。張永偉(wei) 認為(wei) ,三線及以下市場是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量空間。他認為(wei) ,一線城市是有改變的轉換期,三四線及以下的下沉和城鄉(xiang) 市場將成為(wei) 電動化的巨大增長力量與(yu) 拉動性力量。

  春節假期,貝殼財經記者走訪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廣西北海市、江西宜春市看到,提供出行服務的車輛多是新能源汽車。有網約車司機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wei) 市區出行電費價(jia) 格比油價(jia) 低,充電站也相對便利。

  相對而言,私家車仍以燃油車為(wei) 主,這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存在增量空間。從(cong) 市場情況來看,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通勤便利,出行裏程相對較短,不用特別考慮續航。此外,三四線城市道路寬闊,停車位充足,更容易建設充電基礎設施。

  “新能源汽車向縣級市場延伸的步伐比燃油車更快。”崔東(dong) 樹表示,尤其是非限購的大型城市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比已經達到較高份額,縣鄉(xiang) 城市的新能源車也是逐步擴展,未來潛能巨大。其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加速下沉,二三線城市甚至城鄉(xiang) 市場的購車需求將持續釋放,成為(wei) 電動化的重要增量市場。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