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漫畫作為日記,他用1800餘幅作品“治愈”網友
將漫畫作為(wei) 日記,“姑蘇阿焦”勾勒“人間小滿”
4年堅持每日更新 1800餘(yu) 幅作品“治愈”網友
“年節落幕,萬(wan) 事從(cong) 頭,且行且奮鬥”,每天10點,漫畫家“姑蘇阿焦”準時更新作品。
“姑蘇阿焦”在過去四年裏從(cong) 未斷更,積累了1800餘(yu) 幅漫畫作品,他抱著“以尋常生活中的點滴,繪畫人生的歡喜和自在”的創作態度,以西方繪畫為(wei) 基礎,用中國繪畫技法來創作,記錄了蘇州的生活狀態。
“阿焦”是70後,本名焦佃毅,出生在連雲(yun) 港,畢業(ye) 於(yu) 蘇州工藝美院,已經在蘇州生活了二十餘(yu) 年,為(wei) 《讀者》《老年博覽》等多家雜誌畫插畫,現為(wei) “蘇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會(hui) 員,著有作品集《人間小滿》。阿焦的漫畫作品的主人公多以可愛胖大叔“張三”為(wei) 主,並搭配“張三”獨有的生活哲學。
比如,初七開工,阿焦更新漫畫,畫中張三拎著公文包向前走著,阿焦寫(xie) 道:“生活尋常,安心工作”;張三的春日遐想:“春天到,花枝俏,張三亦心情大好,趁著這春光美妙,去跟春天撒個(ge) 嬌”;張三獨自吃著簡單的麵食,阿焦寫(xie) 道:“也許隻是一碗自做的麵,鹹辣之間有著自己的犒賞”……
這些作品讓眾(zhong) 多網友感到“被治愈”,“阿焦的畫有小生活大道理”“暖心,有煙火氣,撫慰人心”“像是一縷光照進了生活”……更有網友會(hui) 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故事,留住生活的細節。正是這樣堅持不懈地更新,讓他逐漸確立了獨特的個(ge) 人風格,也得到了70萬(wan) 網友的關(guan) 注,最終實現了全職漫畫家的夢想。
前不久,阿焦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采訪,回憶了他成為(wei) 漫畫家之前的艱辛曆程,並暢談創作漫畫的幕後故事。阿焦表示,現在把繪畫當成寫(xie) 日記一般,記錄自己的生活。
年味兒(er)
雞窩裏總有幾隻雞是要留到過年的
每逢臨(lin) 近春節,阿焦便會(hui) 開始更新他的“年味兒(er) ”係列的漫畫。他常常將自己看到的蘇州的街景變化,轉為(wei) 創作素材。“走在街上,看到漸漸濃鬱的年味兒(er) ,自然而然地想畫出關(guan) 於(yu) 春節的內(nei) 容。”
之前,阿焦創作過一係列關(guan) 於(yu) “記憶裏的年味兒(er) ”的漫畫,將兒(er) 時經曆過的春節景象記錄下來。他在《記憶裏的年味兒(er) 之鄉(xiang) 村篇》中介紹道:“我的故鄉(xiang) 在蘇北農(nong) 村,地理上靠北,但沒有暖氣,所以整個(ge) 冬天的記憶是扛凍。大概是冷著冷著也就習(xi) 慣了,但這並不影響我們(men) 的快樂(le) ,冬天連接著過年,於(yu) 是在冷颼颼的寒意中我們(men) 也歡欣雀躍,因為(wei) 歲末年尾,隻為(wei) 吃這一件事,便足可以讓我們(men) 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er) ……”
漫畫裏的人物都是北方農(nong) 村的裝扮,他們(men) 穿著綠色大棉襖,或是藍色棉衣,頭上戴著雷鋒帽,又或是裹著一條頭巾,從(cong) 畫中便能看出冬日的寒氣逼人。不過,畫中的人們(men) 都是喜氣洋洋,迎接新年的到來,掃房子、蒸饅頭、殺雞宰豬滿是樂(le) 趣。“臘月廿五,磨豆腐。母親(qin) 總是從(cong) 塑料袋中倒出最好的大豆,每一顆都經過仔細的挑選,再用水滿滿的泡上一夜,當乳白色的豆漿從(cong) 磨石邊壓榨出來時,晚餐白菜燉豆腐必是這口食之歡的前奏……”“臘月廿七,宰年雞。雞窩裏總有幾隻雞是要留到過年的,一早急不可待的我把雞放了一院子,於(yu) 是雞飛狗跳間和父母親(qin) 一起捉雞,那樣的歡聲笑語讓我覺得過年的無與(yu) 倫(lun) 比,是所有光陰裏不可或缺的幸福滋味。”充滿趣味的畫麵,配合文字,讓許多網友們(men) 被回憶殺狠狠攻擊,“好親(qin) 切!看過後立馬就回到小時候了。”“我們(men) 那一代的所有記憶,也隻有我們(men) 能夠體(ti) 會(hui) 了……”
今年春節,阿焦更新的年味兒(er) 係列,畫風與(yu) 此前不同,不再是鄉(xiang) 村風,而是都市現代風。“同一個(ge) 題材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表現,每年根據我自己的感受來做調整。之前畫鄉(xiang) 村篇是因為(wei) 想要留住記憶中的年味兒(er) 。以前過年的主題就是吃,吃是在那個(ge) 物質匱乏時代最徹底的一次滿足。而現在大多數的生活都是‘日日是好日’,現在的年味兒(er) 確實與(yu) 以前的大不一樣了。因為(wei) 那時的記錄載體(ti) 較少,所以一方麵想用漫畫恢複一部分我們(men) 的記憶,留住對過年的情懷,另一方麵也想讓現在的孩子知道曾經的年味兒(er) 是怎樣的。”阿焦解釋。
繼《風雪又一年,總要回家過個(ge) 年》的內(nei) 容更新之後,阿焦又繼續更新了《一年又一年,忙忙碌碌過個(ge) 年》的漫畫,“拆快遞”“清空購物車”“置辦一身新衣”……現代感的過年氛圍湧上漫畫,“一年又一年,忙忙碌碌過個(ge) 年,忙吃、忙穿、忙訪客……忙著趟過車流和人海,忙著看看家鄉(xiang) 的父母,忙著妥帖一個(ge) 中年人的責任,忙著給自己的人生開啟新的一年!”阿焦寫(xie) 道。
張三
不賣弄人間疾苦,隻閑話歲月家常
充滿煙火氣,是許多網友對阿焦作品的評價(jia) 。70後的阿焦就像是蘇州街頭的鄰家大哥,觀察著生活的細節,柴米油鹽,家長裏短,許多網友認為(wei) 這些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記錄恰恰能引起共鳴,也能撫慰人心。
然而,阿焦的風格一開始並非如此。2017年7月,阿焦開始在網絡平台更新,首作叫做“決(jue) 戰吧,小太陽!”,畫中是一位舉(ju) 著弓箭的人,瞄準著遠處的太陽。“我之前是畫民國風的,一個(ge) 沒有五官的人穿著長袍,後來三年裏不斷調整,才有現在的人物形象。比如,之前的五官是空的,我總覺得缺點什麽(me) ,於(yu) 是就加上了眼鏡,我認為(wei) 人物就豐(feng) 富了許多,添加了一些文氣。”
在阿焦的筆下,胖胖的張三是位中年大叔,張三的生活中有可愛的女兒(er) ,也有摯愛的妻子,還有貓咪陪伴,畫中的張三就是生活中的阿焦。隨著作品的積累,張三的生活也越來越豐(feng) 富,甚至有自己的“生活哲學”。
“歲月是把殺豬刀,稀疏了頭發,養(yang) 肥了膘。好在人生有了些閱曆,肚子裏除了油水還有些容人之地,沒有了頭發卻增了些智慧。”閑夏人慵懶,這是來自張三的哲學時光,畫中張三有時躺在木椅上睡覺,有時喝著酒畫畫,有時站起來運動一下,卻發現:“這世上最遠的距離是:此一刻手與(yu) 腳的距離,夏天的明目張膽讓我亦了然:人得知道自己幾斤幾兩(liang) 。”有時張三拎著酒壺,與(yu) 好友對飲,“緣分就是我有酒,你有肉,隔三差五喝兩(liang) 口”。
“這個(ge) 叫張三的油膩大叔其實是人間理想,活得通透也隨性,曆經滄桑卻善良。不賣弄人間疾苦,隻閑話歲月家常。”阿焦曾寫(xie) 道。在阿焦的“漫畫宇宙”中,不僅(jin) 隻有“張三”係列,還有名叫“小阿嬌”的小女孩,一隻叫“不惑”的可愛小豬,一隻叫“黑妞”的黑貓和叫“王富貴”的橘貓等係列漫畫,有時還會(hui) 根據季節和節氣進行係列創作。這些作品不變的是國畫為(wei) 基礎的水墨小品的風格,搭配著獨特的人生感悟,簡單的線條勾勒出江南生活,同時道出富有深意的生活之美,這讓眾(zhong) 多網友感到“暖心”“治愈”和“有趣”。
從(cong) 最初的創作開始,阿焦就選擇黃色調為(wei) 畫作基礎顏色,有時深一些,有時偏淺。他認為(wei) 這樣就像是畫在牛皮紙上一般,做舊的風格貫穿在他的作品當中,再加上他獨特的生活質感的風格,許多網友也能因此一眼認出阿焦的漫畫。
阿焦還格外注重畫中的場景氛圍,認為(wei) 場景的細節更能把主題表達出來。“我以前畫人物五官的時候,總會(hui) 考慮到眼睛畫得像不像,或者人物整體(ti) 五官畫得是否和諧,可能會(hui) 在這些細節上浪費許多時間和精力,畫出來的畫麵會(hui) 很別扭,反而不生動了。所以我更注重一種氛圍感。沒有把五官具體(ti) 顯現出來,也很符合漫畫上的手法。”
漂泊
不僅(jin) 要畫下去,更要畫好,做到國內(nei) 頂尖
童年的小人書(shu) ,是阿焦的啟蒙讀物,也早早地在他的心中種下“漫畫家”的種子。“從(cong) 《水滸傳(chuan) 》到《三國演義(yi) 》,再到《智取威虎山》,最早讓我對線條的勾勒有了認識。”
阿焦聊起童年,又想到他在小學時第一次在省裏繪畫比賽中拿到一等獎,他畫的是漫畫《豬八戒》,他繼續講道:“《怎樣畫刀馬人物》是那次比賽後父母給我的獎勵,對我來說很珍貴。從(cong) 那時起,他們(men) 開始支持我,我也更堅定了成為(wei) 漫畫家的想法。”
1994年的夏天,阿焦從(cong) 家鄉(xiang) 連雲(yun) 港到蘇州上大學,當時蘇州工藝美院從(cong) 300多人的美術生中隻錄取3人,他就是其中一個(ge) ,“是村裏唯一敢報考美院的孩子”。1998年畢業(ye) 之後 ,他跟著親(qin) 戚去深圳打工,在一家建築公司上班,“工作清閑,朝九晚五,喝茶看報”。這份在當時令同學都羨慕的工作,阿焦卻十分難耐,“很不喜歡這樣的狀態,最害怕一成不變的生活節奏”。阿焦認為(wei) 那樣的工作可以一眼望到頭,了無生趣,更無法融入工作環境,和同事不來往,“在他們(men) 眼裏,我興(xing) 許是一個(ge) 奇怪的人”。
在深圳的那段日子,唯一讓阿焦感到踏實的是下班拿起畫筆的時刻,用繪畫記錄當時的心情。阿焦回看那時的作品,認為(wei) 當時繪畫是無目的的,隻是不想放棄畫畫。“這不是我要的生活”,於(yu) 是在2001年,阿焦重新回到了蘇州,決(jue) 心去過與(yu) 畫畫有關(guan) 的生活。
從(cong) 安逸的工作到艱難的生活,阿焦剛回到蘇州時,是人生最艱辛的時候。“我回到了蘇州,在遊戲、室內(nei) 設計、廣告等行業(ye) 摸爬滾打了幾年,雖然工作不盡如人意,但終歸都和美術相關(guan) 吧。那時候收入很不穩定,為(wei) 了節省開支,我就在朋友家輪流借住,有時候連一日三餐都跟著朋友蹭飯。所以,等到我在蘇州成家的時候,朋友們(men) 都很高興(xing) ,心想著終於(yu) 把我這個(ge) 釘子戶‘嫁’出去了。我的妻子有時候很不理解,為(wei) 什麽(me) 在困難的時候三天吃不上飯,但我還能背著畫板去靈岩山寫(xie) 生。其實我這人很簡單,畫畫讓我更自在。”
阿焦成家之後,頓感家庭的壓力,為(wei) 了給妻子和女兒(er) 更好的生活,2008年開始在工作之餘(yu) ,為(wei) 一些雜誌畫插畫,因此很多網友也發現曾在《讀者》《老年博覽》等雜誌上看到過阿焦的作品。“我也慢慢開始接觸了一些國內(nei) 比較厲害的漫畫師,我們(men) 互相探討和學習(xi) ,這也是不斷確定自己將中國水墨畫與(yu) 漫畫相結合的一個(ge) 過程,作品主要以西方繪畫為(wei) 基礎,用中國繪畫技法來表現。”
談及年輕時的拚搏,阿焦很感謝曾經的經曆,他認為(wei) “漂泊不定的生活”讓他更加堅定要去堅持畫漫畫,“不僅(jin) 要畫下去,更要畫好,做到國內(nei) 頂尖”。
當下
隻要能畫畫,就是我的“人間小滿”
阿焦在蘇州一住便是二十年,始終生活在老城區。“這裏與(yu) 深圳絕不一樣,老城區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千篇一律的都市樣子,而是滿眼都是小巷河流,還有大大小小的園林,給我很多安全感,可以自在地創作。”阿焦感慨道。
像畫中張三一樣,阿焦是一個(ge) “女兒(er) 奴”。隻要女兒(er) 上學,阿焦每天早上都會(hui) 騎著電動車送她,“十年,雷打不動”。每天穿梭在蘇州老城區的路上時,阿焦都會(hui) 去默默觀察看到的場景,再回到工作室開始創作,他相信隻要熱愛生活,就會(hui) 有源源不斷的靈感。
阿焦把2019年稱為(wei) 他的“轉折之年”。在朋友的鼓勵下,阿焦開始在網絡平台堅持每日更新漫畫。他將漫畫當作日記,在蘇州記錄著眼下的生活和感悟。
一年的時間,阿焦的漫畫逐漸受到了關(guan) 注,積累了兩(liang) 萬(wan) 的粉絲(si) 。此後,阿焦從(cong) 未間斷過每日更新。在四年的堅持下,僅(jin) 僅(jin) 一個(ge) 網絡平台就吸引了70萬(wan) 粉絲(si) 的關(guan) 注。阿焦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成為(wei) 一名全職漫畫家。
阿焦認為(wei) ,個(ge) 人風格的形成與(yu) 作品的數量有關(guan) ,創作者隻有達到量變才能產(chan) 生質變,才能有完整的作品。“數量作為(wei) 一個(ge) 基礎之後,還要注重作品整體(ti) 的質量。我更新作品的標準是能不能打動自己,如果自己看畫時覺得很舒服就可以發出來,有時也會(hui) 翻看以前的作品看看能不能繼續調整和改進。但畫風的基調是不變的。”
許多網友看到阿焦畫中的蘇州後,喜歡上了蘇州。“比如,我畫的蘇州北寺塔站4號出口的那棵柿子樹經常會(hui) 被提到。網絡很神奇,有些人看到這幅作品,想要去蘇州打卡,還喜歡上了蘇州,甚至還有人會(hui) 來蘇州找我,還帶家鄉(xiang) 的特產(chan) ,到工作室來坐一坐。我覺得特別有趣。”阿焦笑道。
網絡平台不僅(jin) 為(wei) 阿焦吸引了大量粉絲(si) ,還為(wei) 他帶來許多約稿邀請。隻不過,阿焦喜歡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創作,“現在的項目根本就做不過來,能拖一天是一天”。
2022年9月,阿焦將作品整理出書(shu) ,名為(wei) 《人間小滿》,收錄了自己300多篇作品。“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漫畫集。同時,我想告訴讀者要活得有趣,要有一種樂(le) 觀、幽默、寬容的心態,不急不躁,分寸正好,小滿,才是最好的人生狀態。”阿焦講道。
對於(yu) 阿焦的生活,他認為(wei) 自己已有了“小滿”的狀態。他的工作室在蘇州的一片舊廠房中,既安靜又富有生活化,五隻貓陪伴著他,畫室旁邊是茶室,有了這些條件,阿焦可以在其中待上一天,有時集中創作幾個(ge) 小時,有時安靜地獨處。阿焦認為(wei) ,隻要能畫畫,就是自己的“人間小滿”。
文/本報記者 韓世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