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小企業發展信心從哪裏來

發布時間:2023-02-14 15:57:00來源: 經濟日報

  中小企業(ye) 聯係千家萬(wan) 戶,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ye) 、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回首3年,廣大中小企業(ye) 經過持續不懈的努力,戰勝了很多困難和挑戰。如今的他們(men) ,對未來發展信心十足,2023年的這個(ge) 春天,必將生機勃勃、奮躍而上。

  記者近期走訪調研了北京10家中小企業(ye) ,發現“信心”是企業(ye) 經營者口中的高頻詞。

  這10家企業(ye) 涉及文旅、金融、科技、健康、電力、印刷、批發和商業(ye) 零售等多個(ge) 行業(ye) 。走訪過程中,記者不僅(jin) 感受到他們(men) 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更看到了信心十足的行動——10家企業(ye) 中,4家企業(ye) 已經開始招聘新員工,3家企業(ye) 正在拓展經營渠道,2家企業(ye) 重新規劃發展戰略,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壓力倒逼補短板

  91科技集團是一家金融科技企業(ye) ,主要為(wei) 各類企業(ye) 提供融資服務,幫助他們(men) 緩解資金難題,從(cong) 中也切身感受到這些企業(ye) 的起起落落。公司董事長許澤瑋說,“中小企業(ye) 經營者大都有高速發展的經驗,經過這3年,又具備了應對風險危機的能力,這或許將促使他們(men) 成為(wei) 更有力量的群體(ti) ”。

  近年來,中小企業(ye) 麵臨(lin) 不同的挑戰,既有新冠疫情對經營管理能力的考驗,也有複雜國際形勢對外貿業(ye) 務的衝(chong) 擊,還有部分企業(ye) 自身難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壓力。但是,他們(men) 走過來的體(ti) 會(hui) 卻是相似的——必須積極應變求變。

  創新思路成為(wei) 一些中小企業(ye) 活下來的“法寶”。6人遊旅行網是一家主營出境旅遊的公司。疫情期間,他們(men) 將經營重點轉向國內(nei) 市場,抱著“東(dong) 邊不亮西邊亮”的想法,哪裏有機會(hui) 就去哪裏挖掘業(ye) 務,推出“開課了博物館”等當地遊產(chan) 品,提供各地觀光遊套餐等。“我們(men) 做過直播、賣過特產(chan) ,還成立了一個(ge) 化妝品品牌,沒有丟(diu) 掉任何時間。”公司創始人兼CEO賈建強說,“經曆變數才能成長。這幾年我們(men) 扛過來了,積累了難得的經驗,可以說公司實現了脫胎換骨。”

  一些中小企業(ye) 重新認識數字化對穩定經營的作用。“我們(men) 長期通過數字化平台提高生產(chan) 運營效率,現在看來,數字化具有一定的抗風險功能。”這是北京四方繼保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方股份”)董事長高秀環的感悟。近年來,各行各業(ye) 對數字化的需求加大,也讓人們(men) 對數字化有了新認識。除了電商直播、線上銷售等直觀的營銷方式轉型,中小企業(ye) 也開始對運營管理等方麵進行數字化升級。2020年,四方股份投入大筆資金提高公司信息係統及管理運營平台能力,形成了覆蓋研發、銷售、交付等主要業(ye) 務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平台。得益於(yu) 此,疫情期間公司大部分業(ye) 務和管理工作都可以通過線上正常進行。“數字化將成為(wei) 企業(ye) 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高秀環說。

  一些中小企業(ye) 在外部環境的倒逼下冷靜思考、補短板。北京極客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cong) 事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培訓的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兼CEO霍太穩坦言,3年來最大的收獲是學會(hui) 了算賬。“企業(ye) 發展順風順水、快速成長時,人容易頭腦發熱,很少算細賬。”他說,“公司最低穀時一個(ge) 月虧(kui) 損800萬(wan) 元,逼得自己必須冷靜下來分析漏洞在哪裏,怎麽(me) 補上。”他們(men) 按照營收成本和人員調配,更新管理架構,並將“三箭齊發”的多元經營轉變為(wei) “力出一孔”的聚焦戰略,主營數字人才培養(yang) 。相關(guan) 舉(ju) 措降低了經營成本,企業(ye) 競爭(zheng) 力也明顯增強。霍太穩說:“公司體(ti) 係和規劃更加成熟清晰,這增強了我們(men) 的發展信心。”

  “在逆境中,企業(ye) 要重新認識自己,沉下心來想清楚生存發展最可靠的根基是什麽(me) 。”高秀環說這幾年的外部困難讓不少中小企業(ye) 看清了什麽(me) 應該舍棄,什麽(me) 必須堅持。四方股份確定人才和創新力為(wei) 發展核心,緊抓兩(liang) 方麵工作,在應屆畢業(ye) 生中啟動“種子計劃”,選拔有潛質、有培養(yang) 前途的青年才俊;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指引下,大力引進領軍(jun) 人才、高端人才,引領技術創新。公司啟動“回流計劃”,吸引多名以前離職的員工重新加入公司,帶來新鮮視野和理念。麵臨(lin) 困難,公司仍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3年內(nei) 有20餘(yu) 項創新成果經權威機構鑒定為(wei) 整體(ti) 國際領先,部分成果屬國際首創。

  還有一些中小企業(ye) 在求生存中開拓出發展新空間。海南中科數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zhuan) 注腫瘤基因大數據的研發型公司。受疫情反複等因素影響,投資人撤資,公司資金鏈斷裂,研發無法繼續。CEO張曄告訴記者,“2022年4月,賬麵隻剩下一些客戶預存款,公司難以為(wei) 繼”。如何用僅(jin) 有的資源盤活局麵?他們(men) 選定一款體(ti) 檢產(chan) 品,重新定位、包裝上市、推廣營銷。兩(liang) 個(ge) 月時間,一係列轉型操作一氣嗬成,產(chan) 品贏得了市場,公司起死回生,從(cong) 單一的研發型公司轉為(wei) 綜合的健康管理公司。張曄說:“困難倒逼我們(men) 開辟新營收渠道,找到新發展路徑,我們(men) 對市場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蘇毅在91科技集團主要負責金融服務業(ye) 務,幫助銀行與(yu) 中小企業(ye) 客戶之間走完“最後一米”。他們(men) 運用技術手段拓展業(ye) 務形態,開發出線上小程序和APP,服務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他說,“技術創新提高了我們(men) 的抗風險能力、管理和服務能力,也讓我們(men) 開發出新的業(ye) 務空間”。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中小微企業(ye) 數量已達4800萬(wan) 戶。中小企業(ye) 從(cong) 一帆風順到波瀾起伏,承壓前行,實現可持續發展。許多中小企業(ye) 經營者表示,經過磨礪,他們(men) 對未來有了更清醒的認知、更務實的籌劃,也有了更堅定的信心。

  風浪中凸顯韌性優(you) 勢

  “中小企業(ye) 更像竹子。”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振興(xing) 國際智庫理事長李誌起打了一個(ge) 比喻。竹子抱團生長,成為(wei) 鬱鬱蔥蔥的竹林,每一棵竹子雖算不上高大粗壯,卻紮根很深,富有韌性。

  中小企業(ye) 的韌性是什麽(me) ?張曄的回答是經營者的積極心態。作為(wei) “80後”創業(ye) 者,他們(men) 經曆過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階段,如今也學會(hui) 了正確看待低穀。“在低穀時更要保持積極心態。如果心態消極,可能不等結果揭曉,人就已經被擊倒了。”張曄說。

  作為(wei) 勞動密集型企業(ye) ,京誠京安(北京)保安服務有限公司這幾年經受了人員招聘難、經營成本增大、市場競爭(zheng) 嚴(yan) 峻等多重考驗。談起這番經曆,總經理梁新東(dong) 說,麵對困難時,經營者須具有對社會(hui) 責任的使命擔當、對工作不言敗的精神、對市場運營的準確把握、應對變數的靈活思維,才能讓企業(ye) 有足夠的韌勁,頂住困難、堅持下來。

  機製靈活,是中小企業(ye) 經營者定義(yi) “韌性”的另一個(ge) 關(guan) 鍵詞。北京海運泰達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海寧說,中小企業(ye) 船小好調頭,思路活起來,局麵就盤活了。他的公司過去10多年一直以銷售蝦產(chan) 品為(wei) 主,近年來根據海運形勢變化不斷調整經營思路,擴充經營了10多個(ge) 產(chan) 品品類,銷售形成新格局。

  近幾年,市場印刷需求大幅減少,北京恒華順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經營不利。公司負責人翟俊玲告訴記者,他們(men) 及時轉換經營思路,由過去的大批量印刷向數量少、質量高、時間緊的定製化印刷轉變。這一策略讓公司得以穩步發展,並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守住定力,也是中小企業(ye) 展現出的韌性。“我們(men) 一直在電力行業(ye) 深耕,保持戰略定力。”高秀環介紹,四方股份始終堅持在主業(ye) 上下功夫,2018年起著力提升經營質量,在盈利能力、核心競爭(zheng) 力、現金流等方麵均有一定儲(chu) 備,這成為(wei) 企業(ye) 應對疫情的“免疫力”。“每一步都踩穩了,哪怕看起來笨一點也不要緊。正是這份踏實,讓我們(men) 挺過了考驗。”高秀環說,3年來四方股份在供應鏈連續性、產(chan) 品按期交付、國際業(ye) 務開拓等方麵都經曆了挑戰,但仍實現了銷售收入和利潤的持續增長,現金流保持健康。

  疫情防控舉(ju) 措變化之後,6人遊旅行網公司立即恢複出境遊服務,“以最快速度回歸主業(ye) 、專(zhuan) 注主業(ye) 。”賈建強說,中小企業(ye) 固然有船小好調頭的優(you) 勢,但也不能因為(wei) 靈活而迷失方向,守住主業(ye) 才能在風浪中韌性成長。

  疾風知勁草。危機既是對韌性的檢驗,又是提升韌性的時機。在克服經營困難中精心思考的中小企業(ye) 經營者們(men) ,春風吹又生,無疑更具長青的韌性。

  機遇鼓足發展底氣

  今年開春,中小企業(ye) 都有伸展拳腳的暢快。王海寧在批發市場上看到來自內(nei) 蒙古、甘肅和山西等地的拉貨車,一下子高興(xing) 起來。他說:“該大幹一場了,把失去的奪回來。”賈建強說:“坎兒(er) 算是過去了,我們(men) 正在大量招人,為(wei) 複蘇儲(chu) 備力量。”恒華順達公司新增了經營場地,翟俊玲說:“今年的經營一定會(hui) 好起來。”

  近年來,中小企業(ye) 雖然麵臨(lin) 諸多困難,但發展信心不減。這份信心來自其固有的韌性,來自經營者的奮鬥,更來自國家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國家發展戰略是中小企業(ye) 發展的最大機遇。極客邦將數字人才培養(yang) 作為(wei) 企業(ye) 經營重點,民營企業(ye) 500強中,他們(men) 服務近四分之一的企業(ye) ,中國企業(ye) 500強中服務超過80家。霍太穩說,給他堅定信心的是國家發展數字經濟帶來的戰略機遇。當前各行各業(ye) 轉型升級都需要數字人才,公司麵臨(lin) 廣闊的市場需求,發展前景良好。

  “90後”小夥(huo) 子趙超正在追趕“雙碳”機遇。2020年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後,他開始創業(ye) ,現在是一家研究廢棄二氧化碳封存利用技術的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他說,“跟著國家政策,選擇正確賽道,未來可期”。

  四方股份在新能源及新型電力係統領域加大投入,助力電力係統“雙碳”目標的實現。高秀環說:“‘雙碳’戰略帶來新機遇,我們(men) 會(hui) 持續深耕電力係統,積極應對新挑戰,跟進新型電力係統新機遇,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儲(chu) 能、工業(ye) 控製等業(ye) 務,為(wei) ‘雙碳’目標及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四方的智慧與(yu) 力量。”

  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是中小企業(ye) 發展的“強心劑”。這幾年,為(wei) 支持中小企業(ye) 發展,各部門各地區出台了一係列扶持政策。91科技集團參與(yu) 了北京“融資紓困直通車”專(zhuan) 班工作,蘇毅介紹,截至2022年7月,專(zhuan) 班共收集了2600多家企業(ye) 的融資需求,幫助700多家企業(ye) 獲得超過60億(yi) 元貸款。

  中小企業(ye) 經營者反映,政策幫扶讓企業(ye) 在困境中緩了一口氣,直接減免降是最有效的紓困舉(ju) 措。張曄直觀感受到貸款難度下降,多家銀行主動致電詢問是否有貸款需求,貸款手續也大大簡化。王海寧從(cong) 兩(liang) 家銀行獲得總計300萬(wan) 元貸款。他所承租的攤位租金1個(ge) 月5000多元,冷庫租金1個(ge) 月高達8萬(wan) 元,國家都給予了一定減免,大大緩解了資金流緊張。

  廣闊市場是中小企業(ye) 發展的現實根基。疫情防控政策剛調整,王海寧就開始謀劃開發產(chan) 品配送服務。“市場就是我們(men) 最大的信心。”他表示,配送市場很大,自己有信心通過開拓新市場找到新機遇。賈建強看到旅遊市場正迅速恢複,“旅遊市場巨大且活躍,消費者有消費實力和潛力,這是中小企業(ye) 熬過寒冬的底氣”。

  在商業(ye) 零售領域奮鬥40多年的北京市連鎖經營協會(hui) 會(hui) 長李燕川也十分關(guan) 注市場。他說,零售業(ye) 麵對的市場環境和服務方式都發生了改變,但是龐大的市場基礎沒有變,這是零售行業(ye) 持續回暖的最大信心。

  春江水暖鴨先知。經過這幾年磨練,中小企業(ye) 經營者體(ti) 會(hui) 到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感受到超大規模市場需求的優(you) 勢,看到了長遠發展的穩定環境。這是他們(men) 滿懷信心,迎接春天的堅強支撐。

  人心齊才能力量足

  這3年,中小企業(ye) 經營者與(yu) 員工抱團取暖,上下遊共克時艱,行業(ye) 內(nei) 大手拉小手,企業(ye) 與(yu) 客戶相互理解,成為(wei) 一道獨特的風景。新的春天來臨(lin) 時,這道風景散發出一種特別的溫暖。

  “我們(men) 與(yu) 公司的感情發生了變化”,這是6人遊旅行網公司員工付梅的真切感受。她說尤其難忘的是,自己經濟最緊張時,公司在本身狀況也不樂(le) 觀的情況下借給她1萬(wan) 元。“拿到錢時,我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大家抱著‘一起扛過去’的想法彼此照應著。”付梅說,形勢稍微好轉,就有離職的員工回來了。“我們(men) 與(yu) 公司貼得更近了。”

  “做有溫度的零售商”是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ge) 目標,有顧客曾給超市發留言,“看到超市發的燈光,心裏就溫暖起來”。超市發溫暖著顧客,也溫暖著員工。記者見到超市發雙榆樹店員工韓建超時,他正忙於(yu) 打包食品包。當天需要完成14000份打包任務,他和同事們(men) 要從(cong) 上午8點半開始,連續工作10個(ge) 小時。“我們(men) 不怕打硬仗,這是我們(men) 的責任。”韓建超說。

  中小企業(ye) 經營管理不知不覺地增加著“情感溫度”。李燕川剛卸任超市發董事長,在職業(ye) 生涯的最後階段,他帶領超市發完成保供重任,頂住壓力穩定價(jia) 格,協調物流,確保公司平穩順利運行。這幾年,李燕川接連不斷給員工寫(xie) 慰問信。“我一定要親(qin) 自手寫(xie) 。”他特別強調,“這個(ge) 不能讓別人代筆,他們(men) 寫(xie) 不出我的情感。”

  “有一次我看到員工累得躺在地上睡著了,手裏還捏著半個(ge) 沒吃完的饅頭,心疼得直流眼淚。”李燕川告訴記者,在疫情形勢最緊張、店麵最忙碌時,一批退休員工冒著風險趕回來幫忙,解決(jue) 人手不夠的困難。他感慨道,能熬過疫情考驗,離不開全體(ti) 員工始終“心往一處想”。

  “多加一個(ge) 菜”是京誠京安公司的一項新舉(ju) 措。在疫情期間,他們(men) 從(cong) 日常生活入手,從(cong) 夥(huo) 食品種調節、人員居住基地環境改善、疫情防控物資保障等方麵做起。梁新東(dong) 說,讓一線員工吃得好點,住得舒服點,時刻感受到公司的關(guan) 心,他們(men) 心裏才會(hui) 踏實。他說大家在戰“疫”中凝聚了人心,激發了工作熱情,增進了員工對企業(ye) 的感情。“團隊有了戰鬥力,公司就有了牢固的發展基石。”

  疫情期間,北京市連鎖經營協會(hui) 向會(hui) 員單位發出“大手拉小手”倡議,由大型超市牽頭,向有采購需求的小餐館、食堂等平價(jia) 供貨,幫扶同行保障貨源。作為(wei) 協會(hui) 會(hui) 長,李燕川說:“有能力的企業(ye) 自救,能力有限的企業(ye) 需要他救,相互幫襯一把,就能一起撐過來。”超市發還推出“餐超對接”舉(ju) 措,在店裏新設檔口,讓附近飯店的廚師到超市發來製售產(chan) 品,為(wei) 暫停堂食的餐飲企業(ye) 尋得新出路。共克時艱,體(ti) 現出行業(ye) 互助的溫暖,凝聚起一份前行力量,讓中小企業(ye) 更有信心。

  溫暖是一種力量。經曆這3年,員工對企業(ye) 的情感升溫,經營者與(yu) 員工之間更加貼心。一位企業(ye) 經營者說,“人心是更強大的力量。有這麽(me) 好的員工隊伍,我們(men) 沒有理由不幹好,隻有滿懷信心去努力”。

  魏永剛 曾詩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